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成人自产拍免费视频,中文精品字幕电影在线播放视频,亚洲自国产拍,欧美 国产日韩 综合在线

新聞中心 > 融媒熱頭條 > 正文

鄉村振興戰略的偉大意義

2020年09月03日11:09  來源:中國社會科學網-中國社會科學報

5034

  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是新時代中國共產黨的思想旗幟,是當代中國馬克思主義和21世紀馬克思主義,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提供了行動指南。《習近平談治國理政》第三卷集中反映了黨的十九大以來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最新理論成果,提出許多具有原創性、時代性、指導性的重大思想觀點,進一步豐富和發展了黨的理論創新成果。

  十九大報告強調“農業農村農民問題是關系國計民生的根本性問題,必須始終把解決好三農問題作為全黨工作重中之重”,而鄉村振興戰略正是破解我國“三農”問題的金鑰匙,為農業農村現代化建設指明了方向。本卷第九個專題“推動經濟高質量發展”,全面闡述了把鄉村振興戰略作為新時代“三農”工作總抓手的戰略部署。這是對黨的十九大提出鄉村振興戰略的深入闡發,具有深遠的歷史意義和戰略意義。當前,我國正處在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實現第一個百年奮斗目標,開啟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新征程,邁向第二個百年奮斗目標的歷史新起點上。深入學習和領會鄉村振興戰略的偉大意義,才能有更高的站位,增強戰略思維的自覺性,推進黨的基本路線和基本方略落地生根。

  全局性和歷史性

  鄉村振興戰略對于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實現第二個百年奮斗目標具有全局性和歷史性意義。

  沒有農業農村現代化,就沒有整個國家的現代化。在現代化進程中,如何處理好工農關系、城鄉關系,在一定程度上決定著現代化的成敗。習近平總書記指出,沒有農業現代化,沒有農村繁榮富強,沒有農民安居樂業,國家現代化是不完整、不全面、不牢固的。

  從世界各國現代化歷史看,隨著工業化和城市化的發展,鄉村衰落,大量農民涌向城市貧民窟,有的國家甚至造成社會動蕩。我國作為中國共產黨領導的社會主義國家,應該吸取和借鑒西方國家在現代化進程中處理城鄉關系的經驗教訓,使城鄉發展實現優勢互補、融合發展。

  從新中國成立以來城鄉發展歷史看,我國依靠農業農村支持,在一窮二白的基礎上建立起比較完整的工業體系和國民經濟體系。改革開放以來,廣大農民為推進工業化、城鎮化作出了巨大貢獻。當前我國又面臨正確處理工農關系、城鄉關系新的歷史關口。我國發展最大的不平衡是城鄉發展不平衡,最大的不充分是農村發展不充分。鄉村振興戰略,就是為了從全局和戰略高度來把握和處理工農關系、城鄉關系,解決“一條腿長、一條腿短”的問題。

  從實施鄉村振興戰略兩年多的實踐來看,通過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實現農業的轉型升級、提質增效;通過踐行“兩山”理論、推進產業綠色化和綠色產業化,加快發展生態農業;通過“互聯網+現代農業”,實現電子商務進農村、為鄉村振興插上信息化翅膀;通過產業扶貧與鄉村振興相結合,持續改善社會民生;通過壯大鄉村集體經濟,實現鄉村產業可持續發展,這些實踐已經取得了良好的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

  鄉村振興戰略,關系到農業農村現代化的實現,關系到社會主義現代化的全面實現,關系到第二個百年奮斗目標的實現。因此,包括產業振興、人才振興、文化振興、生態振興、組織振興在內的鄉村全面振興,對于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具有全局性和歷史性意義。

  富民是根本

  鄉村振興戰略對于解決新時代我國社會主要矛盾,實現黨的執政宗旨和社會主義的本質要求具有重大理論和現實意義。

  黨的十九大提出,我國社會主要矛盾已經轉化為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發展之間的矛盾。解決的首要問題是城鄉之間發展的不平衡、農業農村發展的不充分問題。滿足億萬農民對美好生活的新期待,必須把鄉村發展擺到國家的戰略位置,堅持農業農村優先發展,加快推進農業農村現代化。鄉村經濟處于整個經濟發展的末端,經濟要素依然高度集中于大城市和中心城市,農村轉型升級面臨基礎設施、金融環境、人才支撐等現實制約,成為鄉村振興最大的現實瓶頸。黨的十八大以來,國家采取了一系列政策、舉措扶持和推動“工業反哺農業、城市支持農村”。黨的十九大提出,鄉村振興戰略正是要從根本上解決新時代社會主要矛盾,解決城鄉差別、鄉村發展不平衡和不充分的問題,實現“四化”即工業化、城鎮化、農業產業化、信息化同步發展,實現城鄉融合和可持續發展,從而實現中國共產黨的執政宗旨和社會主義的本質要求。

  中國共產黨堅持以人民為中心,始終把人民放在最高位置,讓全體中國人都過上更好的日子,讓億萬農民有更多實實在在的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實現共同富裕,踐行立黨為公、執政為民的執政宗旨。如果在現代化進程中把農村4億多人落下,一邊是繁榮的城市,一邊是凋敝的農村,這不符合中國共產黨的執政宗旨,也不符合社會主義的本質要求。因此,習近平總書記提出“中國要強,農業必須強,中國要美,農村必須美,中國要富,農民必須富”,不斷縮小城鄉差距,讓農業成為有奔頭的產業,讓農民成為有吸引力的職業,讓農村成為安居樂業的家園。

  文化鑄魂

  中國特色鄉村振興之路是符合中國國情的頂層設計,是改革開放40余年來探索鄉村建設規律的必然結果,具有創新性的實踐意義。

  實現鄉村振興是前無古人、后無來者的偉大創舉,沒有現成、可照抄照搬的經驗。我國的耕地資源也不允許各地都像歐美那樣搞大規模農業、大機械作業,只能根據客觀條件發展農民合作社和家庭農場兩類農業經營主體,實現小規模農戶和現代農業發展的有機銜接,發展新型集體經濟,走共同富裕的中國特色鄉村振興之路。實施鄉村振興戰略是改革開放40余年來不斷探索和不斷豐富的結果,符合中國的鄉村發展規律。從“美麗鄉村”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特色小鎮建設,再到鄉村振興戰略的實施,對城鄉關系的處理也經歷了從城鄉兼顧、統籌城鄉,再到城鄉融合的發展歷程,探索出一條符合中國國情的鄉村振興之路。習近平總書記指出,“要把鄉村振興戰略這篇大文章做好,必須走城鄉融合發展之路”。城鄉融合是未來城鄉關系發展的根本性出路。

  中國經歷了幾千年的農業社會,創造了輝煌的農耕文明,歷史積淀下來的優秀傳統文化依靠鄉村社會的維系和傳承。正如習近平總書記所說,“我國農耕文明源遠流長、博大精深,是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根”。這樣的國情也決定了在鄉村振興中文化鑄魂的重要性。隨著城市化的加速推進,農民工大規模進城務工,鄉村文化主體和文化生態面臨挑戰需要重塑。鄉村文化振興,一方面是解決城鄉間文化地位不均等、文化公共服務供給不平衡、文化產業發展不充分等問題,彌補城鄉文化發展差距。另一方面是對鄉村傳統美德的繼承、弘揚和振興。整理挖掘中國傳統鄉土文化中家風家訓的內容,比如知書達理、精忠報國、崇德向善、清廉自守、勤政廉潔、耕讀傳家、自立自強、嚴于律己、勤勞儉樸、鄰里和諧、勤儉持家、德業雙修、患難相恤等傳統美德,摒棄鄉村社會的文化糟粕,抵制拜金主義等對鄉村文明的侵蝕,通過鄉村文化振興,實現創造性轉化和創新性發展,煥發農村社會主義文明新氣象。將優秀傳統文化根脈中的思想精華“喚醒”和“活化”,讓中華文化精髓在現代鄉村得以延續傳承,讓中華民族的精神品格、精神血脈和文化基因綿延發展,使之融入社會主義先進文化建設,為實施鄉村振興戰略提供強大的精神資源。總之,鄉村振興戰略既是頂層設計,又符合中國國情,符合中國鄉村建設規律,具有創新性的實踐意義。

  (作者單位:中國社會科學院馬克思主義研究院)

文章關鍵詞:振興戰略 思想旗幟 偉大意義 鄉村社會 鄉村建設 鄉村文化 責編:林瑤
5034

相關閱讀 換一換

  • 新疆開發“脫貧致富貸” 助力鄉村振興

    在當地農商銀行“扶貧小額信貸+脫貧致富貸”的支持下,巴代里如今僅靠賣駝奶每月就能掙10萬元。截至11月底,新疆農村信用社已累計發放“脫貧致富貸”近7500萬元,惠及1256戶建檔立卡貧困戶。

  • 重塑鄉村文化生態助力鄉村振興

    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提出,堅持把解決好“三農”問題作為全黨工作重中之重,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鄉村振興道路,全面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繁榮發展文化事業和文化產業,推進社會主義文化強國建設。

  • 人民論壇漫評 | 脫貧“沖線”莫松勁

    近日,貴州宣布紫云縣、納雍縣等9個縣退出貧困縣序列,這標志著國務院扶貧辦確定的全國832個貧困縣全部脫貧摘帽,全國脫貧攻堅目標任務已經完成。“清零”不“清責”,越是“平流無石處”,廣大黨員干部越要高度警惕麻痹思想、厭戰情緒、僥幸心理、松勁心態,繼續毫不放松抓緊抓實抓細各項脫貧攻堅工作,踢好脫貧“沖線”臨門一腳,不獲全勝決不收兵。

  • “實現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 同鄉村振興有效銜接”

    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審議通過《中共中央關于制定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四個五年規劃和二〇三五年遠景目標的建議》(以下簡稱《建議》),首次明確提出,要“實現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同鄉村振興有效銜接”。

  • 【中國的脫貧智慧】花卉產業為賀蘭縣鄉村振興注入新動能

    11月25日,記者走進賀蘭縣常信鄉寧夏豐植源現代農業科技開發有限公司花卉產業園,只見大棚里栽種著各種顏色的蝴蝶蘭,工人們正在澆水、鋤草,整個花棚里綠意盎然,一派生機勃勃的景象。

  • 以加強基層黨組織建設推動鄉村振興

    實施鄉村振興戰略,是黨的十九大作出的重大決策部署,是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的重大歷史任務,是新時代“三農”工作的總抓手。對此,要不斷加強農村基層黨組織對鄉村振興的全面領導,通過建強基層黨組織為更好實施鄉村振興戰略提供政治保證。

  • 【共舞長江經濟帶·看高質量發展】“綠色蝶變”讓耕讀小村邁向振興

    蘇家塘距縣城9.6公里,是江西省橫峰縣姚家鄉的一個耕讀小村,村如其名,村里大部分人都姓蘇。蘇家塘村利用秀美鄉村建設成果、鄉村生態資源,搭乘鄉村振興戰略快車,大力發展鄉村旅游、休閑、度假等農村經濟新業態,不斷增強著秀美鄉村建設的可持續發展能力。

  • 河南省20人入選全國鄉村文化和旅游能人

    昨日,記者從省文化和旅游廳了解到,文化和旅游部近日發布《2020年度鄉村文化和旅游能人支持項目入選人員名單》,我省有20人入選。“鄉村文化和旅游能人”是文化和旅游部落實黨中央、國務院脫貧攻堅戰決策,推進鄉村振興戰略的一項重要人才工程,是鄉村文化和旅游人才領域最高榮譽。

  • 鄭州美麗鄉村謀劃布局公布 2025年建100個左右示范村

    由鄭州市農業農村工作委員會組織編制,華北水利水電大學和四川大學工程設計研究院有限公司提供具體技術支撐,共同制定的《鄭州市美麗鄉村建設導則》(以下簡稱《導則》),近日由市政府正式印發。下一步鄭州市將根據前期“美麗鄉村旅游帶”和“美麗鄉村組團”的謀劃布局,推進我市美麗鄉村建設。

  • 【回望“十三五”:我的收獲與轉變】一幅鄉村振興圖

    黨的十九大報告中,習近平總書記首次提出“實施鄉村振興戰略”,并描繪出一幅“產業興旺、生態宜居、鄉風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鄉村振興圖。”  壓油溝村位于山東省蘭陵縣西北部的山區,受地理環境影響,這里長期交通閉塞,農業生產落后,貧困發生率較高。

慢新聞

網傳四川音樂學院封校?川音:假的! 網傳四川音樂學院封校?川音:假的!

推薦視頻

i新聞

新聞推薦

網站簡介 | 版權聲明 | 廣告服務 | 聯系方式 | 網站地圖

Copyright © 2012 hnr.cn Corporation,All Rights Reserved

映象網絡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