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07月31日16:20 來源:環球時報-環球網
【環球時報-環球網報道 記者 烏元春】2020年7月31日,外交部發言人汪文斌主持例行記者會,部分內容如下。
記者問:今天上午,中國北斗三號全球衛星導航系統正式開通,有媒體認為這是北京增強對海外高科技影響力行動的一部分,你對此怎么看?
汪文斌答:今天是一個讓中國人民深感驕傲和振奮的日子。習近平主席今天上午出席了北斗三號全球衛星導航系統的建成暨開通儀式,宣布這一中方自主建設、獨立運行的全球衛星導航系統正式開通,掀開了北斗系統高質量服務全球、造福人類的新篇章。
我們常說,北斗不僅是中國的北斗,也是世界的北斗,不僅服務中國,更是服務世界。北斗系統建成后,將為全球用戶提供基本導航、全球短報文通信、國際搜救等服務。目前,北斗系統服務已經覆蓋200多個國家和地區,用戶突破一億,日服務達兩億次,全世界一半以上的國家都已開始使用北斗系統。
聯合國外空司近日發來祝賀視頻,肯定北斗系統對于推動全球經濟社會發展的積極作用,贊賞北斗系統在和平利用外太空、參與聯合國空間活動國際合作方面作出的巨大貢獻。
上周我在這里說過,中國的航天事業是人類和平探索和利用外空努力的重要組成部分,完全用于和平目的。宇宙廣袤無邊,完全容得下各國共同探索與合作。中方愿同各國在相互尊重、開放包容、平等互利的基礎上,繼續加強航天領域的交流與合作,共享航天發展成果,為促進人類文明和社會進步、推動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作出積極貢獻。
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提出,實施川藏鐵路、西部陸海新通道、國家水網、雅魯藏布江下游水電開發、星際探測、北斗產業化等重大工程。楊長風:通俗地講,北斗衛星導航的原理是基于三球交匯原理,通過測量3顆以上導航衛星與用戶接收機的距離,解算用戶的三維位置坐標。
21世紀的中國,無論在城市、田野、海洋或是雪山之巔,北斗衛星導航系統的影響已經無處不在。從1983年“雙星定位”理論提出,歷經30多年的探索實踐,三代北斗人打破國外技術封鎖,走出了一條自力更生、自主創新的發展之路。
交通運輸部新聞發言人、政策研究室主任吳春耕介紹,大概有698.61萬輛道路營運車輛已經安裝使用北斗系統,占運營車輛的96%。吳春耕指出,交通運輸部將進一步加大工作力度,推進北斗運營工作不斷走向深入,讓大家有更多獲得感。
” 基于北斗2號、北斗3號全球衛星導航系統,全新發布的北斗高精度定位服務平臺(北斗定位2.0版)能夠實現秒級定位、定位精度提高到1.2米(裝配車載天線時精度可達到亞米級),而1.2米的高精度意味著車道級定位得以實現。” 2018年,中國高精度位置網及其在交通領域的重大應用獲得國家科學技術進步獎一等獎,其中包括網絡輔助快速首次定位技術的攻關。
據中國鐵路北京局集團有限公司介紹,京沈高鐵是我國“八縱八橫”高速鐵路主通道之一“京哈-京港澳通道”的重要組成部分。“北斗慣導小車”在京沈高鐵的成功應用標志著北斗衛星導航系統將在鐵路建設領域得到更加廣泛的應用。
從打開地圖導航,到外賣點餐,再到車庫里停車,現在北斗衛星導航系統在老百姓的生活中已經無處不在。在未來北斗新的導航系統上,在LEO軌道上,實行導航通信深度融合,并服務遙感的方針,達到全球物聯網和數字地球的目標。
在湖北武漢召開的中國北斗應用大會以“推進北斗應用、壯大新興產業”為主題,來自衛星、產業應用等領域的專家就北斗應用和未來發展進行共同討論。 中國衛星導航定位協會會長 于賢成:隨著北斗三號系統開通并提供全球服務,未來10年是我國北斗產業發展輝煌的10年,黃金的10年。
“中國在眾多科技領域取得了卓越成就,北斗三號全球衛星導航系統建成開通是中國科技進步的縮影。阿克佛拉特表示,土中兩國在疫情防控、治療及疫苗研發等環節開展了卓有成效的合作。
“中國在眾多科技領域取得了卓越成就,北斗三號全球衛星導航系統建成開通是中國科技進步的縮影。阿克佛拉特表示,土中兩國在疫情防控、治療及疫苗研發等環節開展了卓有成效的合作。
“單車上的智能鎖能夠接收北斗衛星信號,哈啰大數據中心每天會從路面單車收到數億次車輛定位信息。交通運輸、農林漁業、水文監測、氣象測報、通信時統、電力調度、公共安全……北斗系統的行業應用早已如火如荼,產生了顯著的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