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07月10日18:44 來源:央視網
央視網消息:7月10日,國務院聯防聯控機制召開新聞發布會。商務部、國家衛生健康委、海關總署和市場監管總局有關負責人,介紹防范疫情輸入風險、加強進口冷鏈食品監管有關信息。
據市場監管總局食品經營司副司長黨倩英介紹,市場監管部門高度重視進口食品的質量安全,與海關總署建立了密切的分工協作機制和信息通報機制。對于在國內市場銷售的食品,無論是在國內生產的還是從國外進口的,都要依照《食品安全法》的規定進行嚴格監管。
今年上半年,國內市場銷售的進口食品國家食品安全監督抽檢合格率為99.25%,主要不合格項目為農獸藥殘留超標和質量不達標。對于海關進口食品抽檢發現的問題和通報的信息,市場監管部門將督促國內經銷商及時采取相應的風險控制措施,該停售的停留,該下架的下架,該召回的召回,該處置的處置。
此外,針對進口冷鏈食品外包裝檢出新冠病毒陽性樣本的情況,按照海關的統籌安排,市場監管總局將指導地方市場監管部門督促相關產品的經銷商采取停止銷售、下架封存,配合進口商做好產品召回等工作。
為防范新冠肺炎疫情通過進口冷鏈食品輸入風險,各地各部門壓實責任主體,加強冷鏈市場監管。加強冷鏈市場監管,遼寧大連市場監管部門指派專員進駐全市380家冷鏈食品生產經營企業,監督疫情防控和從業人員培訓。
如何防范新冠肺炎疫情通過進口冷鏈食品輸入國內,追溯技術可以幫忙。記者了解到,市場監管總局日前召開電視電話會議,要求各地加強進口冷鏈食品追溯管理工作。
據市場監管總局網站2日消息,12月1日,市場監管總局召開加強進口冷鏈食品追溯管理工作電視電話會議,要求重點口岸城市要落實好集中消毒、核酸檢測、信息錄入等首站防控措施。要強化協同聯動,在信息通報、風險交流、排查處置等方面加強跨區域、跨部門合作,更大范圍凝聚工作合力,織密冷鏈“物防”網絡。
今年,江蘇市場監管系統探索從消費末端入手,織密禁漁執法網。” 今年9月,江蘇省市場監管局組織召開全省重點電子商務平臺禁售長江非法捕撈漁獲物行政指導座談會。會上,江蘇省市場監管局網監處結合前期監測發現的問題對電商平臺作出提醒,希望電商平臺積極發揮技術優勢,加強平臺治理。
近日,鄭州發生多起有違法犯罪分子冒充市場監管部門名義向商戶發送短信,稱“營業執照需要年審”或“營業執照需要更新認證電簽版本”,誘導商戶登錄釣魚網站鏈接,套取操作人個人身份、銀行卡等信息,將其銀行賬戶內的資金轉走,已致多人受騙。
國家市場監管總局日前發布《關于平臺經濟領域的反壟斷指南(征求意見稿)》,于11月30日前向社會公開征求意見。征求意見稿指出,具有市場支配地位的平臺經濟領域經營者,可能濫用市場支配地位,無正當理由對交易相對人進行限定交易,排除、限制市場競爭。
嚴格落實產品質量責任,嚴控假冒偽劣商品宣傳和銷售流通,加大知識產權保護力度,積極協助執法部門查處侵權假冒違法行為。加強對價格促銷方案的事前審查,加強對虛假打折行為的管控,不得借助自身優勢地位向平臺內經營者收取不合理費用。
【市場監管總局管理先提價再折價行為】11月5日,市場監管總局規范促銷行為,公布《規范促銷行為暫行規定》:其中規定,經營者折價、減價,應當標明或者通過其他方便消費者認知的方式表明折價、減價的基準。
國家市場監督管理總局10月30日發布的數據顯示,前三季度,全國新設市場主體1845萬戶,同比增長3.3%,較1—8月增速提升2.6個百分點。數據顯示,受疫情影響,今年以來產業結構和布局發生轉變,1—9月,第一、二、三產業新設企業數量同比分別增長35.8%、13.5%和5.7%,其中第三產業增幅較1—8月擴大2個百分點。
國家市場監督管理總局今天(30日)發布統計數據顯示,隨著暖企穩企利好政策的實施,國內需求逐步激活,市場信心加快恢復。高技術產業企業增長顯著,住宿和餐飲業、教育業持續恢復、降幅收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