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06月03日15:37 來源:映象網
社區和鄉村是百姓生活地,把家園建設成幸福地,既離不開治理管理,也離不開人人遵守參與。在基層治理中,每一個人都是參與者,而黨員的參與更為重要,要以先鋒模范發揮引領作用。這是一個多方參與的治理共同體,黨建是橫貫主線的主心骨,是群眾的靠山和依托。在宣傳動員、組織協調、法治監督中,把轄區群眾組織起來,打造人人有責、人人盡責、人人享有的治理共同體。
黨建引領凝聚基層治理合力。黨的十九屆四中全會提出,堅持和完善共建共治共享的社會治理制度,構建基層社會治理新格局。基層治理涉及多個部門,覆蓋幾乎整個行業,任務量大、難度大、時間長,需要投入的人力、物力、財力也大,需要整合資源建立高效快捷的治理關系。基層黨組織必須堅定貫徹執行《決定》,在制度建設上發力治理體系建設,在隊伍建設上發力治理能力提升,著力破除阻礙理順治理關系的堵點痛點難點。
黨建引領基層治理筑牢幸福生活。在基層治理的日常工作中,黨支部要更多地發揮橋梁作用,在參與各方“穿針引線”,協調多方搭好共建平臺,構筑人人參與、齊抓共管、共同維護的治理架構。治理的本質在為民,要貼近群眾、服務群眾,著力解決群眾煩心事、操心事、緊要事。比如某社區黨支部,成立有小區物業、業主委員會參與協調聯絡組,建立了“黨群綜合服務中心+群團組織+社會組織”的聯動體系,當小區在后勤服務、物業收費、車位使用、綠化衛生等方面發生沖突時,及時介入調解矛盾、化解沖突。
利用信息技術建立無死角治理體系。基層治理的本質是服務,一切的出發點是群眾,服務群眾要誠心、實心、全心。社區居委會、鄉村村委會作為治理的基層單位,要積極推行“互聯網+政務服務”模式,建立網格化的治理體系,把責任劃分落實到每個小區、每個樓層、每個住戶。要建立快速的應急反應機制,建立多方參與的應急隊伍,當出現火災、疫情等災害時,對網格內事項快速響應、及時處置。要依靠社區居民、鄉村村民參與信息采集,第一時間報告、第一時間查證,第一時間啟動應急機制,第一時間組織人員趕赴現場處置。(許燁)
她說,這條“老大難”馬路的整治,多虧了蠡橋社區“有事好商量”協商議事室協調各方力量,才辦成了社區多年沒有辦成的事情。今年3月,蠡橋社區道路“腸梗阻”問題迎來轉機,社區“有事好商量”協商議事室將其列為今年的重點議題。
面對廣大人民群眾對改善生態環境質量的熱切期盼,生態文明建設仍存在一定短板,開展綠色生活創建活動刻不容緩。開展綠色生活創建活動,關鍵要加強教育引導,提升廣大青少年綠色生活創建的主動性和自覺性。
近年來,我國各地城市依托黨建引領、社會參與、治理重心下移和智慧治理等方式,探索構建共建共治共享的城市治理共同體。(作者:天津市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研究中心南開大學基地研究員,南開大學中國政府聯合研究中心研究員、教授、博士生導師 吳曉林;
十幾年前,一部名為《小巷總理》的電影講述了改革開放初期長春市社區居委會主任譚竹青的感人經歷。
作者:吳曉林 南開大學周恩來政府管理學院教授、博導,南開大學中國政府與政策聯合研究中心研究員 十幾年前,一部名為《小巷總理》的電影講述了改革開放初期長春市社區居委會主任譚竹青的感人經歷。
易地搬遷,搬得出只是第一步,后續還要穩得住、能致富、生活好。喬建厚介紹說,盧氏縣支持易地搬遷后續產業發展,建成71個扶貧產業基地、8個光伏電站,在安置點周邊興辦60多家企業,帶動1.13萬人就地就近增收。
易地搬遷,搬得出只是第一步,后續還要穩得住、能致富、生活好。喬建厚介紹說,盧氏縣支持易地搬遷后續產業發展,建成71個扶貧產業基地、8個光伏電站,在安置點周邊興辦60多家企業,帶動1.13萬人就地就近增收。
國新辦3日舉行新聞發布會介紹易地扶貧搬遷工作情況。搬出來只是易地扶貧搬遷工作的第一步,搬遷后續幫扶工作關系到脫貧攻堅成果的鞏固。安置社區治理也是鞏固易地扶貧搬遷脫貧成果的重要后續工作。
包括盤活小區既有公共房屋和設施,保障新建居住小區養老服務設施達標,加強居家社區養老服務設施布點和綜合利用,推進居家社區適老化改造。包括支持參與提供醫養結合服務,支持開展老年人營養服務和健康促進,發展社區助老志愿服務,促進養老產業聯動發展。
民政部基層政權建設和社區治理司司長陳越良會上表示,安置社區治理是鞏固易地扶貧搬遷脫貧成果的重要后續工作,關系到千萬搬遷群眾的幸福感、獲得感、安全感。組織開展新時代新生活行動,引導專業社會工作等服務,幫助搬遷群眾盡快融入社區新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