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08月06日08:34 來源:人民日報
華溪村脫貧成績單
“太陽出來啰兒,喜洋洋歐啷啰,只要我們多勤快,不愁吃來不愁穿……”一曲膾炙人口的土家民歌《太陽出來喜洋洋》,唱出土家人對幸福生活的期盼。
2019年4月15日,習近平總書記來到重慶市石柱土家族自治縣中益鄉(xiāng)華溪村,訪農戶、看扶貧、話產業(yè),實地了解村里脫貧攻堅工作情況。
回憶起總書記考察時的情景,華溪村第一書記汪云友很自豪:“總書記握著我的手,詳細了解駐村工作情況,勉勵我們一錘接著一錘敲,一仗接著一仗打。”
汪云友指著通往縣里的柏油路告訴我們,總書記來的時候,這里還是條水泥路,如今已經鋪上了瀝青。“我們要讓這條柏油路變成致富路、幸福路!”
“脫貧了工作隊伍也不能撤”
當天,在華溪村老黨員、已脫貧戶馬培清家院子里,習近平總書記同村民代表、基層干部、扶貧干部、鄉(xiāng)村醫(yī)生親切握手,圍坐在一起交流。總書記對鄉(xiāng)親們說,小康不小康,關鍵看老鄉(xiāng),關鍵看脫貧攻堅工作做得怎么樣。
“總書記叮囑我們,脫貧了工作隊伍也不能撤,脫貧攻堅仗打完后還有鄉(xiāng)村振興任務。”汪云友說,總書記來的時候,華溪村建檔立卡貧困戶85戶、302人中,尚有8戶、19人沒有脫貧,2019年已全部脫貧。
過去,華溪村是個支柱產業(yè)“空白村”、集體經濟“空殼村”。全村可耕地面積嚴重不足,盡是“巴掌田”“雞爪地”,以種植傳統(tǒng)糧食作物為主,村集體基本沒有收入。
“黨的各項惠民政策要落實好,鄉(xiāng)親們要一起奮斗,努力向前奔跑,爭取早日脫貧致富奔小康。”總書記的話,汪云友牢記在心。修柏油路、裝路燈、發(fā)展鄉(xiāng)村旅游,一年多來,汪云友干勁十足。
村民的精神狀態(tài)也不一樣了。“以前冬天,不少人裹件棉大衣,圍在火爐、牌桌和酒桌邊。現(xiàn)在,大家都忙起來,有的在裝修自家房子,有的在清理垃圾,到田間地頭看看,還有不少村民在補種木瓜、脆桃、脆李等經濟作物。”村黨支部書記王祥生說。
“既然黨的政策好,就要努力向前跑”
“那天,總書記沿著鄉(xiāng)間小路步行察看自然環(huán)境、村容村貌,了解村里通過種植中藥材黃精等特色經濟作物帶動村民脫貧情況。”汪云友回憶。
“做夢也沒想到,我們能過上這樣的好日子!”80多歲的馬培清說。那天,在馬培清家,總書記了解到她家通過參加華溪村黃精中藥材產業(yè)發(fā)展和土地入股分紅、管護藥材基地等方式,實現(xiàn)了穩(wěn)定脫貧,非常欣慰。總書記說,看到大家不愁吃、不愁穿,教育、醫(yī)療、住房安全越來越有保障,心里感到很托底。
第二天,總書記在重慶主持召開解決“兩不愁三保障”突出問題座談會時指出,要因地、因人制宜,缺什么補什么,能干什么就干什么,扶到點上、扶到根上。
為了選準既適宜本地自然條件又有市場銷路的特色農產品,汪云友和村干部經常坐十幾個小時車到外地選種、采購。“有次汪書記外出采購,在雪地里凍著了,回來后嗓子發(fā)炎,好一陣說不出話。”村民譚久福說。
為了保證農產品的銷路,華溪村建成2700平方米的扶貧加工車間,引進重慶太極集團、希爾安藥業(yè)等企業(yè),還開發(fā)了電商平臺。“去年我們接到了一個70萬元的大訂單!”華溪村電商服務平臺工作人員陶柃妍喜上眉梢。
華溪村還成立了由村集體股份經濟合作社、中益旅游開發(fā)有限公司及多個合股聯(lián)營項目組成的市場化運營平臺。“合作社吸納全村1280人為股東,60%的收入為全體社員分紅,公司注冊資金為500萬元,其中包括16位村民共同出資的32萬元。”汪云友介紹。
此外,村里以土地折價入股方式發(fā)展脆桃、脆李等水果400畝,吳茱萸等中藥材1800畝,林下套種黃精、西瓜等經濟作物,還在種植基地推行“返包制”,由村民進行管護,返包農戶3年下來每畝能獲得2000元管護費。
“總書記說,既然黨的政策好,就要努力向前跑。”中益鄉(xiāng)黨委書記譚雪峰說,攻克深度貧困堡壘,根本和長效之策是充分激發(fā)群眾內生動力,發(fā)展好特色產業(yè),中益鄉(xiāng)2019年帶動貧困戶戶均增收2740元。
“脫貧致富不能等靠要”
“總書記離開村口后,很多人久久不愿散去。”在“桃園居”農家樂,劉益洪打開了話匣子,“總書記叮囑我們,幸福是奮斗出來的,脫貧致富不能等靠要。”
“桃園居”是2019年初開張的,一開始遇到不少經營問題。在汪云友和駐村工作隊幫助下,劉益洪獲得石柱縣5萬元的政策性補貼,一年下來收入近8萬元。“去年‘五一’、國慶前后游客多,我專門請了貧困戶來幫廚。”
“致富路要走得穩(wěn),光靠農產品還不夠,需要多條腿走路。”汪云友和駐村工作隊商量,華溪村旅游資源豐富,可以大力發(fā)展農家樂。
汪云友選定具備條件的9戶村民,一一上門做工作。沒有餐飲經驗,協(xié)調重慶大型餐飲企業(yè)對口幫扶;沒有經營知識,組織他們去山東等地培訓……2019年底,9家農家樂全部開張。
走進村民馬文財開的農家樂,樓上有兩間客房,樓下設一個湯鍋餐廳,出門就是大片藕池。“這樣我就不用再到外面打工了。”
“看到鄉(xiāng)親們的日子越來越好,再苦再累也值得!”汪云友說,“總書記叮囑我們,黨員干部要到脫貧攻堅的一線、到帶領群眾脫貧致富的火熱實踐中歷練,經受考驗,磨練黨性,增進群眾感情,增強做好工作的本領。我一定會按總書記的要求,沖在前頭,站在一線,加油干,奮力跑。”
城鄉(xiāng)之間有差別,這不奇怪,但是,差距過分懸殊,特別是基礎設施如果差距過大,那就值得警醒了。
鄉(xiāng)村振興是一篇大文章,工程千頭萬緒,該從哪著手呢?總書記在河南團說的明明白白,夯實鄉(xiāng)村治理這個根基。
鄉(xiāng)村振興戰(zhàn)略,事關千家萬戶,是中國鄉(xiāng)村又一次全新的征程,靠什么不斷激發(fā)前進的動力呢?總書記說得好,用好“深化改革”這個法寶。
聯(lián)播+12月7日,海關總署公布數(shù)據(jù)顯示,今年前11個月,我國外貿進出口總值29.04萬億元,進出口已連續(xù)6個月實現(xiàn)正增長。從戰(zhàn)“疫”主戰(zhàn)場武漢到三秦大地陜西,從國家糧食主產區(qū)之一松遼平原到澎湃著經濟活力的長三角……習近平總書記今年的考察足跡中,留下許多引領中國經濟發(fā)展的殷殷囑托。
12月7日,省委常委會召開會議,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重要講話精神,研究部署我省脫貧攻堅、雙擁工作、知識產權保護等。會議傳達學習習近平總書記在全國勞模和先進工作者表彰大會、在主持中央政治局第二十五次集體學習時的重要講話精神。
2017年底,一檔大型文博探索節(jié)目——《國家寶藏》一夜之間火了起來。新華社發(fā) “在歷史長河中,中華民族形成了偉大民族精神和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這是中華民族生生不息、長盛不衰的文化基因,也是實現(xiàn)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精神力量。
視頻丨總書記的一周
長江經濟帶覆蓋沿江11省市,人口規(guī)模和經濟總量占據(jù)全國“半壁江山”。長江經濟帶沿線,基礎研究、關鍵技術攻關等方面在全國的地位凸顯,數(shù)字經濟、電子信息、生物醫(yī)藥、航空航天等產業(yè)領跑全國。
“十三五”期間,我國教育各項事業(yè)長足發(fā)展,在提高質量、促進公平等方面成效顯著,百姓有了更多的獲得感,教育的社會貢獻力不斷提升。今年,涼山州進一步落實教育扶貧“三免一補”政策,貧困戶子女入學在免學雜費的基礎上,每人每天還有3塊錢的午餐補貼。
憲法,國家的根本法,治國安邦的總章程。近年來,習近平總書記多次就弘揚憲法精神,堅持依憲治國、依憲執(zhí)政進行深刻論述。(記者羅沙 視覺劉媛媛)
網站簡介 | 版權聲明 | 廣告服務 | 聯(lián)系方式 | 網站地圖
Copyright © 2012 hnr.cn Corporation,All Rights Reserved
映象網絡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