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08月10日19:39 來源:新華網
(在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指引下——新時代新作為新篇章·習近平總書記關切事)
青春做伴,西部放歌——走近扎根西部建設邊疆的大學生們
新華社北京8月10日電 題:青春做伴,西部放歌——走近扎根西部建設邊疆的大學生們
新華社記者黎大東、許晟、顧煜
青春無問西東,奮斗自成芳華。
習近平總書記不久前給中國石油大學(北京)克拉瑪依校區畢業生回信:得知你們118名同學畢業后將奔赴新疆基層工作,立志同各族群眾一起奮斗,努力成為可堪大用、能擔重任的西部建設者,我支持你們作出的這個人生選擇。
把理想化成力量,帶著知識和本領到西部、到基層、到祖國最需要的地方去,已成為許多高校畢業生們不約而同的選擇。新華社記者近日走近他們,聆聽這些來自五湖四海,矢志不移建設邊疆的新時代青年的故事。
選擇:到西部去
“在新疆扎根是我一生中最堅定的選擇。”來自青島的丁貴陽這樣說。這個畢業季,中國石油大學(北京)克拉瑪依校區的丁貴陽和117名同學一起,決定留在新疆、建設新疆。
丁貴陽說,對于資源勘查工程專業的學生來說,地質構造復雜的新疆大地是最好的實踐場。“留在新疆,為國家探礦,為祖國獻石油。我愿意擔負起這一光榮使命。”
西部艱苦,西部同樣大有可為。因為理想、因為牽掛、因為想把自己奉獻給讓老百姓幸福的事業,遼闊神秘的西部,成為越來越多有志青年的擇業選擇。
馬立多年前就有一個支援西藏的夢。2014年,馬立從太原師范學院畢業后,毅然參加西部計劃,來到雪域高原。兩年志愿時間,他與農牧民同吃同住,發起多項公益活動。其中,他發起成立的“拉薩市林周縣愛心中轉站”,共計發放衣物百萬余件,與30余名孩子進行了一對一的愛心幫扶。
兩年期滿,馬立作出決定,扎根西藏。“我和當地農牧民百姓已經建立了深厚的友誼。一走了之工作不就歸零了嗎?”如今,馬立已成為拉薩市林周縣阿朗鄉人民政府的工作人員。阿朗鄉曾經是孔繁森同志奮斗過的地方,這讓馬立備感榮耀。
馬立不孤單。數據顯示,截至2019年底,全國累計招募39.2萬名高校畢業生參加“三支一扶”計劃,近80%的期滿人員繼續留在基層工作。截至2018年底,共有29萬余名西部計劃大學生志愿者深入中西部2100多個縣市區旗服務基層。
對于很多高校畢業生來說,選擇西部,意味著選擇了遠方。而對于另一些家在西部的大學生來說,到西部基層去,則是走出重重高山后的回歸。
畢業于中國科學院北京納米能源與系統研究所的工學博士趙坤,2018年畢業后選擇回到了家鄉甘肅,現已成為蘭州理工大學青年科研骨干。“假如我們自己都不愿意回來,別人就更不愿意來了。”趙坤說,對于我來說,放棄待遇和環境更好的東部,回到西部,才是最正確和無悔的選擇。
來到、留下、扎根,高校畢業生們正為西部建設注入不竭力量。“這些大學生的到來,為基層補充了大批急需人才,有效緩解了當地人才短缺現狀,為我們提供了重要的人力資源和建設力量。”共青團西藏自治區委員會權益志工部部長劉傳磊說。
奮斗:無悔韶華
2017年的一天,廣西田林縣八渡瑤族鄉六林村來了一位戴著黑框眼鏡的斯文青年。他叫牟海迪,1994年生人,這天剛到任駐村第一書記。“這小孩能帶我們脫貧?”村民們心里滿是疑惑。
兩年之后,六林村人均收入比2017年提高了4000元。牟海迪用實際行動,向父老鄉親交出滿意的答卷。沒資金、碰釘子,山高路遠、斷水斷電……每當遇到困難時,牟海迪說,只要能帶大家致富,這都不算個事兒。
艱難困苦,玉汝于成。不僅在脫貧攻堅主戰場,扎根西部的大學生們,正在各個領域夜以繼日地奮斗,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注入源源不斷的青春力量。
2009年,剛出校門的郇志鵬一頭扎進有著“死亡之海”之稱的塔克拉瑪干大沙漠。扎根大漠11年里,他時常望著窗外肆虐的風沙,看著飯菜里飄落的沙子,默念著一句話:“青年不奮斗什么時候奮斗?!”
在郇志鵬和同事們的努力下,2019年6月23日,塔里木油田成功鉆成井深8882米的輪探1井,創造了亞洲陸上最深井等七項亞洲紀錄,在8000米以深超深層獲得工業油氣流,開辟了塔里木盆地超深層油氣勘探新領域。
在平均海拔超過4500米的西藏那曲,談海玉已經扎根17年。17年前的那曲,醫院傳染科專業人才匱乏、醫療配套設施不健全,高發的結核病、肝炎等傳染性疾病,時刻威脅著百姓的生命健康。
“一定要讓傳染科強起來。”為了這個誓言,談海玉引進技術,規范診療方案,積極引介人才;在出現傳染病風險時,總是主動將最危險最艱巨的任務攬在自己身上;17年來,只回老家陪父母過了3個春節……
正所謂功不唐捐,談海玉多年來治愈的急慢性傳染病患者超過8000人。在她的努力下,醫院傳染科建設得到了質的飛躍。“再多的榮譽也比不上農牧民百姓對我的認可,既然選擇了扎根藏北高原,就要承擔起這個責任。”她說。
青春因磨礪而出彩,人生因奮斗而升華。一位位、一代代大學生們,將奮斗的激情灑滿西部基層,把青春綻放在祖國最需要的地方,用無悔年華寫就著人民幸福的華彩篇章。
使命:建功邊疆
“我想用一輩子去完成他們的心愿,我想在這里改變更多的孩子們。請允許我向母校遞交一張請假條……”前不久,剛剛完成一年支教,本應保送研究生繼續深造的李明鍵向上級提出了留藏申請。
曾經,來西部支教是他的夢想;現在,為孩子們筑夢,成了他念茲在茲的心事。李明鍵說,未來,我將盡最大努力滿足這些寄托全家希望的孩子們走出大山的渴望。
馳而不息,久久為功。在雪域高原、在天山南北、在黃土高坡……奮斗在基層崗位的大學生們,正用青春續寫著西部邊疆的精彩未來。
“2019年疏附縣脫貧摘帽。和貧困說了‘再見’,也就到了和小康說‘你好’的時候。”2014年大學畢業之際,來自山東的崔久秀選擇奔赴西部,在喀什地區疏附縣薩依巴格社區擔任黨支部書記。
“下一個目標,就是幫助村民拓展致富渠道,為鄉村振興添把火。”如今,崔久秀幫著村民創辦服裝加工合作社、縫紉培訓班,帶領群眾發展千畝日光溫室產業、發展庭院種植養殖,為村民增收費盡了心思。
正在攻讀博士學位的劉雷已經“四進”西部。2014年他在新疆阿勒泰地區布爾津縣支教一年;2016年在拉薩志愿服務一年;在吉林大學攻讀博士學位期間,他又兩次返回西藏,資助西藏少數民族學生、推動藏漢民族交流。
但他仍希望畢業后將所學運用到基層建設中去,服務基層老百姓。“我希望把自己的成長放在基層,在基層扎下來踏實干點事。”劉雷說,盡管在西部生活很艱苦,但在20多歲的年紀,就應該做可以一輩子驕傲的事。
今年畢業季,更多大學生正在啟程。他們把個人的理想追求融入黨和國家事業發展過程中,扎根基層、建設邊疆,奮力書寫著屬于個人和祖國西部的新篇章。(參與記者:何偉、林凡詩、王澤昊、白麗萍、孟含琪、楊思琪、俞菀)
題:隔絕疫情,不隔真情——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防控焦點掃描之六 民政部要求切實做好疫情防控期間有關社會救助工作,加大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患者臨時救助力度;
新華社北京1月28日電 題:黨旗,高高飄揚在防控疫情斗爭第一線——各級黨組織和廣大黨員干部投身疫情防控阻擊戰紀實 人們看到,在沒有硝煙的戰場上,一名名共產黨員挺身而出,一個個戰斗堡壘巍然矗立,鮮紅的黨旗在疫情防控一線高高飄揚。
【數據】監測顯示,27日武漢市發熱門診的接診量是10261人,平均每個醫院一天接診發熱病人174人,其中真正需要留觀的為377人。【點評】口罩、醫用防護服,是疫情防控的關鍵保障物資,白衣天使依靠“鎧甲”,才能更好地保護自己救治更多病患。
對此,專家認為,條碼支付互聯互通為商戶、客戶提供便利的同時,還有助于降低風險、保持良好的市場秩序,加快推進支付標準的統一,營造更加公平的競爭環境。對此,董希淼認為,二維碼互聯互通能夠為各類支付機構帶來更加公平的競爭環境,對中小支付機構相對有利,但對市場格局不會帶來根本性改變。
新華社北京8月29日電 題:立查立改用實招動真格——中管金融企業扎實推進主題教育 中國進出口銀行黨委班子成員深入分行一線、客戶企業和分管部門開展調研50次,面對面聽取了43家總行部門、分行干部群眾及29家客戶企業的意見建議,解剖麻雀,深挖根源,精準施策,摸清了重難點問題。
當前,江西把防止返貧擺到更加重要的位置,著力建立四項機制,確保脫貧成果可持續、不返貧。”易煉紅說,下一步江西還將持續開展營商環境對標提升十大行動,讓企業和群眾都滿意江西的政務服務。
題:科創板首周“熱度”十足 創新制度經受市場“初檢”此后的四個交易日,科創板較開市首日略有“降溫”,但仍保持著相當的“熱度”,日成交金額均超過或接近200億元。
上午9點半,伴隨開市鑼聲的響起,首批25只科創板股票開始在上交所交易,科創板正式開市。科創板還引入了盤后固定價格交易,新增了兩類市價訂單類型,優化了融券機制,提高了最小報單數量。
復盤創業板 我們得出三結論 今天,中國資本市場將迎來一樁大喜事,伴隨著科創板首批25家上市企業陣陣上市銅鑼聲,中國版的“納斯達克市場”正式起航。8只科創板股票觸發臨停,僅N杭可較開盤價上漲30%,其余7只觸發均為較開盤價跌30%。
習慣了核準制下23倍發行市盈率隱形“紅線”的投資者,難免對首批科創板公司發出“高定價”“高超募”的質疑。廣發證券首席策略分析師戴康認為,首批科創板公司發行定價反映了市場預期與供求關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