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06月25日10:28 來源:映象網
厚植愛國主義情懷,培育好時代新人,6月22日,種德小學黨支部書記、校長李靈利同志將愛國主義教育帶進課堂,給孩子們上了一課生動的《愛的教育》思政課。
李校長從一道“愛是什么”的填空題切入,引導學生們積極思考,學生們紛紛表達給辛苦的媽媽捶捶背、撿起路邊的垃圾、尊敬老師等都是愛!最后李校長將同學們的回答總結升華:愛就要從愛祖國做起!
接著,李校長從幾次震撼全球的中國撤僑事件到新冠肺炎疫情下國家為人民所做的努力,將愛國教育娓娓道來,特別是此次疫情到來,國家不顧一切收治病人,不計成本,永遠把人民的生命安全放在第一位。我們每一個中國人背后都有一個強大的祖國,無論身在何處,無論遇到什么樣的挑戰,祖國永遠都在我們身后。
我們該如何愛我們的祖國呢?李校長給大家提出了這樣的思考,同學們各說紛紜:不隨地吐痰,不隨手扔垃圾,愛護校園環境就是愛國,愛學校、愛家人,就是愛自己的國。學校早已將愛國教育和感恩教育的種子厚植在孩子們心中,浸潤在孩子們的思想之中,李校長為孩子們的回答而自豪,愛國就是從現在起,學好本領,報效祖國!
此次思政課,李校長用小學生喜歡和可接受的方式將愛國主義的種子潤物細無聲地滲透進孩子們內心起到了非常好的教育效果。同學們深刻體會了愛的含義,增強了同學們的愛國、愛家情懷,做一個懂得愛的人。
文 稿:方靜杰
視頻剪輯:李 晶
排 版:張雪瑩
審 核:馮 靜
愛國從來不是抽象的,它包含著豐富的內容,而且在每個時代都有不同的要求。人民網·中國共產黨新聞網梳理了自黨的十八大以來,習近平總書記在不同場合談到的“愛國”,一起來學習習近平總書記的“愛國觀”。
這個國慶假期,江蘇的南京大學校園里進行了一場快閃活動,近3000名大學生和各行各業的人們一起唱響《我的祖國》,共祝偉大祖國繁榮昌盛。
今年10月1日是國慶中秋雙節,香港街頭到處洋溢著歡慶的氛圍。” 港區省級政協委員聯誼會會長施榮懷說:“在疫情下,有機會去過一個快樂的中秋,過一個快樂的國慶,所以我們準備了一些燈籠。
布茹瑪汗·毛勒朵,女,柯爾克孜族,中共黨員,1942年6月生,新疆烏恰人,新疆維吾爾自治區烏恰縣吉根鄉護邊員。她積極宣傳愛國護邊工作,在邊境線的許多石頭上刻下“中國”兩個字,這些“中國石”成為當地護邊守邊、彰顯愛國情懷的象征。
今天,是中國民間傳統節日端午節。蘊含在“粽香”里的家國基因,激發著中華兒女的愛國情懷,凝聚著追夢奮斗中的磅礴力量。中國精神、中國力量和中國自信讓中華民族愛國奮斗的精神底色得到更生動詮釋,讓中華民族血脈中的愛國之情綿延流淌。
迄今已有2000余年歷史的中國傳統節日端午節又到了。端午節來臨之際,我們以各種方式紀念偉大的詩人屈原,繼承和發揚他的愛國熱情,就要真正讀懂端午節的文化內涵,讀懂端午節里所蘊含的偉大的愛國精神。
轉眼又到了中華民族祭奠逝者、緬懷先烈、感恩先人、寄托哀思的傳統節日——清明節。值此清明,我們緬懷先烈,更應該將先輩的紅色基因根植于新時代年輕人的血脈之中,不斷增強紅色基因的感召力,不斷引領中華民族的前進方向。
我們要做的,就是抓住機遇,體現擔當精神,“以一生的真情投入、一輩子的頑強奮斗來體現愛國主義情懷”。無論是實現“兩個一百年”奮斗目標、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還是成就人生夢想,都需要不斷攻堅克難、闖關奪隘。
這個十一長假,舉國同慶新中國70華誕,愛國成為最響亮的主旋律、最動人的風景線。在實干中愛國、在愛國中實干,立足本職崗位、做好本職工作,埋頭苦干,甘于奉獻,就能把對祖國的熱愛體現在每一天平凡的生活間、每一滴奮斗的汗水中、每一步前進的足跡里。
在9月16日播出的《這就是中國》節目中,主講人復旦大學中國研究院院長張維為教授就“香港局勢:自助者天助之”展開了主題演講。” 緊接著“飯圈女孩”的“出征”,是男孩子為主的“帝吧出征”,大規模怒懟“港獨”,海外中國留學生也是到處怒懟“港獨”分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