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成人自产拍免费视频,中文精品字幕电影在线播放视频,亚洲自国产拍,欧美 国产日韩 综合在线

新聞中心 > 獨家 > 正文

殘疾人為樹讓路 150米盲道“十八彎” 網友怒了

2020年08月31日17:57  來源:映象網

5034

8月26日,內蒙古赤峰市民在一處新修路段上,發現一段約150米的盲道為避開新移植的樹木,被鋪設成直角多彎,市民感嘆這樣的設計只會給盲人增添麻煩。當地殘聯呼吁,施工方應多考慮盲人的實際需求。

為避開樹木 150米盲道被鋪設成直角多彎

短短150米盲道,卻出現很多“曲里拐彎”的地方,從視頻中看,幾乎每一處都是為了“繞開樹木”。是要讓盲道為了城市樹木的綠意盎然,“犧牲”自己?“十八彎”的盲道,別說讓盲人通過了,即便是“身手敏捷”的人,也得練一身好功夫,就像是玩雜技一樣。

類似“不能走的盲道”有很多。前幾年出現的“不銹鋼板盲道”“曲徑通幽的盲道”“側著身子才能通過的盲道”“電線桿密布的盲道”,就是最具典型的。這盲道顯然是存在問題的,那么就有理由追問:“不能走的盲道”何以出現?

盲道的“十八彎”,首先從設計上就已經出現問題。盲道是讓盲人走的,盲道的屬性自然應該是能夠輕松一些通過,這“十八彎”的盲道,不僅不能“輕松走”反而是“更難走”,比普通的道路還要難走,還花錢修建干啥?

盲道的設計和規劃都有具體的標準,這些“無用盲道”咋就能通過驗收?城市盲道和城市樹木,誰該為誰讓路,二者的規劃設計并不是“水火不容”的。如何讓兩者互相融合,這不僅是設計水平的問題,而是心里裝沒裝著盲人的問題。

當地殘聯表示,無障礙設施的建設和改造,應該符合殘疾人的實際需求。同時也呼吁,施工方在施工盲道的時候,應多考慮盲人的實際需求。

別讓殘障人士用生命探路

北京截癱者之家創辦人文軍之死,令許多人深感惋惜。文軍多年來致力于截癱患者回歸社會的公益事業,組織截癱人士各種出行活動,每次活動前,他都親力親為,體驗活動場所的無障礙設施情況。不幸的是,2019年7月7日晚,在云南大理考察無障礙路線時,他被一輛停在無障礙路口的私家車擋住,另尋他路時輪椅跌落到停車場入口通道里。那個入口垂直深度兩米多,且沒有任何安全提示或欄桿。

用生命“探路”的,又何止文軍一人。在城市無障礙設施嚴重匱乏,整體無障礙體系支離破碎的情況下,每一個出行在外的殘障人士,都可能面臨類似危險。那些占用盲道的車輛、電線桿,那些沒有遮擋的坑洞,那些寬闊的城市路口和復雜的立交橋,甚至哪怕是幾厘米高的馬路牙子,都是隱藏的危險。

2017年一項調查體驗報告顯示,我國無障礙設施整體普及率僅為40%,大量建成的無障礙設施往往被占用,成了擺設。無障礙設施的建設管理絕非小事,它代表著一個城市乃至一個國家的文明水準。中國殘聯主席張海迪曾說過:無障礙不僅僅是一個臺階、一條盲道,而應該是一項充滿人性關懷的工作。發展無障礙實際上是消除歧視,是尊重生命、維護權利和擁有尊嚴的充分體現。

文軍之死,給大理以及更多國內城市都敲響了警鐘——城市無障礙設施建設的缺陷,不僅意味著不方便,更是人命關天的大事。無障礙設施是關乎殘障人士權益和安危的良心工程,建好這一工程,還每一個殘障人士以行動自由和安全保障,讓他們不再用生命“探路”,是城市管理者,也是整個社會共同的責任。

網友評論:盲人不易,請別再添堵,盲道是為了讓他們出行更方便,愿設計者多考慮他們的實際需求……

最新進展:盲道已改成直線

今天(31日)消息,相關單位收到市民反饋后作出回應:逐步改,很快就會處理。8月28日,這條盲道開始整改。

“十八彎”盲道并不少見

這樣的“十八彎”的盲道并不少見。此前,在山西就有一處"史上最曲折"盲道,百米內有35處"Z"字轉彎。湖北一處不足50米的盲道呈"S"形,23個轉彎,另一處50米長弧形盲道有29個轉彎。

汽車占用盲道

盲道是方便盲人出行的“安全通道”,然而一些盲道上車輛隨意停放、雜物堆積,盲道上的電線桿、燈箱廣告等更是成為無影殺手。

近日,天津一位小男孩小心翼翼學習走盲道的視頻,讓不少網友心疼。

(綜合央視新聞 南方都市報 新浪微博等)

文章關鍵詞:殘疾人 為樹讓路 150米 盲道 十八彎 網友 責編:徐寧寧
5034

相關閱讀 換一換

  • 國際殘疾人日|一個也不能少!這張助殘脫貧成績單,很暖心!

    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殘疾人一個也不能少。我國“十三五”殘疾人脫貧攻堅已取得決定性成就,貧困殘疾人數逐年減少,殘疾人社會保障和基本公共服務水平明顯提高,殘疾人康復服務逐步完善,殘疾人就業幫扶邁出堅實步伐......一張張助殘脫貧成績單顯示我國8500萬殘疾人正在共享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豐碩成果。目前,脫貧攻堅已經進入決戰倒計時,廣大殘疾人必將最終戰勝貧困,步入全面小康,與全國人民一道開啟新生活的起點。

  • 【決勝2020】上蔡縣:“集中托養”托養一人 脫貧一家

    “如果不是政府,我可能就活不成了……”在河南省上蔡縣大路李鄉重度殘疾人托養中心,護工黃翠英提起往事,眼淚奪眶而出。數據顯示,從2016年5月至2017年底,上蔡縣先后在全縣分三批共建成32個貧困家庭重度殘疾人集中托養中心,實現了26個鄉鎮(街道)全覆蓋。

  • 【每日一習話】殘疾人完全有志向、有能力為人類社會作出重大貢獻

    習近平:殘疾人是社會大家庭的平等成員,也是人類文明發展的一支重要力量。我國殘疾人中曾涌現出一大批像張海迪那樣的自強模范,他們的事跡感人至深、催人淚下,激勵了全社會的奮發自立精神。

  • 習聲習語 | 殘疾人是人類大家庭的平等成員

    在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道路上,習近平總書記格外牽掛著殘疾人群體,他曾說過,“中國有幾千萬殘疾人,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殘疾人一個也不能少。”本期《習聲習語》邀您一起傾聽,總書記這樣把這個特殊群體放在心間。

  • 如果把生活調成“困難模式”,你還能順利通關嗎?

    我國現有約8500萬殘疾人 

  • 聯播+ | 這個特殊群體 習近平關愛有加

    一直以來,習近平總書記始終格外關心殘疾人這個特殊群體,多次走到他們身邊,詢問工作、學習和生活等情況,勉勵大家活出精彩人生。央視網《聯播+》特梳理相關溫暖瞬間,與您一起重溫總書記對殘疾人朋友的關愛。

  • 5G現場:重磅發布!鄭州開始機動車單雙號限行!

    ↓↓↓  鄭州市人民政府今天(12月2日)下午發布通告,2020年12月4日至12月31日,鄭州市四環以內(不含本路及連霍高速)每天7時至21時,實行機動車單雙號限行,即單日單號車通行,雙日雙號車通行,新能源機動車不限行。

  • 殘疾人靠巧手脫貧:誰說殘疾人是負擔,我就不信邪

    安徽碭山縣“菊姐殘疾人手工坊”里的員工大都是殘疾人,負責人楊秋菊5年前返回陳寨村創業,教殘疾人手工編織,帶動他們通過自己的雙手創造財富,靠學手藝摘掉貧困帽。”  楊秋菊帶領殘疾人用巧手編織自己的“幸福夢”,用銅絲、鋁絲和串珠創新編織出中國龍、孔雀開屏、龍鳳呈祥等100多種手工工藝品。

  • 【決勝2020】“托養一人 脫貧一戶”上蔡縣重度殘疾人集中托養模式溫暖貧困家庭

    據大路李鄉社會事務服務中心主任王浩介紹,2016年起,為著力破解重度殘疾人貧困家庭只能“輸血式”扶貧難以“造血式”脫貧的老大難問題,上蔡縣深入調研論證,積極探索實踐,開始建立“縣級統籌、鄉村實施、部門聯動、社會參與”的貧困家庭重度殘疾人集中托養模式。

  • 【中國的脫貧智慧】哈斯木日根:從貧困殘疾人到脫貧致富帶頭人

    入冬以來,錫林郭勒盟鑲黃旗巴音塔拉鎮哈登胡舒嘎查牧民哈斯木日根每日早出晚歸,忙著為明年種植草原黑蘑菇準備營養基料。從貧困殘疾人到脫貧致富帶頭人,哈斯木日根敢想、敢做,憑著一股吃苦耐勞的勁頭,闖出了一條種植草原黑蘑菇的致富路。

慢新聞

網傳四川音樂學院封校?川音:假的! 網傳四川音樂學院封校?川音:假的!

推薦視頻

i新聞

新聞推薦

網站簡介 | 版權聲明 | 廣告服務 | 聯系方式 | 網站地圖

Copyright © 2012 hnr.cn Corporation,All Rights Reserved

映象網絡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