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07月17日12:12 來源:經濟日報
脫貧摘帽前,四川省青川縣屬國家級貧困縣,受地形條件和自然災害影響,水利基礎設施相對薄弱,因水成災、因水受困、因水致貧現象較為突出。故此青川水利脫貧攻堅以提高供水保障能力、農業生產能力、防汛減災能力為核心,通過科學謀劃、合理布局為抓手,下足水利扶貧“繡花”功夫,助力決戰決勝脫貧攻堅。
合理布局 飲水安全鞏固提升
飲水安全是“兩不愁、三保障”中的重要內容,青川受地形條件和自然災害影響,水源地變化頻繁,飲水安全不穩定、易反復,供水工程分布廣、數量多、規模小,運營成本高,缺乏專業管理。
脫貧攻堅以來,青川逐漸完成從供水工程普及建設到供水工程改造升級的重心轉移,按照“先建機制,后建工程”原則,從管理機構、項目建設、運營維護、應急處置等方面深入探索,形成了“以村社為主體,鄉鎮統籌,縣級指導”的由點到面的政府管理指導體制。
青川通過引提結合、建設第二水源等措施提升水源保障能力,通過改造“帶病工程”、擴充專業技術管理隊伍來提升供水保障能力。全縣新建和改造各類飲水安全工程769處,覆蓋全縣20個鄉鎮,惠及人口10.4787萬,實現飲水安全全覆蓋。
產水配套高效節水助農興產
在打好水利扶貧攻堅戰中,青川按照節約資源、水利工程效益最大化的原則,合理布設蓄調水池,在優先滿足人蓄飲水的情況下將多余來水分配至農業生產項目管網,做到“一水多用”。
近年來,全縣水利扶貧項目產水配套共涉及全縣61個村87個項目,完成高效節水灌溉面積11175畝,共計新建引水水源工程41處,新建和改善提灌站14座,渠道26.43公里,蓄水池153口。通過大力實施產水配套項目,直面破解“因水致貧”的難題,助力青川縣貧困村茶葉、木耳、油橄欖、羊肚菌等特色產業發展壯大。
據相關負責人介紹,經測算,每畝年節水150立方米左右、節省灌溉勞動力人工費約220元,并節省灌溉時間約50%,茶葉每畝增產達30%,黑木耳每畝增產達40%,油橄欖每畝增產達20%,產生直接經濟效益為每畝增收4500—7800元,真正實現了節水節肥、省時省力、增產增效,帶動了更多群眾脫貧增收致富。
清河護岸改善生態持續發展
“青川屬首批國家全域旅游示范區,綠水青山就是百姓增收致富的金山銀山,良好的生態環境是鞏固脫貧攻堅成果的重要條件之一。”青川縣相關負責人表示,青川始終將防洪治理工程與生態保護、旅游觀光緊密結合,把水利工程建成了民生工程、德政工程、景觀工程,為青川全域旅游增添了亮點,同時大大提高了全縣防災減災能力。
青川山洪溝多、地質松軟、沿河居民多,青川縣委縣政府高度重視防災減災工作。在各級各部門的大力支持和幫扶下,青川建成了一套完善的“青川縣山洪災害監測預警系統”,為開展山洪地質災害預防工作提供了有力保障,基本實現危險區雨水情監測全覆蓋。
在抓好河湖長制工作中,青川也下了一番大力氣。全縣各級河段長累計年均巡河3200余次,強力推進河湖“清四亂”工作,2019年實現白龍江、清江河、喬莊河、平溪河、蒼溪河、大窯溝河跨界水質均達Ⅰ類標準,切實保證了青川所有流域“水清、河暢、岸綠、景美”。此外,青川還實施中小河流域治理、山洪溝治理、水毀堤防修復等一批項目,以及防洪堤防逐步與城市雨、污分流和污水處理排放體系的配套。青川縣相關負責人表示,這將有效治理和保護河湖水資源,對縣內城鄉規劃、產業布局、合理利用自然資源起到積極促進作用。
以水養水持續鞏固脫貧成果
水利工程“重建輕管”、“建而無用”是對資源的極大浪費,也是影響脫貧攻堅成效的最大阻礙。
為保障水利工程持續發揮效益,更好的服務于生產生活,青川縣水利局積極督促各鄉鎮落實地方人民政府主體責任、水行政主管部門行業監管責任、供水管理單位運行管理責任“三個責任”,指導鄉鎮、村逐步建立健全農村飲水工程運行管理機構、農村飲水工程運行管理辦法和農村飲水工程運行管理經費“三項制度”。
與此同時,青川還成立了8個專業技術指導小組對全縣各鄉鎮水利工程建設、管理進行跟蹤指導,加快推進集中供水工程水價核定和水費收繳工作,逐步實現“以水養水”。
此外,青川全力推廣“協會+用水戶”模式,弱化政府部門在工程運營維護的優先級,逐步實現供水工程的村民自治,聘請90名水利巡管員對縣內供水工程及相關水利設施進行管護,有效解決不同區域、不同類型、不同規模水利工程管護難問題,進一步解決部分貧困人口就業問題。(江琪 肖焦 記者 戚原)
原標題:水利扶貧當抓手,四川青川脫貧攻堅作好水文章
(記者 尹賽楠)“祖祖輩輩灑滿汗水,我們終于種下希望。”蕩氣回腸的詞句里,流露出的,是熱情好客的彝家兒女對于美好生活的殷切期望…… “山窩窩”里的火普村如今舊貌換新顏。
(記者 尹賽楠)“祖祖輩輩灑滿汗水,我們終于種下希望。”蕩氣回腸的詞句里,流露出的,是熱情好客的彝家兒女對于美好生活的殷切期望…… “山窩窩”里的火普村如今舊貌換新顏。
“兒子分到鄉里當老師,兒媳婦在會川鎮務工,家里去年買了小車,收入一年比一年好。今年,董建新領辦的種植農民專業合作社吸納了80戶建檔立卡戶,通過在食用菌大棚務工和入股分紅的形式獲得收入。
打通產業鏈,農戶、合作社、企業抱團取暖,原本產業基礎薄弱的偏遠農村,有了發展后勁。甘肅還加大返鄉創業精準招商力度,加強金融土地等要素支持,完善配套扶持政策措施,推進返鄉創業工作取得實效。
一個秋日的清晨,記者從云南省怒江州貢山縣城出發,翻越連綿陡峻的高黎貢山,中午時分,抵達“原始秘境”——獨龍江鄉。2018年,獨龍江鄉建成了400千瓦柴油發電及200千瓦儲能系統,實現水電、柴發、儲能多能互補的微型智能電網,為獨龍江的經濟社會發展提供了強大的動力支撐。
題:湖北東溝村:鄉村掀起“民宿熱”貧困村變“網紅村”2019年,東溝村實現經濟總收入730余萬元,旅游接待量達40余萬人次,旅游綜合收入450余萬元,帶動周邊50余戶村民就業創業,90%農村勞動力吃上了“旅游飯”,摘掉了“貧困帽”。
貧困戶安子子伍一家6口住進了80平方米的新房,房子東南朝向,陽光充足,客廳、臥室、廚房、廁所、牛圈分區有序,屋外還有一個小院子。在走訪中,我們感到駐村扶貧工作隊下鄉的幾年,就是用真心真情“繡”牢民族同心的幾年。
據了解,“2+N”產業發展格局,即打造肉牛、花椒2個主導產業,茶葉、烤煙、天麻、核桃、臍橙5個特色產業,蔬菜、食用菌2個“短平快”產業,帶動生豬、肉羊、禽蛋、油茶、竹子等產業融合發展。
習近平總書記的重要講話,深刻闡釋了科學家精神的豐富內涵和當代價值,囑托殷殷,期許深深,發出了弘揚科學家精神、不斷向科學技術廣度和深度進軍的動員令。(廣州日報評論員夏振彬)分享到:確保國考斷面達標,增城今年查處涉水環境違法76宗2020年以來,市生態環境局增城區分局共查處涉水環境違法行為76宗,處罰款金額共人民幣1493萬元。
除了奮戰在一線的工作人員,全國海關在扶貧工作上堅持“一盤棋、一條心、一股勁”,各部門單位充分發揮職能作用,全力支持總署定點扶貧工作。今年以來,海關總署強化攻堅措施,建立定期研究和督辦工作機制,一個節點一個節點抓落實,鞏固提升脫貧攻堅成果,確保如期全面完成脫貧攻堅任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