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07月15日10:51 來源:求是網
2013年11月3日,習近平總書記來到湖南省湘西州花垣縣十八洞村考察,首次提出“精準扶貧”重要理念。實踐已經證明并將繼續證明,“精準扶貧”是對傳統扶貧開發方式的重大變革,是新時代中華民族擺脫貧困的基本方略。
作為第一民生工程,自“精準扶貧”工作開展以來,推進精準扶貧,加大幫扶力度,既是緩解貧困、實現共同富裕的內在要求,也是實現
2020全球減貧伙伴研討會24日在甘肅省隴南市召開。據了解,全球減貧伙伴研討會此前已成功在意大利羅馬連續舉辦三屆,今年的舉辦地甘肅在本月21號宣布全省最后8個深度貧困縣“摘帽”,該省75個貧困縣已全部脫貧。
11月6日,十八洞村三任扶貧工作隊長龍秀林(中)、石登高(左一)、麻輝煌(右一)觀看升國旗儀式后同國旗合影 新華社記者李賀 攝 5月15日,十八洞村第三任扶貧工作隊隊長麻輝煌(左)與返鄉大學生施林嬌一起通過網絡直播推銷土特產 新華社記者陳思汗 攝
2013年11月3日,習近平總書記在湖南湘西十八洞村考察時首次提出“精準扶貧”。天天學習在全國唯一的土族自治縣——青海省海東市互助土族自治縣,山坳里老班彥村的破舊與山腳下班彥新村的美好形成鮮明對比。
一天后,習近平總書記在四川成都主持召開打好精準脫貧攻堅戰座談會,聽取脫貧攻堅進展情況匯報,集中研究打好今后3年脫貧攻堅戰之策。從“精準扶貧”的提出到“五個一批”“六個精準” ,總書記的脫貧之策不斷深入,中國的脫貧路徑不斷明晰。
考察期間,習近平還提出,要深入研究接續推進全面脫貧與鄉村振興有效銜接,并作出新部署:繼續選派駐村第一書記。習近平對中國如期完成脫貧攻堅目標任務、消除困擾中華民族幾千年的絕對貧困勝券在握,并且在為全面小康后的中國展開新的謀篇布局。
中國理念緊扣時代命題,契合各國人民求和平謀發展的共同心聲,順應和平、發展、合作、共贏的時代潮流。一個個重于千金的援助承諾、一個個逆行出征的援外醫療專家組、一件件雪中送炭的醫療物資、一個個感人至深的合作故事……中國書寫著同舟共濟、命運與共的大國擔當。
【學習進行時】9月16日,習近平總書記赴湖南考察調研。” 扶貧工作正如習近平所說,要堅持因人因地施策,因貧困原因施策,因貧困類型施策,區別不同情況,做到對癥下藥、精準滴灌、靶向治療,不搞大水漫灌、走馬觀花、大而化之。
”從施進蘭這里,我們打開了習近平總書記“精準扶貧”思想首倡地——湖南湘西十八洞村脫貧之路的精彩畫卷。自2013年11月3日習近平總書記在十八洞村考察提出“精準扶貧”重要思想后,該村因地制宜培育鄉村旅游特色產業。
2013年11月3日,習近平總書記來到湖南省湘西州花垣縣十八洞村考察,首次提出“精準扶貧”重要理念,作出“實事求是、因地制宜、分類指導、精準扶貧”重要指示,要求湖南努力闖出“不栽盆景,不搭風景”,“可復制、可推廣”的脫貧之路。2016年3月,習近平總書記在參加全國兩會湖南代表團審議時強調:“我正式提出‘精準扶貧’就是在十八洞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