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07月23日15:09 來源:人民網-河南頻道
“巾幗茶王”錢曉玲 巴煜卿 攝
在信陽羅山縣周黨鎮,“巾幗茶王”錢曉玲,人盡皆知。初識她的茶山,漫步在細雨霏霏中。一級一級的茶樹隨山勢從低往高疊放,像一條條綠腰帶裝點著山坡。
二十年前,這里是一片荒山。面對連綿不絕的荒山,作為一個土生土長的信陽人,錢曉玲心底涌動出一個熱騰騰的念頭:何不把荒山變茶園,讓鄉親們多點營生、富起來?
2001年3月,靈山茶業掛牌成立。從種植、生產到銷售,錢曉玲都是“門外漢”。
底氣從哪兒來?“產于靈山秀水間的茶葉,是大自然給予信陽人珍貴的饋贈!”錢曉玲說,唐代茶圣陸羽把信陽列為全國八大產茶區之一,宋代大文學家蘇軾揮毫稱贊:“淮南茶,信陽第一”,茶產業無疑潛力無窮。
守著金飯碗,怎么能沒飯吃?錢曉玲不服。山間沒路?披荊斬棘,開辟新路;土質貧瘠?剔出雜石,整理梯田;上山下山,誤時誤工?于是就在山上支起大鍋,安營扎寨。
“她就是地地道道的男人性格!”鄉親們不禁為錢曉玲豎起大拇指。茶山建設初期,她和專家、工友們一起登山爬坡、挖山栽苗,最長有一個多月沒下山。功夫不負有心人,6000畝茶園一舉建成并于當年試種成功。
初心不改,20年如一日。錢曉玲帶著父老鄉親一鋤頭、一鐵鍬,愣生生把當地5萬畝荒山變成一塊塊綠油油的茶田。如今,她的茶園先后成為國家級標準化茶園示范區、全國巾幗現代化農業示范園、全國科普惠農興村先進農村科普示范基地等。
靈山茶業標準化生態茶園 戚藝芳攝
一步一個腳印,靈山茶業的“成員”越來越豐富。“仙靈”牌信陽毛尖、信陽紅茶、金蕎麥綠茶、茶粉、茶多酚、信陽紅茶酒、“茶神”牌洗發水護發素、潔面皂、面膜等七大系列、八十多個品種的茶產品,并獲得省市科技成果、國家專利20余項。
脫貧攻堅,一馬當先。近年來,靈山茶業每年為當地提供種茶、采茶、制茶、管理、運輸、銷售等20多種工作、3000余個就業崗位,優先雇用貧困戶,并根據年齡、技能、身體狀況打造多元化的就業崗位,按照50-150元/天支付勞務薪酬。
“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貧困戶黃義超 ,上有80多歲的老母親,下有剛上小學的孩子,妻子又身患癌癥。面對重重困難,他一度喪失生活的勇氣。錢曉玲看他在炒茶方面是可塑之才,出資派他到浙江大學接受茶葉技術培訓。現在,黃義超成為了靈山茶業一名專職炒茶師,年收入可達6萬多元。
村里許多婦女大多因照顧老小、家務纏身無法外出務工,生活緊張。錢曉玲想方設法與人社、農牧、計生婦幼等相關企業和部門聯動配合,組織家政服務,深入鄉鎮村社針對性地開展婦女實用技術培訓等,使得一些聰明能干的村嫂脫穎而出。
荒山變茶園,美了鄉村 陳世軍攝
得知對接幫扶吊橋村、秦畈村基礎設施較差。錢曉玲決定:從整個村級層面上進行幫扶,自籌資金,幫助貧困村修建公路、水利等基礎設施。目前已修建改造公路28公里、整修小型水庫2座、水塘20余口,生產生活條件明顯改善,整村面貌煥然一新。
近年來,靈山茶業采用“公司+農戶+基地”的形式,結對幫扶建檔立卡的貧困戶1068戶,帶動就業3800余人,輻射周黨、莽張等鄉鎮,27個行政村。依靠茶葉種植加工,每戶年均增收達3000元以上,不僅保護了當地生態環境,更帶動了周邊農民增產增收。
“讓更多的父老鄉親脫貧致富,是我孜孜以求的夙愿。”談及未來,錢曉玲有更美的“夢”要做。目前,正在規劃建設一個集旅游觀光、休閑垂釣、綠色采摘于一體的美麗鄉村風光帶,將帶動更多的貧困群眾致富奔小康。(黃莎)
茶園一角 陳世軍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