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08月30日12:38 來源:北京青年報
8月29日上午,山西臨汾一飯店坍塌。截至29日20時,事故已造成17人死亡、7人重傷、21人輕傷。
29日晚,《山西日報》記者從山西省臨汾市襄汾縣陶寺鄉陳莊村“8·29”事故救援領導組獲悉,山西省委書記樓陽生、省長林武對此作出批示,要求不惜一切代價,全力進行救援,并指派山西省委常委、常務副省長胡玉亭,山西省副省長賀天才趕赴一線,指揮搶險救援。
17人已遇難
29日上午9點40分左右,臨汾市襄汾縣陶寺鄉陳莊村聚仙飯店發生部分坍塌。
事發時,飯店正舉行壽宴。當地一名老人在過壽,親戚們前來飯店慶祝。陶寺鄉政府的工作人員稱,發生坍塌的位置是該飯店的偏廳。
事故發生后,當地消防人員、藍天救援隊等力量趕往現場救援。
據救援隊現場救援人員介紹,坍塌的飯店原本為一層建筑,底部有地下室,飯店在一層的基礎上加蓋了彩鋼板房。飯店從一層坍塌,導致二層連帶坍塌。
截至29日20時,事故現場已搜救出45名被困人員,其中17人死亡、7人重傷、21人輕傷。
目前現場救援還在持續進行中。
不惜一切代價救援
據《山西日報》報道,事故發生后,臨汾市、襄汾縣主要領導立即趕往現場,積極組織施救,迅速成立了由臨汾市委書記、市長任總指揮的救援領導組。
領導組下設綜合協調、搶險救援、醫療救治、安全保衛、險情監測、新聞媒體、后勤保障、善后處置等8個工作組,組織消防、公安、應急、衛生、人武以及相關救援隊伍840人,出動大型救援裝備車輛20余輛,救護車15輛,醫護人員100余人,全力以赴趕時間、搶生命。
29日晚21時16分,山西省人民政府新聞辦公室官方微博“山西發布”稱,省委書記樓陽生、省長林武對此作出批示,要求不惜一切代價,全力進行救援,并指派省委常委、常務副省長胡玉亭,副省長賀天才趕赴一線,指揮搶險救援。
根據山西省政府網站公布的領導分工,常務副省長胡玉亭負責應急管理、安全生產、消防等方面的工作,副省長賀天才負責自然資源、生態環境、住房和城鄉建設等方面的工作。
抓緊組織事故調查
29日,應急管理部已會同住房城鄉建設部派出工作組趕赴現場,指導救援處置工作。
應急管理部主要負責人在部指揮中心視頻了解事故救援現場有關情況,并與在現場的山西省政府負責人、山西省應急管理廳主要負責人和消防救援隊伍指揮員聯線,要求繼續全力搜救被困和失聯人員,組織醫療專家千方百計救治傷員,要進一步核準人數,及時發布權威信息,回應社會關切。
為警示全國,舉一反三,推動全面排查違建房屋風險,堅決防止重特大事故發生,國務院安全生產委員會決定對此次事故查處進行掛牌督辦。
國務院安委會在致山西省人民政府的《重大生產安全事故查處掛牌督辦通知書》中要求,山西省抓緊組織進行事故調查,嚴格按時限研究提出處理意見。
事故結案前,要將事故調查報告報國務院安委會辦公室審核同意后,由山西省負責批復結案并向社會公布。
資料 | 山西日報、山西晚報、中新社等
城鄉之間有差別,這不奇怪,但是,差距過分懸殊,特別是基礎設施如果差距過大,那就值得警醒了。
鄉村振興是一篇大文章,工程千頭萬緒,該從哪著手呢?總書記在河南團說的明明白白,夯實鄉村治理這個根基。
鄉村振興戰略,事關千家萬戶,是中國鄉村又一次全新的征程,靠什么不斷激發前進的動力呢?總書記說得好,用好“深化改革”這個法寶。
——要把疫情防控作為當前最重要、最緊迫的任務來抓,分秒必爭、不留死角堵住防疫漏洞,盡快把疫情控在萌芽、禁在局部。——要落實院感防控,加強和規范定點醫院的管理,提高定點醫療機構防護等級,嚴格落實日常院感防控規章制度措施,堅決避免發生院感事件,堅決守住醫院安全防線。
聯播+12月7日,海關總署公布數據顯示,今年前11個月,我國外貿進出口總值29.04萬億元,進出口已連續6個月實現正增長。從戰“疫”主戰場武漢到三秦大地陜西,從國家糧食主產區之一松遼平原到澎湃著經濟活力的長三角……習近平總書記今年的考察足跡中,留下許多引領中國經濟發展的殷殷囑托。
12月7日,省委常委會召開會議,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重要講話精神,研究部署我省脫貧攻堅、雙擁工作、知識產權保護等。會議傳達學習習近平總書記在全國勞模和先進工作者表彰大會、在主持中央政治局第二十五次集體學習時的重要講話精神。
2017年底,一檔大型文博探索節目——《國家寶藏》一夜之間火了起來。新華社發 “在歷史長河中,中華民族形成了偉大民族精神和優秀傳統文化,這是中華民族生生不息、長盛不衰的文化基因,也是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精神力量。
上海臨港新片區管委會孫筱和早出晚歸、爭分奪秒,制定企業防疫和復工指南,助力臨港新片區在上海全市率先實現億元以上產值企業、規上企業100%復工;江蘇鎮江市丹徒區世業鎮干部聶永平始終關心村里無房戶老陶一家的生活困難,梳理閑置宅基地,多方籌集資金為老陶蓋起三間新房;
視頻丨總書記的一周
內蒙古通遼市奈曼旗青龍山鎮互利村的一些村民因病致貧、因病返貧,村黨支部書記付永久看在眼里,急在心里。“過去種玉米趕上好年景一畝最多也就300元,現在一畝甘薯加工成粉條能掙3000元,又打工又分紅,日子越過越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