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成人自产拍免费视频,中文精品字幕电影在线播放视频,亚洲自国产拍,欧美 国产日韩 综合在线

新聞中心 > 融媒熱頭條 > 正文

貴州道真:產業興 群眾富 生態美

2020年08月29日10:21  來源:經濟日報

5034

  近年來,貴州省道真自治縣三江鎮以石漠化防治、生態環境修復、產業發展為重點,充分發揮“支部帶領、黨員帶頭、基地帶動、合作社帶路、黨員結對幫扶、技術指導幫扶”作用,持續加強石漠化治理、持續加大退耕還林、農村產業結構調整,成功探索出了一套產業生態化、生態產業化的石漠化綜合治理林草植被復墾復綠的治理模式。

  目前,全鎮石漠化面積由60%降低至9%,森林覆蓋率從42%提高到52%,荒山野地變為綠水青山,綠水青山變成了金山銀山。

  山高石頭多 出門就爬坡

  “三江鎮是道真縣14個鄉鎮中發展條件最差的,遠看是山,近看也是山,而且山高坡陡,巖溶地貌特征明顯,無平原大壩支撐,可利用耕地面積只有1.5萬多畝,70%以上的土壤呈沙質,在傳統糧食作物中只能種玉米。但就算是種玉米,年生好的時候畝產也很少,要是遇上干旱,還在抽穗就干死了。”當地的干部很是無奈。

  “那個時候,土地資源非常緊缺,人們為了爭奪一分半畝地,不得不在石頭縫巴掌大的地塊里精耕細作,連吃的都不夠,更不提刨出幾分錢了,可以說是越種越窮,越窮越種。”村民鄭志懷回想了幾年前的光景。

  三江鎮位于道真自治縣西南部。屬山石巖溶地區,全鎮境內山脈眾多,大部分土壤屬砂質土壤,加之基巖裸露多,山洪、滑坡、泥石流頻發。水土流失,缺水干旱,造成山窮、水枯、林衰、土瘦……給人們生存亮起了紅燈。此外,石漠化發生率與貧困狀況密切相關,當地群眾生產生活條件差,經濟比較困難。

  窮則思變 說干就干

  “繼續這樣下去肯定不行,發展無路,我們就自己闖出一條路來。經過多次外出考察,結合本鎮實際,我們發現花椒樹耐旱,適合缺水少土的石漠化山區。并且一畝成熟的花椒林能產800斤左右鮮花椒。”鎮黨委書記楊永奇說,按市場行情來看,花椒每畝產值大約2.1萬元,比起種玉米翻了好幾倍。

  2008年,三江鎮看準了花椒產業的生態效益、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通過政府引導、企業牽頭、百姓參與的方式,讓荒山生綠更生金。通過村集體合作社發展種植了10000余畝花椒。但是由于技術和管護不當,2015年底只成活了2000余畝,群眾種植花椒的比例不足10%,群眾種植積極性受到了較大影響。

  2017年,村里引進四川國光有限公司提供技術指導、苗木支撐,三江鎮的花椒終于試種成功。同時堅持“領導帶頭干、干部領著干、群眾跟著干、大家一起干”的發展思路,在干部的直接帶領下,群眾通過務工并參與管理,不斷學習花椒種植技術,逐漸接受花椒產業。2017年,花椒產業開始有收益,群眾也從旁觀者變為參與者,積極主動種植花椒。

  群眾富 生態美

  “以前我們家的地都是種玉米,石頭多,產量少,一年掙不了多少錢。把土地給合作社,一畝就有400元的流轉費,我們到基地務工,一天有80多元工資,很劃算。”村民陸書懷說,現在出門看見的是綠水青山,居住環境變好了,家也離基地近,不僅不怕沒有就業門路,生活條件也得到了明顯改善。

  “困擾我們多年的問題終于得到了解決。如今全村花椒種植面積發展到了3500余畝,有了公司的技術指導,就不怕種不活,今年還新增了800多畝。”三江鎮三江社區總支書記陳斌說,通過石漠化綜合治理,山林養起來了,土地肥起來了,從根子上助力群眾脫貧致富。去年全村197戶建檔立卡戶實現全部脫貧“摘帽”。現在大家發展勁頭更足了,年輕的外出務工,年長的就近務工,有兩戶村民去年花椒收入超過10萬元,今年復產復工以來,每天有30多名村民在基地務工,現在生態環境改善了,產業帶動也初顯成效。農忙時節,鎮村發動黨員,幫助村民采摘花椒,群眾臉上的笑容多了。

  如今,三江鎮還建立起了花椒加工廠,可以對花椒進行烘干保存。同時還成立一家平臺公司,負責對外銷售。從種什么,怎么種到如何賣,整個鏈條都已經打通。2019年,三江鎮花椒產量有50萬斤,今年則將提升到150萬斤左右。該鎮在一個戰場統籌打好脫貧攻堅和生態保護兩場戰役,脫貧產業不斷發展壯大,石漠化治理成效顯著,三江鎮正發生著翻天覆地的變化。(經濟日報記者王新偉 通訊員 伍明海)

文章關鍵詞:群眾 生態美 石漠化 生態效益 貴州道 生態保護 三江鎮 種玉米 責編:林瑤
5034

相關閱讀 換一換

  • 銘記歷史 勇往直前:建國后歷次大地震

    1966年3月8日,邢臺隆堯縣發生震級為6.8級地震;1966年3月22日,邢臺寧晉縣發生震級為7.2級地震。圖為:周恩來赴河北省邢臺地震災區慰問群眾并指導救災工作。

  • 錦繡小康 | 玉米團子的故事

    這是一趟知青專列,不滿16歲的習近平坐在上面。輾轉幾天后,習近平來到陜西省延川縣文安驛公社梁家河大隊,他將在這里度過七年知青歲月。當時,知青們能吃到蒸玉米團子、高粱米團子,而老鄉們大多時候只能吃糠窩窩。

  • 62.447億元!

    日前,財政部、應急管理部安排下撥2020-2021年度中央冬春救災資金62.447億元,用于支持幫助災區統籌做好受災群眾今冬明春基本生活保障工作,確保受災群眾安全、溫暖過冬。針對今年洪澇災害偏重發生、重災省份較多的實際,應急管理部會同財政部提早印發通知,部署各地提前謀劃受災群眾冬春救助工作。

  • 財政部、應急管理部下撥中央冬春救災資金62.447億元

    記者7日從應急管理部獲悉,財政部、應急管理部于日前安排下撥2020至2021年度中央冬春救災資金62.447億元,用于支持幫助災區統籌做好受災群眾今冬明春基本生活保障工作,確保受災群眾安全、溫暖過冬。

  • 中共中央印發《法治社會建設實施綱要(2020-2025年)》

    新華社北京12月7日電 近日,中共中央印發了《法治社會建設實施綱要(2020-2025年)》,并發出通知,要求各地區各部門結合實際認真貫徹落實。

  • 貴州遵義:生態工程美了環境富了群眾

    赤水河流經鄉鎮紛紛組織黨員干部,進企業、進河堤、進農戶,調查登記污染情況,摸清污水排放源頭,并對污染源進行排查整治。為建立和實施自然資源統一確權登記制度,推進自然資源確權登記法治化,遵義還采取組織包保、劃分責任區方式,將河段生態環保責任壓實在流經屬地鄉鎮,做到分段而治。

  • 【地評線】映象網評:讓人民群眾共享改革發展成果

    ?保障和改善民生要抓住人民最關心最直接最現實的利益問題,既盡力而為,又量力而行,一件事情接著一件事情辦,一年接著一年干。要堅持人人盡責、人人享有,堅守底線、突出重點、完善制度、引導預期,完善公共服務體系,保障群眾基本生活,不斷滿足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不斷促進社會公平正義,形成有效的社會治理、良好的社會秩序,使人民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更加充實、更有保障、更可持續。

  • 62億余元中央冬春救災資金下撥

    (記者丁怡婷)記者從應急管理部獲悉:日前,財政部、應急管理部安排下撥2020—2021年度中央冬春救災資金62.447億元,用于支持幫助災區統籌做好受災群眾今冬明春基本生活保障工作,確保受災群眾安全、溫暖過冬。

  • 王國生:持之以恒建設造福人民幸福河堅定不移走好高質量發展之路

    孫守剛、李亞、甘榮坤、孔昌生、穆為民、徐立毅、徐元鴻、趙素萍、王保存、張維寧、喬新江、戴柏華、王新偉、劉玉江、王戰營、錢國玉、龔立群、高體健、謝玉安、顧雪飛、岳中明、習曉軍等在鄭州或當地參加了植樹活動。

  • 【地評線】紫金e評:善用更多“小巧思”提升城市治理精細化

    “非常暖心”“為好辦法點贊”“安全是硬道理”……不久前,云南昆明交警的一個“小巧思”贏得多方叫好:為防控大型車輛右轉時因視線盲區引發事故,當地在具備條件的路口,施劃大型車輛“右轉彎盲區警示帶”,提醒行人注意避讓。城市治理需要繡花精神,通過繡花般的細心、耐心、巧心提高精細化水平,繡出城市的品質品牌。

慢新聞

網傳四川音樂學院封校?川音:假的! 網傳四川音樂學院封校?川音:假的!

推薦視頻

i新聞

新聞推薦

網站簡介 | 版權聲明 | 廣告服務 | 聯系方式 | 網站地圖

Copyright © 2012 hnr.cn Corporation,All Rights Reserved

映象網絡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