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08月23日18:08 來源:澎湃新聞
氣勢如虹的長三角大地上,一體化發展新局面正在形成。
2020年8月20日,中共中央總書記、國家主席、中央軍委主席習近平在合肥主持召開扎實推進長三角一體化發展座談會并發表重要講話。會上,總書記對長三角一體化發展面臨的新形勢新要求,作出最新戰略部署。
8月21日,上海市委常委會舉行會議。會議指出,要以更加強烈的責任感、使命感和緊迫感,全面推進長三角一體化發展重點任務落地落實,更好服務全國改革發展大局。
值此重要時刻,回首過往,自長三角區域一體化發展上升為國家戰略一年多來,滬蘇浙皖真抓實干、埋頭苦干,推動一體化發展取得了不少亮眼成效。
在疫情防控、復工復產的特殊時期,人員流動密集的長三角地區反應敏捷,構筑起堅強的“戰疫堡壘”,為全國防疫大局作出應有貢獻,亦為國內經濟復蘇注入強勁動力。
更廣的視角下,以上海為龍頭的長三角地區,面對復雜多變的國際形勢,處變不驚、奮楫突圍,從基礎設施到公共服務,從制度創新到協同發展,在種種挑戰中,帶頭突出重圍,奮力邁向一體化發展新局面。
郁斐 設計示范區:制度創新刻入基因
推動一體化發展,長三角生態綠色一體化發展示范區是當之無愧的突破口、試驗田。
示范區橫跨滬蘇浙,毗鄰淀山湖,涵蓋上海青浦區、江蘇蘇州吳江區和浙江嘉興嘉善縣,面積2300多平方公里。地理相近、文化同源,人文相親。
長三角一體化“示范區”江蘇吳江自去年11月揭牌以來,這片熱土上各項工作有力推進,一批重點項目加快落地建設,一體化制度創新取得積極進展。今年4月9日,示范區部署2020年的42項重點工作,其中既有軟件項目,如建立生態環境標準、環境監測監控體系、環境監管執法的“三統一”制度;也有硬件項目,年內開工建設滬蘇湖鐵路、滬昆鐵路嘉善段高架改造等項目。
這樣的大手筆,也吸引了華為、阿里、長江三峽集團等各類市場主體紛紛參與到示范區的建設中。
最近一段時間,圍繞示范區建設的一系列創新政策接連躍入公眾視野。
今年6月18日起,《長三角生態綠色一體化發展示范區國土空間總體規劃》(草案)對社會公示。這是國內首個省級行政主體共同編制的跨省域國土空間規劃,在全國具有首創意義。
突破性的規劃,目的是解決示范區走怎樣的路,實現怎樣的發展。
根據規劃,示范區要以“兩個率先”為路徑,實現“一田三新”的發展愿景。即,率先探索從區域項目協同走向區域一體化制度創新、率先探索將生態優勢轉化為經濟社會發展優勢,將示范區打造成為“一體化制度創新試驗田、生態優勢轉化新標桿、綠色創新發展新高地、人與自然和諧宜居新典范”。
就在這一總體規劃公示兩星期后,7月3日,《關于支持長三角生態綠色一體化發展示范區高質量發展的若干政策措施》重磅發布。
制度創新成了其中關鍵詞。通觀所有條款,涉及互聯互通、共建共享、要素流動、管理和服務創新的內容和任務,占總條數的約60%。
創新已印刻入長三角一體化示范區的基因中?!吨С终摺烦雠_本身就是改革創新的產物,在程序上,由兩省一市共同出臺這樣政策,屬國內首次,高度契合了“一體化”的核心內涵和“一盤棋”的實踐要求。
而這樣的創新,最終是為了落實到人的生活上,比如看病這件事。
今年8月20日下午,上海青浦、浙江嘉善兩地醫保一體化免備案就醫結算系統正式上線運行,兩地率先實現異地直接刷社??床 ?/p>
公共服務的一體化創新,可能是老百姓感受度最直接的。20日當天,嘉善人楊阿姨成為青浦的“第一刷”。
楊阿姨說,以前她在上??床⌒枰瓤缡‘惖貍浒负娃D診備案,有些麻煩。如今好了,青浦、嘉善醫保一體化免備案就醫結算系統上線,在青浦和女兒一起生活的楊阿姨,只要在試點醫院的自助機上輕輕一刷,就可以無障礙掛號看病了。
長三角生態綠色一體化 視覺中國 資料圖一體化與高質量示范區撬動支點,整個長三角地區的協同與融合全面加速。
抗疫是一體化的生動案例——在防疫和恢復經濟過程中,長三角一體化機制和互聯互通的基礎設施,發揮了強大作用。
為聯合應對新冠肺炎疫情,2月7日、27日上海市牽頭先后組織召開長三角主要領導專題視頻會議,研究建立工作機制和協同事項,迅速筑起聯防聯控共同防線。
疫情發生后,長三角迅速實現確診和疑似病例密切接觸者信息互通,同時,健康觀察解除告知單互認,并探索使用健康碼。防疫物資上,彼此互濟互幫,診療方案亦相互共享。
許多普通而不經意的畫面令人難忘。
今年2月15日深夜,恰好上海迎來初雪,在連接上海市和江蘇省的G15沈海高速朱橋檢查站,澎湃新聞記者看到所有工作人員在風雪中各司其職,各地往來車輛駕乘人員填寫“健康登記表”,經測溫、核驗證件等程序,緊張有序地通行。
一名貨車駕駛員陸先生下車后哈著氣說,他從安徽靈璧縣拉了3000箱防疫手套,要運往上海浦東新區航頭鎮,卸貨后將不作停留原路返回。他覺得這件事很平凡,也很有意義。
入境人員始終在長三角區域安全暢通地完成封閉式轉運。上海是國內接收入境航班最多的城市之一,幾乎每天都有來自美國、歐洲、日韓乃至全球各地的入境人員在浦東國際機場落地。
舟車勞頓、經過嚴格防疫的入境人員中,有許多蘇浙皖居民,他們在上海通過層層排摸查驗后,符合條件的,皆由當地派駐在機場的工作人員封閉式轉運,安全而便捷。
這樣的無縫銜接,為長三角恢復高質量發展打下堅實基礎。
很長一段時間以來,全國推進復工復產,長三角三省一市積極落實“健康碼”互認通用、產業鏈復工復產協同、招工用工信息共享等事項,這使得區域內經濟加速復蘇。過程中,上海共協調300多家本地企業復工或優先保障供應,為蘇浙皖三省提供產業鏈配套,而蘇浙皖三省則共協調200多家當地企業復工,為上海提供產業鏈配套。
作為占全國經濟總量近四分之一的“引擎”,長三角地區今年聚力“六穩”“六保”,如今經濟社會復蘇勢頭強勁,向好態勢明顯。
強勁活躍增長極
長三角區域人才集聚、科技水平高、制造業發達、產業鏈供應鏈相對完備,具有諸多優勢。而長三角區域的發展,更須放在國家發展大局中認識自身責任和使命,探索新的發展格局。
一年多來,在科技、金融、產業、基礎設施建設等重大項目和重點領域上,長三角區域發展推進的步伐可謂“乘風破浪”。
總書記在此次座談會上強調,長三角區域要勇當我國科技和產業創新的開路先鋒。當前,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加速演變,更加凸顯了加快提高我國科技創新能力的緊迫性。
對于這一重大使命,長三角已在合力攻堅。
從安徽合肥,到上海張江,長三角一西一東,兩大綜合性國家科學中心正加緊建設,遙相呼應,沖破制度瓶頸。
長三角區域合作辦公室介紹,今年長三角產業鏈跨區域協同發展進一步提速,三省一市加快集成電路、人工智能、生物醫藥、民用航空、新能源及智能網聯汽車等戰略性新興產業龍頭企業跨區域布局,優化產業鏈、創新鏈資源配置。
《長三角地區市場體系一體化建設合作備忘錄》2019年已簽署,這將在當下及未來,為服務以國內大循環為主、國內國際雙循環相互促進的新發展格局,發揮更大的長三角力量。
通過長三角區域市場一體化先行先試,將為建設全國現代化市場體系積累寶貴經驗,同時發揮其對外開放試驗田和壓力測試器的作用,更好地推進中國高水平的對外開放。
今年8月18日,長三角一體化金融總部在上海成立,將進一步推動長三角創新轉型,扮演綠色金融服務先行者的角色。未來,長三角金融總部將重點推進以“客戶、產品、組織、保障”為核心的四大體系建設,立足上海,輻射周邊。
在城市管理上長三角區域也將進一步協同發展。7月24日,三省一市共同簽署了《長江三角洲區域一體化城市管理綜合行政執法協作機制》,成立了聯絡工作小組,并建章立制。
可期待的是,各地將開展多方參與的智慧城管執法研究,借助5G、云計算、物聯網等新技術,推動區域執法信息數據互聯互通,建立區域信用聯合懲戒機制。
長三角高鐵密布,四通八達,前不久,滬蘇通鐵路的開通運行又進一步完善了中國“八縱八橫”高鐵網沿海通道。
滬蘇通鐵路的開通運行今年7月1日11時28分,滬蘇通鐵路上海站往南通方向第一趟列車出發,許多乘客來到列車窗邊,拿出手機記錄下這歷史性的時刻?!坝辛诉@條鐵路線,以后我方便多了。”上海居民王女士常回江蘇太倉看望親人,當天她揮著手中票據,難掩心頭喜悅。滬蘇通鐵路的通車,為廣大蘇中、蘇北地區人民帶來巨大便利。
或許有人還不知道,這條鐵路線的“咽喉”,中國自主設計建造的滬蘇通公鐵大橋,其技術實現了五個“世界首創”。
上海社會科學院副院長、長三角與長江經濟帶研究中心常務副主任王振分析,面向未來,在當前全球市場萎縮的外部環境下,打造具有全球影響力的強勁活躍增長極,將是長三角地區最緊迫的任務之一。
透過一年多來的高質量答卷,不難看出,以上海為龍頭的長三角四省市,已開始在新的發展格局中找準發力點和突破口,通過國內、國際兩個層面,實現更多新的增長點和增長極。
(本文來自澎湃新聞,更多原創資訊請下載“澎湃新聞”APP)
27日,第17屆中國—東盟博覽會和中國—東盟商務與投資峰會在廣西南寧開幕。為推進中國與東盟各領域合作,維護本地區繁榮發展良好勢頭,建設更為緊密的中國—東盟命運共同體,習主席在致辭中提出“4點倡議”。
當前,新冠肺炎疫情仍在全球蔓延,世界經濟遭受嚴重沖擊,但中國與東盟經貿合作仍保持穩定增長。中國—東盟自貿區成立十年來,各國搭建平臺、暢通渠道、增進交流,服務范圍從自貿區建設向區域全面經濟伙伴關系協定拓展,不斷推動區域經濟一體化進程。
“十三五”以來,我國互聯網蓬勃發展,取得舉世矚目的成就。這5年,互聯網基礎設施建設在提速,互聯網紅利釋放也在加速,從衣食住行智能化到遠程教育、互聯網診療、在線辦公······曾經遙不可及的生活方式如今近在眼前。
聯播+11月23日至24日,以“數字賦能 共創未來——攜手構建網絡空間命運共同體”為主題的世界互聯網大會·互聯網發展論壇將在浙江烏鎮舉辦。無論是G20峰會還是世界互聯網大會,無論是“一帶一路”國際合作高峰論壇還是黨的十九大,習近平總書記多次為“數字經濟”點贊。
正如浙江省信息化發展研究院院長陳疇鏞所說,“互聯網催生的新產品新業態競相涌現,數字經濟已成為推動浙江高質量發展的主引擎”。中策橡膠與阿里云合作建設了ET工業大腦——智能煉膠項目,借助數字化技術實現流程再造和生產云模式創新。
“全力做強創新引擎,打造自主創新新高地”,這是上海浦東站在新的起點上領到的一個新任務??梢灶A見,浦東未來還將繼續發力打通研發和產業化通路,在全鏈條上有所作為,形成更多產業集群,開辟成果轉化的“快車道”。
作為第三屆進博會的重要配套活動之一,2020世界并購大會昨天(9日)在上海舉行,大會圍繞“投資并購新引擎,助力多層次資本市場建設”,服務中國經濟轉型發展。財經界專家學者及金融機構代表,聚焦全球變局下的并購市場、金融業擴大開放與風險控制等主題,探討“雙循環”背景下投資、并購領域的創新發展。
“實踐證明,經濟發展不能以破壞生態為代價,生態本身就是經濟,保護生態就是發展生產力”“綠水青山既是自然財富,又是經濟財富”“堅定不移走生態優先、綠色發展之路”……
具體來看,電商平臺的促銷數據顯示,3C類家電、美妝、時尚居家等依然是消費重頭。分析認為,隨著政策的持續發力,線上線下消費的融合發展,將促進需求加快釋放,推動市場步入快速回暖通道。
中共洛陽市委副書記趙會生,河南省社會科學院研究員、城市與環境發展研究所所長王建國做客對話中原,探索洛陽改革發展的潛能和動因。在探索黃河流域生態高質量發展過程中,洛陽市堅持“一溝一產業、一溝一特色”,大力發展溝域經濟,先后建成了溝域經濟示范帶53個,累計完成投資106億元,實現產值54.7億元,帶動了8萬6千多名困難群眾實現脫貧增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