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成人自产拍免费视频,中文精品字幕电影在线播放视频,亚洲自国产拍,欧美 国产日韩 综合在线

新聞中心 > 融媒熱頭條 > 正文

那個農牧民最喜愛的人又來了——新疆伊犁科技特派員助力脫貧攻堅的故事

2020年08月24日10:30  來源:光明網-《光明日報》

5034

  光明日報記者 王瑟

  自2004年開始,新疆伊犁州試點推行科技特派員制度,到2015年科技特派員數量達到1800人,爭取相關項目扶持資金200萬元,科技特派員整體工作水平走在了新疆的前列。科技特派員涵蓋種植業、養殖業、電商行業和手工業,成為廣大農牧民脫貧致富奔小康的得力助手,更成為廣大農牧民最喜愛的人。

  光明日報記者 王瑟攝

  果園里的黎振國

  一大早,伊犁州伊寧縣武功鄉北山坡林果基地里就來了一個人,他在果樹間穿梭往返,左看看右看看,十分仔細。

  果園主人張永剛看到來人后,連跑帶跳地來到他身邊,熱情地拉著他的手不放。

  來人名叫黎振國,用張永剛的話說:“這可是我的恩人,要不是他,我去年13畝地哪能掙43萬!”

  黎振國是科技特派員,在他的指導下,張永剛13畝地里種植的林果新品種香妃海棠去年喜獲豐收,正不知怎么辦時,采購商主動找上門來,以每公斤16元的價格整園收購,讓張永剛一次就拿到43萬元。

  消息傳開,當地果農群里都炸開了鍋。張永剛興奮地告訴大家,這全靠科技特派員黎振國推薦的林果新品種。靠老品種,絕不可能有這樣好的收成。

  這不,今年初,還是在黎振國的指導下,張永剛又栽種了迷你富士、富普拉絲、維納斯黃金蘋果等新品種。黎振國今天來果園,就是看看這些新品種長勢如何。

  說起科技特派員黎振國,張永剛連連說好。“黎老師今年春天推薦我引進了新品種,看上去投資成本有點高,但我知道科技帶來的收益更高。我太喜愛黎老師了,喜愛他常來我們村,喜愛他多來我的果園指導,這樣我們奔小康就不愁了。”說完,張永剛大聲地笑了起來。

  光明日報記者 王瑟攝

  稻田中的管小平

  察布查爾錫伯自治縣是新疆區級貧困縣,貧困村坎鄉其格勒克村位于山區,水稻是村里的主要農作物。如何讓傳統的水稻生產成為脫貧的好產業,成為當地農民日思夜盼的事。

  2015年的一天,科技特派員管小平走進坎鄉其格勒克村,開始進行本地中華絨毛蟹的馴化培養。在水稻田里養殖中華絨毛蟹可不是個簡單事,他反復多次試驗,直到2018年才成功解決本地蟹苗越冬繁殖問題,讓本地有了發展大閘蟹特色養殖的條件。

  在他的指導培訓下,基地工人寧明陽被培養成稻蟹養殖方面的科技特派員。去年,寧明陽帶領坎鄉其格勒克村5戶貧困戶開展稻蟹養殖試驗。經過一番努力,農民們看到稻田里養蟹不僅能產出優質大米,每畝稻田還額外有1000多元的螃蟹收入,而且還是訂單農業,參與的熱情瞬間高漲,紛紛要求寧明陽到自家的稻田里指導養殖技術。

  管小平主動為當地螃蟹養殖戶提供大量種苗,帶動當地特色養殖產業發展,推廣蟹稻共養,通過測算,每畝可實現增收1500元左右。

  說起這事,管小平笑著說:“現在都不敢去村里了,一去大家都拉著我去家里,去不了誰家還不高興,大家對稻田養蟹參與的熱情很高,我們也成了他們最喜愛的人。這讓我很高興,因為科技帶給了他們更多的收入和幸福感。”

  科技特派員成鄉村致富帶頭人

  伊犁國家農業科技園區科技特派員服務示范基地的馬志強是2008年較早一批被聘的科技特派員,長期服務在一線。園區免費給馬志強提供了10畝示范地,每年可育苗100萬株,收入達到50多萬元。馬志強現有兩個育苗棚每年育三茬,一棚一茬育苗20萬株,引進的辣椒新品種已推廣種植1000畝。園區所在地霍城縣清水河鎮黨委副書記張新明說:“清水河鎮現有14個科技特派員,涉及農業、畜牧、林業等方面,全鎮農業生產上有2萬多人需要科技服務,站、辦、所顧及不到的行業和領域也需要科技特派員來補充。像馬志強這樣的科技特派員,之所以受到農牧民的喜愛與歡迎,就是因為他們給農牧民帶來了實實在在的科技成果。科技特派員只要有真本事,我們隨時可給他們搭建平臺。”

  伊寧縣吉里于孜北山坡林果示范園種植面積50畝,由科技特派員唐澤林負責果園科學技術管理。他先后引進新優特色品種百余種,并組建了15個人的技術服務團隊,為周邊有需求的農民提供林果業全程綜合性技術服務。隨著名聲越來越響,他們的科技服務團隊走出當地,先后來到尼勒克縣、伊寧縣青年農場等周邊各地開展科技服務,個人每年的純技術服務收入超過5萬元,團隊技術服務純收入達到15萬元以上。

  唐澤林說:“農民現在對科技的需求越來越高,對科技特派員那個喜愛是發自內心的,這讓我們更感到身上的責任與壓力,只有提供最好的科技服務,才對得起他們的喜愛,對得起科技特派員這個身份。”

  伊寧縣巴依托海鎮科技特派員楊志千一手創辦了“志千花卉種植基地”,目前花卉種植面積120畝,先后幫助該村300余名回族婦女走出家門就業。同時影響帶動部分農民養花賣花,改變了傳統養牛羊的習慣,村莊更加整潔漂亮,群眾精神面貌明顯提升。

  伊寧市托格拉克鄉育肥牛基地是通過援疆資金建設的標準化育肥牛基地,長期以來因運營不善,造成大量棚圈閑置。科技特派員馬龍和馬占全兩人牽頭成立合作社,盤活資產,目前該基地1000個圈位基本飽和,每年毛收入900余萬元,同時基地內還建起了飼料廠,服務周邊養殖戶,帶動該鄉育肥牛產業迅猛發展。

  伊犁州科技局黨組副書記、副局長程學文介紹,伊犁州全面推開科技特派員工作,向各縣市人民政府新選聘的844名科技特派員頒發3年期聘書,實行科技特派員動態管理,推動科技特派員全覆蓋式開展簽約服務。

  為從根本上解決科技特派員工作的規范性,伊犁州科技局完善并出臺《伊犁州科技特派員管理細則》《科技特派員選聘辦法》《科技特派員考核辦法》《科技特派員項目后補助辦法》等制度,各縣市依照各自實際,相繼出臺本縣市科技特派員管理制度、扶持政策和表彰獎勵辦法。從機制體制上激勵優秀科技人員在農村和基層,努力成為黨的“三農”政策的宣傳隊、農業科技的傳播者、科技創新創業的領頭羊、鄉村脫貧致富的帶頭人。

  程學文說:“科技特派員制度,特就特在人才下沉、科技下鄉、服務‘三農’、抱團聯合、因地派人,較好地破解了農村人才短缺問題,初步打開了農業高質量發展的通道,有效解決了農民‘種什么才能增收、怎么種才能致富’的問題。”

  如今,伊犁州148個貧困村配備了197名科技特派員。科技特派員懷揣的科技特派員證書,是增進收入的通行證,服務基層的身份證,也是享受政策的優惠證。

  《光明日報》( 2020年08月24日 10版)

文章關鍵詞:科技特派員制度 光明日報 養殖試驗 新品種 三農 伊寧縣 特色養殖 育肥牛 伊犁州科技特派員管理細則 科技特派員選聘辦法 責編:邵恰
5034

相關閱讀 換一換

  • 甘肅敦煌:科技特派員深入田間地頭

    記者李琛奇、通訊員姬振江報道:4月的敦煌鄉野,活躍著一支支科技特派員隊伍。他們深入田間地頭為農戶講授種植技術、與農戶結幫扶對子,按照各自劃分的“責任田”履職盡責。

  • 科技特派員王永利:這輩子只干養魚一件事

    王永利穿上雨褲跳進魚池,用一口近乎播音員的普通話指揮農戶收網。王永利的泰嘉公司吸納固定就業工人35名,季節性就業人數達75人次,直接帶動周邊農戶500余戶,間接帶動1500余戶,人均年增收達8000元以上。最近,王永利又在謀劃一件大事,那就是把全區養殖大戶聯合起來,組建一個產業聯盟。

  • 科技特派員:點石成金二十年

    5年時間,蘇海蘭和她的團隊首次突破了中國稀缺藥材七葉一枝花在南方人工種植、種子育苗的難題。趙寶龍和他的團隊將設施葡萄和設施桃樹栽培新技術進行了集成,先后編寫了一系列通俗易懂的“土教材”,受到了團場干部職工和技術員的認可和好評。

  • 總書記關心的百姓身邊事丨“科技秀才”給田野帶來新希望

    咨詢了科技特派員朱根發才知,這不是病,而是一種名為“水晶”的蘭花觀賞點,有“水晶”的蘭花更值錢。廣東首批農村科技特派員、廣東省農業科學院環境園藝研究所所長朱根發在廣東翁源縣蘭花研究院實驗室做實驗(9月11日攝)。

  • “農”字里有“大”作為

    近日,習近平總書記對科技特派員制度推行20周年作出重要指示指出,要堅持把科技特派員制度作為科技創新人才服務鄉村振興的重要工作進一步抓實抓好。深入實施科技特派員制度是反哺“三農”,更是在為未來播種。

  • 科技創新點亮鄉村振興路

    中國是農業大國,也是農業人口大國,農業強不強,農村美不美,農民富不富,決定著億萬農民的幸福感,也影響著全面小康的成色,關系著社會主義現代化的質量。用科技創新持續賦能鄉村振興,讓廣袤農村同全國一道實現全面小康,讓廣大農民過上更加富裕美好的生活。

  • 脫貧攻堅和鄉村振興須以科技助力

    近日,習近平總書記對科技特派員制度推行20周年作出重要指示,高度評價科技特派員隊伍已成為黨的“三農”政策的宣傳隊、農業科技的傳播者、科技創新創業的領頭羊、鄉村脫貧致富的帶頭人,并勉勵廣大科技特派員要秉持初心,在科技助力脫貧攻堅和鄉村振興中不斷作出新的更大的貢獻。

  • 讓科技特派員的“論文”寫在大地上

    近日,習近平總書記對科技特派員制度推行20周年作出重要指示指出,科技特派員制度推行20年來,堅持人才下沉、科技下鄉、服務“三農”,隊伍不斷壯大,成為黨的“三農”政策的宣傳隊、農業科技的傳播者、科技創新創業的領頭羊、鄉村脫貧致富的帶頭人,使廣大農民有了更多獲得感、幸福感。截至2017年,科技特派員們與老鄉建立利益共同體3萬個,創辦企業1.15萬家,帶動農民增收超過1010萬戶,成為奮戰在脫貧攻堅一線的創新“先鋒隊”。

  • 科技特派員制度為鄉村振興賦能

    “創新是鄉村全面振興的重要支撐。科技特派員制度發端于福建、發源于南平,是習近平總書記在福建工作時親切關心指導、總結提升的工作機制創新,迄今已有20個年頭。新時代要深入實施科技特派員制度,為鄉村振興注動力添活力,賦予新動能。

  • 【央視快評】用科技助力脫貧攻堅和鄉村振興

    近日,習近平總書記對科技特派員制度推行20周年作出重要指示。科技特派員制度是習近平總書記在福建工作時總結和倡導的農村工作創新機制。“創新是鄉村全面振興的重要支撐”,習近平總書記在指示中進一步明確了推動鄉村振興的著力點。

慢新聞

網傳四川音樂學院封校?川音:假的! 網傳四川音樂學院封校?川音:假的!

推薦視頻

i新聞

新聞推薦

網站簡介 | 版權聲明 | 廣告服務 | 聯系方式 | 網站地圖

Copyright © 2012 hnr.cn Corporation,All Rights Reserved

映象網絡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