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06月08日07:38 來源:鄭州晚報
鄭州地鐵建設全面開啟“加速度”!
6月6日,鄭州酷熱高溫,但依然擋不住鄭州地鐵建設的腳步,3號線、4號線、6號線施工現(xiàn)場紛紛呈現(xiàn)出一派熱火朝天的施工場面。
目前,3號線一期、4號線建設步伐不斷加快,預計今年年底開通初運營;6號線一期已開始現(xiàn)場施工,鄭州軌道交通建設沖鋒號角正越吹越響。
地鐵4號線
采訪中,記者了解到,項目建設中“新技術”的應用,是加快推進鄭州地鐵建設步伐的最大“法寶”。
備受廣大市民關注的鄭州地鐵4號線正在加緊建設,目前4號線工程土建主體結構與區(qū)間全部完成,附屬結構土建完成65%,鋪軌工程完成90%,風水電及裝修工程完成60%,電客車調試已開始,該工程預計今年年底開通運營。
鄭州地鐵4號線貨站街—航海東路區(qū)間下穿隴海鐵路工程,施工難度空前。
項目施工過程中,建立了“軌道-路基-土體”三維耦合有限元模型,模擬了盾構施工不同開挖階段對既有鐵路的影響;通過將列車荷載簡化為激振力的方式,模擬分析了盾構施工到不同階段時,單股列車通過時引起的鐵路沉降;并將數(shù)值模擬結果與現(xiàn)場監(jiān)測數(shù)據(jù)進行對比分析,成功控制地面沉降,確保鐵路線路運營安全。
4號線龍湖島站在車站封閉吊裝井口、周邊環(huán)境不具備盾構吊裝條件、車站凈空高度小不能滿足盾構整體直接過站等復雜工況下,采用創(chuàng)新型的封閉井內盾構解體、翻身、平移過站及安裝施工工藝,施工和控制風險效果明顯,加速了工程建設進度。
地鐵3號線
根據(jù)施工進度安排,鄭州地鐵3號線預計6月30日實現(xiàn)電通,7月15日進行全線熱滑試驗。9月15日,實現(xiàn)空載試運行;12月底,面向社會初期運營。
鄭州地鐵3號線工程建設過程中用新技術引領,疏通強勁“心血管”。在全線軌道上,分布著13個牽引混合變電所,它們如同地鐵的“心臟”,為全線車輛和機電設備輸送穩(wěn)定的電源。
在進行所內變壓器安裝工作時,項目人員犯了難。原來,傳統(tǒng)的安裝方法需依靠起吊機控制方向,還需人工反復調整,費時費力。
為提高一次安裝成功率,3號線項目團隊自主研發(fā)“小金剛”門型裝置,先用裝置內的吊鉤將設備抬升,再控制多向滑輪不斷調整位置,讓變壓器在安裝過程中能夠精準定位,不僅提高50%的安裝精度、節(jié)約20%的安裝時間,還避免刮傷下方絕緣防護層,安全又高效。
地鐵6號線
“智慧工地”的推廣應用,讓鄭州地鐵6號線項目建設呈現(xiàn)出嶄新的局面。
智慧工地是一種數(shù)字化技術驅動施工現(xiàn)場管理升級的新型技術手段。勞務人員實名制管理、材料進場驗收與發(fā)放、設備監(jiān)控與定位、環(huán)境自動監(jiān)測與控制、施工用水用電等能耗自動控制、進度分析與控制等,實現(xiàn)了智能控制、綠色施工,使用手機 APP 隨時隨地了解工程項目的情況。
目前在6號線賈峪鎮(zhèn)站施工過程中進行了智慧工地運用試驗,取得了初步的成果。
6號線西段隧道為進洞區(qū)域為新回填夯實黃土地層,施工風險高。
施工過程中,項目采用了長大管棚精確定位移動平臺,采用可組裝拆卸的平臺精確定位裝置作為施工平臺,從而達到簡便、快速、高效施工的目的。
施工過程中型鋼骨架相對臨時搭設的腳手架平臺具有更高的剛度,減少了施工過程中施工平臺的晃動;鉆孔施工平臺置于移動平臺架內,鉆機操作人員在鉆孔過程中,人身安全更有保障。
通過移動平臺上鉆機的帶管鉆進,縮短了管棚施工工期,并有效節(jié)省勞動力,從而降低了施工投入。
鄭州地鐵“刷臉過閘”
“新技術新工藝”的推廣應用,為鄭州地鐵建設加足馬力。與此同時,鄭州地鐵已開通運營的車站新技術亮點也可圈可點。
智慧出行,“鄭”在發(fā)生!鄭州地鐵“刷臉過閘”項目,是全國軌道交通領域首個實現(xiàn)過閘多支付場景應用的項目。使用手機App注冊并登錄成功后,便可實現(xiàn)刷臉快速過閘,極大縮減乘客排隊等待時間,為廣大市民綠色出行提供了更加優(yōu)質的智能化乘車體驗。
鄭報全媒體記者 張倩 文/圖
網(wǎng)站簡介 | 版權聲明 | 廣告服務 | 聯(lián)系方式 | 網(wǎng)站地圖
Copyright © 2012 hnr.cn Corporation,All Rights Reserved
映象網(wǎng)絡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