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成人自产拍免费视频,中文精品字幕电影在线播放视频,亚洲自国产拍,欧美 国产日韩 综合在线

新聞中心 > 融媒熱頭條 > 正文

“國寶”駕到!

2020年06月07日15:31  來源:科技日報

5034

◎ 科技日報記者 王延斌

“火龍出水”,一個無比霸氣的名字。

霸氣的可不僅僅是名字。它的木制龍頭張著“血盆大口”,1.4米長的龍形身體捆有四支火藥筒,其引信被匯總到一起,確保同步點燃,推動“第一級火箭”前進;“火龍出水”腹內藏著數支小火箭,當前一級“火箭”燃料耗盡時,“第二級火箭”的小火箭被自動引燃,從“血盆大口”射出,沖向敵營。

這是6月6日,擺放在山東省科技館里的一件展品“火龍出水”。工作人員告訴科技日報記者,這是由中國人發明、世界上最早的二級火箭。

“火龍出水”以及其它70余件展品構成了山東省科技館“中國古代科技展”主題下的全部內容。這些展品,主要分為機械、建筑、軍事、天文觀測、井鹽開采、科普活動六大區域,向游客展示中國古代在科學技術和工藝方面取得的卓越成就。這里面相當一部分是中國人首創,“國寶”級的展示品。

下面,請與科技日報記者一道,參觀、解讀“中國古代科技展”里的寶貝們吧。

別笑,這一貌似簡單的工具也是“中國首創”

由一人牽引,一人挽耬,可同時完成開溝、下種、復土工作,大大提高播種速度和質量,這是耬車。

別笑,今天我們看這一貌似簡單的播種工具,在當時的世界上的確是“中國首創”。西漢時,“農業專家”趙過將播種方式由撒播改為條播,發明了耬車,并創造出獨腳、兩腳和三腳耬車。大約在十八世紀前后,這一“中國首創”才傳到歐洲。

古人的木制車也有“導航”?指南車便是答案。

在機械區,與指南針利用地磁效應不同,指南車不用磁性,而是利用齒輪傳動來指明方向。其原理是,靠人力來帶動兩輪的指南車行走,從而帶動車內的木制齒輪轉動,來傳遞轉向時兩個車輪的差動,再來帶動車上的指向木人與車轉向的方向相反角度相同,使車上的木人指示方向,不論車子轉向何方,木人的手始終指向指南車出發時設置木人指示的方向。

指南車的發明,是我國古代對齒輪系統的應用居于領先地位的標志。

拋石機,一個簡單、粗糙卻有力的戰爭絞殺武器。2000年前,中國就發明了用杠桿原理投擲石頭或油脂火球的拋石機。唐朝人發明了火藥后,采用拋石機來投擲火藥包。這種原始火炮,用于攻城守城,一般由2人至250人拽放,火藥包半斤至90多斤,最大射程500米。

重達70斤的“猛火油柜”,是古代戰場上的又一種生猛的噴火利器,讓敵人們“聞風喪膽”。

據工作人員介紹,它以猛火油(石油)為燃料,用熟銅為柜,下有四角,上有四個銅管,管上橫置唧筒,與油筒相通,每次注油三斤左右。唧筒前部裝有“火樓”。內盛火藥,發射時,用燒紅的烙鐵點燃“火樓”中的火藥,然后用力抽拉唧筒,使柜中猛火油經過“火樓”噴出,形成火焰,可燒傷敵人或焚毀戰具。

天文儀器,“中國創造”引領著當時全球科技市場的變化

天文區的中心位置,一個400斤重的儀器引人注意。你不得不佩服中國古人的智慧——眼前的“簡儀”,是天文儀器制造史上名副其實的“世界之最”。歐洲直到三百多年之后才發明類似裝置。

其由元代天文學家郭守敬于1276年創制,包括相互獨立的赤道裝置和地平裝置,以地球環繞太陽公轉一周的時間365.25日分度。赤道裝置與現代望遠鏡中廣泛應用的天圖式赤道裝置的基本結構相同,由北高南低兩個支架,托著正南北方向的極軸,圍繞極軸旋轉的是四游雙環,四游環上的窺管兩端安有十字絲。這是后世望遠鏡中十字絲的鼻祖。

為了減少百刻環與赤道環之間的摩擦,郭守敬在兩環之間安裝了四個小圓柱體,這種結構與近代“滾柱軸承”減少摩擦阻力的原理相同。簡儀的赤道裝置用于測量天體的去極度和入宿度(赤道坐標)。

河北人郭守敬有才。現場形似宮燈的“大明殿燈漏”也是他的手筆。這一儀器利用水力帶動機械裝置報時,因陳列于皇宮大明殿上而得名。工作人員說,這是世界上最早脫離了天文儀器的獨立自鳴鐘。

在距今七八百年之前,郭守敬創制和改進了簡儀、圭表、候極儀、渾天象、仰儀、立運儀、景符、窺幾等十幾件天文儀器儀表。1981年,人們將月球背面的一環形山命名為“郭守敬環形山”,將小行星2012命名為“郭守敬小行星”。

“天佑我元,似此人世豈易得?”元代著名理學家、政治家許衡如此評價郭守敬。在科研活動中,郭守敬善于觀察,總結經驗,孜孜不倦、刻苦鉆研,卻不止于學習前人經驗,敢于大膽探索,富有創新精神,因此在天文、歷法、水利和數學等方面都取得了卓越成就。

中國建筑,“現存最早的”與“獨一份的”

燈光下,一棟“千年名剎”的縮小版惟妙惟肖。

獨樂寺始建于唐代,遼統和二年(公元984年)重建,位于天津市薊縣城內。寺內觀音閣是一座3層木構樓閣,通高23米。這是中國現存最早的木結構樓閣式建筑。

這座名剎的山門是我國現存最早的廡殿頂山門,其梁柱粗壯,斗拱雄碩,“升起”和“側腳”明顯。

斗栱,是中國傳統木構架體系建筑中獨有的構件。科技館展出的“斗栱”,透露著古人的智慧。

從兩千多年前戰國時期采桑獵壺上的建筑花紋圖案,到漢代保存下來的墓闕壁道中,都可看到早期斗拱的形象。

工作人員向科技日報記者介紹,斗拱主要用于柱頂、額枋、屋檐或構架間,斗是斗形木墊塊,拱是弓形的短木。拱架在斗上,向外挑出,逐層縱橫交錯疊加,形成上大下小的托架。它傳遞荷載,增加出檐深度,又是精美的裝飾。

中國五千多年的歷史孕育了璀璨的中華文明,勤勞智慧的華夏先民創造的中國古代科技成就,推動我國文明進步的同時也深深影響著世界人類文明進程,時至今日依然熠熠生輝。

來源:科技日報

文章關鍵詞:國寶 赤道裝置 郭守敬 火箭 猛火油 極軸 圭表 赤道坐標 責編:林瑤
5034

相關閱讀 換一換

  • “國寶級”英雄!張定宇!挺你!

    8月3日,黨和國家功勛榮譽表彰工作委員會辦公室發布公示,鐘南山成為今年“共和國勛章”的建議人選,張伯禮、張定宇、陳薇入選國家榮譽稱號建議人選。

  • 婺源發布"彩虹令":尋找被洪水沖走的國寶

    江西婺源發布“彩虹令”,全網尋找被洪水沖走的原木構建,現呼吁廣大群眾,若有發現廊橋相關木構建線索,請及時聯系婺源縣文物局。婺源彩虹橋建于南宋,全長140米,是全國迄今為止保存最為完整、設計最為科學的一座古廊橋。

  • 江西婺源發布"彩虹令":全網尋找被洪水沖走的國寶

    江西婺源發布“彩虹令”,全網尋找被洪水沖走的原木構建,現呼吁廣大群眾,若有發現廊橋相關木構建線索,請及時聯系婺源縣文物局。婺源彩虹橋建于南宋,全長140米,是全國迄今為止保存最為完整、設計最為科學的一座古廊橋。

  • 德國寶馬決定裁員6000人

    據德國媒體當地時間19日報道,雖然德國汽車制造商寶馬從3月中旬開始復工復產,但由于市場需求不足,即使該集團已將34000名員工調整為短時工作制,依舊難以應對新冠肺炎疫情的沖擊。

  • 人間國寶知多少丨格薩爾史詩童聲合唱團:用童聲傳唱格薩爾

    《格薩(斯)爾》2009年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列入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作名錄,是世界上迄今發現的史詩中演唱篇幅最長的史詩。格薩爾史詩童聲合唱團由青海果洛藏族自治州瑪沁縣多所民族小學的學生組成。

慢新聞

網傳四川音樂學院封校?川音:假的! 網傳四川音樂學院封校?川音:假的!

推薦視頻

i新聞

新聞推薦

網站簡介 | 版權聲明 | 廣告服務 | 聯系方式 | 網站地圖

Copyright © 2012 hnr.cn Corporation,All Rights Reserved

映象網絡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