2020年05月21日12:26 來源:映象網
抓民生福祉,關鍵是要讓民富,做到多措并舉促民富。從歷史長河看,人類文明的進步,都是在不斷積累財富中獲得的。沒有財富的不斷積累,人類社會就不可能有今天的現代文明。從新中國的發展看,新中國成立之初也是“一窮二白”,如果沒有70多年的財富創造積累,我們國家還是會面臨一百年前的局面。從人民群眾需求看,人民群眾需要更好的教育、更便捷的交通、更好的醫療、更優質的食物等等,這些都需要財富積累到一定程度才能實現并逐步提高。因此,推進基層社會治理,關鍵是要解決好人民群眾“如何掙錢”的問題,讓人民群眾的生活更富裕、更便利、更舒適、更安心。
抓民生福祉,關鍵是要解民憂,做到突出保障惠民生。推進基層治理,落腳點也就是為人民服務。人民群眾的需要、憂愁以及所思所盼,都是各級黨委政府的努力方向,都是要堅決做到的,這是我們黨的性質所決定的。要始終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辦好民生實事,補齊民生短板。人民群眾對什么事情上心、操心、煩心?主要就是對與自身利益密切相關的事情,比如教育、醫療、物價、交通等方面的事情。這就要求,各級黨委政府堅持人民至上,就是要持續不斷加大公共服務投入,加強公共基礎設施建設,辦好人民滿意教育,織密醫療、交通等保障網絡,把民生落到實處。
抓民生福祉,關鍵是要保民安,做好多管齊下善治理。安全是人民群眾第一位的要求,只有人民群眾的生命財產安全等得到切實保障,人民群眾才能真正安居樂業,才能集中力量積累財富辦大事。這方面正反例子都有很多,世界上一些國家地區常年處于動蕩之中,那里的人民不可能有心思去搞建設、抓發展。因此,推進基層治理,就是要切實保持社會和諧穩定。一方面,在文化輿論建設上,要大力弘揚我們國家的優良傳統文化,倡導“兼愛非攻”、和諧共處,建設共同的家園;另一方面,在公共秩序管理上,要織密治安防護網,推進網格化社會治理,健全完善矛盾多元化解模式,推進政府治理和社會調節、居民自治良性互動,加快法治化進程。(胥雄)
一年前,習近平總書記視察河南時強調要切實保障和改善民生。
一張土炕、一盞煤油燈、幾件簡單家具,是20世紀50年代農村婚房的常見陳設;改革開放初期,城市家庭出現了電視、冰箱、縫紉機。這些家庭場景,呈現在“偉大歷程 輝煌成就——慶祝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70周年大型成就展”展廳內。走在“時光隧道”中,不同年代家庭的場景變化,映射出新中國70年的民生變遷。
編者按:解讀時事,關注民生。告訴你想了解的,報道你喜歡的!映象網特別推出融合報道“聯播pro”,不一樣的新聞,不一樣的看點!速
西藏民主改革60年來,特別是黨的十八大以來,水利、交通、能源、通信等基礎設施得到極大改善,為西藏經濟社會發展注入強勁動力,也增強了當地群眾的幸福感。
中國青年網北京3月9日電 3月8日下午3時,全國人大常委會委員長栗戰書代表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作工作報告。報告中總結了2018年民生領域的立法和監督工作,并部署2019年相關工作計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