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06月28日10:13 來源:央視新聞客戶端
這個端午,是我國疫情防控步入常態化后迎來的首個傳統佳節。在湖北武漢,人們過了一個輕松祥和的端午節。
端午節小長假,武漢市民在做好防護的同時,走出家門暢享假日時光。在黎黃陂路,20位非遺傳承人現場展示絕活兒,以中藥材入餡的粽子、致敬醫務人員的泥塑、再現戰疫場景的面塑作品,吸引了很多市民駐足。
曾經受疫情影響的許多文化活動也在這個小長假重啟。武漢7家城市劇場同步開放,各大文藝院團在闊別五個多月后登臺演出,為觀眾獻上視聽盛宴。
武漢市民 彭女士:希望她(孩子)能接觸到更多的新的元素,以后更好地長大和發展,對于我們未來的生活也有很大的信心。
節日期間,武漢兩江四岸每天晚上還會上演燈光秀。而隨著經濟不斷復蘇,夜行公交的客流也有了明顯增加。
武漢公交集團703路安全員 李濤:取消了掃碼,現在只量一下體溫,我覺得這是一個很好的開始。像疫情前節慶的那個氛圍了,大家每個人臉上都有說有笑的,還有一家人出來玩的。
在武漢大學人民醫院重癥醫學II科,主任醫師余追端午節期間堅守在崗位。
疫情期間,余追和另外6名醫務人員加入首批支援武漢金銀潭醫院的隊伍,80多天共收治了120多名危重病人。這個團隊包括余追在內有5名黨員,另外2人也在抗疫一線遞交了入黨申請書。
武漢大學人民醫院重癥醫學II科主任醫師 余追:在這個時候,黨組織和黨員,起到了定海神針的作用。你沖進去了,別人才會跟著你一起沖進去。
經過艱苦的抗疫斗爭,武漢進入疫情防控常態化階段,醫院恢復了正常的醫療秩序。現在,余追團隊負責的病區是全院唯一一個重癥緩沖病區。堅守崗位,他們一刻也不敢放松。
(總臺央視記者 王涵 倪晶依 向林 湖北臺 武漢臺)
(編輯 單宏鑫)
再次攜手看夕陽 在武漢大學人民醫院東院區內 來自上海援鄂醫療隊的劉凱醫生 護送87歲老人王欣出病房做CT 途中恰逢落日很美 于是他特意停下
武漢明州康復醫院,重癥醫學科主任聶丹陽時刻跟隨著65歲的崔志強。10天后,崔瑛接到武漢大學人民醫院的電話,讓她到東院具體商量父親接下來的治療,電話里提到了肺移植的可能性。
國家衛健委8月1日消息,由湖北省武漢市選派6名有“方艙醫院”實戰經驗的專家,組成“內地方艙醫院支援隊”,為香港亞洲國際博覽館改建為“方艙醫院”提供設計、運營和管理經驗的技術支持。
其中,“內地方艙醫院支援隊”由湖北省武漢市選派6名有“方艙醫院”實戰經驗的專家,包括醫院院長,院感、護理、建筑和設計專家。武漢大學人民醫院接管的武昌方艙醫院,是武漢市首批建設、第一個收治輕癥新冠肺炎患者、最后一家休艙的方艙醫院。
7月21日,因新冠肺炎導致肺部不可逆纖維化、湖北首例新冠肺炎終末期肺移植患者崔先生從武漢大學人民醫院出院。7月21日,因新冠肺炎導致肺部不可逆纖維化、湖北首例新冠肺炎終末期肺移植患者崔先生從武漢大學人民醫院出院。
3月18日,當崔安被轉運到武漢大學人民醫院東院華西醫院接管的病區時,與他身體連接的ECMO已經運轉了1個多月了。4月27日,拔除左側胸管;28日,拔除右側胸管;5月1日,拔除尿管、PICC管……5月4日,崔安已開始嘗試靠坐,開始坐位平衡訓練。
4日,國務院聯防聯控機制就醫療隊支援湖北抗擊疫情有關情況舉行發布會。這家醫院沒有一個通風系統相對比較獨立的隔離病房,而且重癥病區里有超過200位非新冠肺炎的危重患者。
一個多月前 34歲的澳門姑娘蘇娃婷 獨自帶著一雙兒女 從澳門幾經輾轉
我們再來認識武漢大學人民醫院東院區心內科副主任余鋰鐳。在武漢大學人民醫院東院區,心內科副主任余鋰鐳正在為一位81歲的新冠肺炎重癥患者佩戴便攜式心臟事件記錄儀。
9日中午1時許,背著心愛的小提琴,王欣告別了他入住了58天的武漢大學人民醫院東院區病房,一路走出東院門口,正午的陽光照在身上暖洋洋的。此后,王欣在華西醫療隊、武漢大學人民醫院東院區CCU團隊的接力救治下,身體狀況一天比一天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