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09月04日08:14 來源:新華網
9月3日,張嵩現在家里對蜂蜜灌裝稱重。 今年57歲的張嵩現是河南省嵩縣黃莊鄉三合村村民。1972年的一次意外事故讓他失去了右腿,身殘志堅的他開過小賣部,做過裁縫、電焊工。由于身體原因,2014年,張嵩現被確定為建檔立卡貧困戶。 “政策這么好,自己不能靠著墻根曬太陽,等著別人送小康。”不甘于戴貧困戶帽子的張嵩現,在扶貧干部的幫助下開始養蜂。他買來專業書籍,認真鉆研技術,養殖規模不斷擴大。為了促進銷售,他還學會使用微博、微信,通過網絡擴大客源。2017年,張嵩現成功脫貧摘帽。 近年來,張嵩現所在的三合村鄉村旅游發展迅猛,游客日漸增多,蜂蜜的銷路也越來越好。為了幫助更多鄉親脫貧增收,張嵩現在政策支持下注冊成立了蜜蜂養殖專業合作社“甜蜜蜜”,帶動50多戶貧困戶養蜂,每年蜂蜜產量達2萬斤,而張嵩現也從身患殘疾的貧困戶變成脫貧路上的領跑人。 新華社記者 李安 攝
9月2日,張嵩現在家里查看巢脾。 新華社記者 李安 攝
9月3日,張嵩現在家里接聽客戶的電話。新華社記者 李安 攝
9月2日,張嵩現上山查看蜂箱情況。新華社記者 李安 攝
9月2日,張嵩現在山上查看巢脾。新華社記者 李安 攝
9月3日,張嵩現(左二)向養殖戶傳授養蜂經驗。新華社記者 李安 攝
9月3日,張嵩現在閱讀養殖蜜蜂的書籍。新華社記者 李安 攝
9月3日,張嵩現走出家門。新華社記者 李安 攝
9月2日,張嵩現在山上查看巢脾。 新華社記者 李安 攝
9月2日,張嵩現查看蜂箱情況后下山。新華社記者 李安 攝
2020年1月10日,貴州省銅仁市下派工作組調研沿河縣22個鄉鎮的脫貧攻堅工作,其中一個小組來到中寨鎮。北京的農產品批發市場像一個扶貧的展示平臺,把企業和農戶在脫貧攻堅中的成果展示了出來。
搖糖是養蜂人的辛勞付出得到回報的時刻,在四川省阿壩州馬爾康市丹波村,村民熊德軍在技術能手的指導下,第一次親手收獲這來之不易的甜蜜。四川省馬爾康市丹波村村民 熊德軍:一般一桶(箱)掙個1000元是隨便的,養蜂發展的前途比較大吧,反正現在我計劃就是怎樣把它發展下去。
重慶石柱土家族自治縣華溪村地處武陵山集中連片特困地區,近年來村子因地制宜發展特色產業,脫貧后的華溪村正在小康路上加速奔跑,用勤勞的雙手釀造著越來越甜蜜的生活。坐擁優質的生態環境,華溪村決定打造“甜蜜產業”,加大蜜蜂養殖,進行蜂蜜精深加工,通過電商銷往全國各地。
自己艱難前行的同時,王東海沒有忘記鄉親們,“我們采用‘公司+農戶’的經營方式,帶動52戶貧困戶進行蜜蜂養殖,總共養殖意蜂1980箱、中華蜂600箱,其中我本人養殖意蜂160箱、中華蜂60箱。
產業強、教育興、住房美……走進四川涼山彝族自治州普格縣,新發展、新氣象鼓舞人心。圖① 6月15日,在普格縣特爾果鄉洛腳俄補村,當地的彝族同胞正在領取由政府無償提供的扶貧雞苗。
為了通過發展旅游助力脫貧,由上海常能集團投資、錦江國際酒店管理有限公司經營管理的云南大圍山錦江度假酒店落戶屏邊滴水苗城。圍繞“就業一人,脫貧一戶”,依靠穩定的收入來源幫助貧困群眾脫貧致富,上海近年來著力加強勞務供需精準對接。
↑6月30日,張庭榮在廣西龍勝各族自治縣偉江鄉里木村觀察蜂群釀蜜情況。↑6月30日,在廣西龍勝各族自治縣偉江鄉里木村,張庭榮展示剛剛收獲的蜂蜜。↑6月30日,張庭榮在廣西龍勝各族自治縣偉江鄉里木村一處蜜源點檢查蜂箱。
廣西壯族自治區百色市西林縣,位于桂滇黔交界處,是國家重點生態功能保護區,也珠江重要的水源涵養地之一。圖為深圳市羅湖區的支教老師、西林縣羅湖實驗小學副校長李極波正在上數學課。
” 脫貧攻堅戰役打響以來,省委省政府加快實施扶貧助殘行動,統籌協調推進,凝聚攻堅合力,科學精準施策,殘疾人脫貧攻堅工作交出了亮眼成績單。全力備戰殘疾人脫貧攻堅決勝“大考”,我省成立扶貧助殘行動指揮部,副省長、省殘聯主席戴柏華任指揮長。
廣西樂業縣幼平鄉通曹村駐村第一書記周昌都(右一)向村民了解廁所修建情況(4月23日攝)。廣西馬山縣林圩鎮伏興村駐村第一書記周福波(左一)在查看村里已經掛果的三華李(4月25日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