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07月27日09:44 來源:中國搜索
孟夏時節,在豫北武陟縣,一股股暖流在鄉村涌動,347個行政村相繼組織開展的今年第一季度五類示范村創建67歲至79歲老人獎補金發放活動,再次激發了全縣“鄉與鄉找差距、村與村爭創建、戶與戶比參與”的熱情。
“去年第三季度考評,俺村被扣了好多分,老人們只領到28元錢。后來大家共同參與創建,去年第四季度每位老人領了36元,今年第一季度領了46元。村里變了樣,老人們拿著自己‘掙’來的獎補金花著舒坦,村干部也感覺臉上有光。”大封鎮孟門村黨支部書記黃攀感慨。
為增強協商組成員的榮譽感責任感,調動大家參與“五創三治”工作的積極性,詹店鎮、西陶鎮、嘉應觀鄉等鄉鎮還舉行“五創三治”協商組專題培訓會暨聘書發放儀式,對五個協商組成員的權利和責任進行了界定,還為每位協商組成員發放了上崗證。
“小小卡片不單單是亮明身份,更重要的是通過責權利統一,讓協商組成員知道為什么干、干什么、怎么干好,增強他們的主人翁意識,讓大家硬起腰板、底氣十足地參與村級各項事務管理,協助村兩委抓好五類示范村創建工作。”詹店鎮黨委書記夏虎軍說。
今年春節期間,面對突如其來的疫情和嚴峻的防控形勢,大封鎮創新思路方法,注重發揮67歲至79歲協商組成員的監督管理作用,購買了500根拐杖發放到各村,各村為協商組成員舉行了授“權杖”儀式。
78歲的關孝堂是小董鄉南歸善村鄉風文明協商組的一名成員。他說,給老人們發個拐杖,還是有震懾力的。同時,拿起拐杖,自己作為宣傳員、監督員的責任感就油然而生。
由黨建引領下的群眾參與、民主協商、共建共享,是武陟縣探索的一條基層治理新路徑。武陟縣委書記秦迎軍說,近年來,該縣在加強基層黨組織建設、創新鄉村有效治理方面不斷探索實踐,在自治、法治、德治相結合,生產、生活、生態齊發展方面總結了一些經驗。同時發現了在推進“鄉風文明、治理有效、生態宜居”方面還存在群眾參與社會治理主動性和積極性不高、紅白事大操大辦、環境衛生反復回潮等突出問題和短板。
為此,該縣出臺了《關于在全縣農村推行“五創三治”工作體系的實施意見》,每類示范村都明確了10項創建任務和考評標準。各村將老人代表協會、紅白理事會、文藝團體等群眾組織充分融合,成立由村兩委干部、67歲至79歲健康老人和群眾代表參加的五個“三治”協商小組,建立了“人人有分工、事事有人管、遇事就協商、一月一研判”的工作機制。
武陟縣推行“五創三治”基層治理體系,將示范村創建與老人領取獎補緊密聯系,極大地激發了老年群體尤其是協商組成員代表參與示范村創建的積極性,他們用行動帶動親人朋友參與鄉村治理,為責任和榮譽化解矛盾糾紛、建設美麗鄉村,形成了民事民愁、民事民管、民事民辦的基層治理新局面。
在“五創三治”基層治理體系引領下,武陟縣各基層黨組織帶頭人和支部戰斗堡壘作用得到了全面強化,困擾農村發展的一系列難題也得到了積極解決。去年年終在全縣開展的農村集體產權清合同、清資產、清欠款“三清”整治工作中,各村街堅持黨員帶頭主動清欠,一個月時間清繳欠款3306萬元,清退資產645處,規范合同4100份,年集體經濟收入5萬元以上村新增113個。
“五創三治”基層治理體系把鄉村治理的觸角延伸到每個家庭,抓住了鄉村治理的核心,帶動了廣大干部群眾參與鄉村治理的熱情,也倒逼村兩委進一步增強干事創業的責任感和緊迫感,有效解決了“干部干、群眾看,一頭熱、一頭涼”的問題。
上半年,全縣347個行政村累計創成五類示范村263個,刑事治安案件發案率同比下降14.93%,治安案件發案數同比下降25.45%;全縣紅白事共節約資金約3500余萬元,改建、新建慈善幸福院12座、廣場26個,新建新時代文明實踐站16個,村風民風更加文明和諧,村容村貌更加整潔美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