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09月06日10:35 來源:央視新聞客戶端
廣西三江侗族自治縣是國家扶貧開發重點縣、滇黔桂石漠化片區縣,同樂苗族鄉歸東村是當地的一個侗族村落,地處高寒山區,海拔500多米。
近年來,歸東村通過發展立體綜合種養模式,幫助貧困戶增收致富。
歸東村的野生葡萄示范園中的葡萄藤上結滿了紫色的葡萄,在葡萄架下村民還套種了茶葉,在這個茶園里村民還可以養雞。當地為了充分利用土地,因地制宜發展了這種立體的種養模式,一畝地的年收入可以達到15000元左右,同時輻射了周邊3000畝的土地,帶動了1310戶貧困戶增收致富。
受山高坡陡等條件限制,歸東村曾是深度貧困村。這幾年,歸東村以“合作社+基地+貧困戶”模式,發展“架上葡萄、架下茶葉”立體種養,并通過統一提供苗木、統一技術指導、統一規范管理、統一保價收購等方式,確保果農銷路無憂,鼓勵貧困戶擴大葡萄的種植規模,走出了一條多渠道促進農民增收的新路子。
三江侗族自治縣同樂鄉歸東村黨支部書記 龍秀昌:我們歸東村村民種植一棵野生葡萄,一年產生的收入,可以供一到兩個大學生上學,所以野生葡萄已成為我們歸東村的支柱產業。
今年2月,在國家移民管理局珠海邊檢總站幫助下,歸東村又開辟10畝地做育苗基地。育苗大棚還安裝了噴淋設施,提高了葡萄苗的成活率。
國家移民管理局珠海邊檢總站扶貧辦副主任 黃國平:投入資金幫助建設35個育苗大棚,使葡萄扦插(育苗)成活率由百分之十幾提高到了百分之七十以上,僅育苗一項,就可以為村民合作社年增收150萬元。
如今“歸東野葡萄”成了歸東村脫貧致富的支柱產業,“甜”了一村人的生活。
目前,全村種植“歸東野生葡萄”已達1300多畝,覆蓋貧困人口比例100%。2019年,歸東村全村脫貧166戶716人,實現整村脫貧摘帽。
(總臺央視記者 張卉)
(編輯 豐樹琪)
↑8月23日,在廣西三江侗族自治縣同樂苗族鄉歸東村,游客在摘葡萄。↑8月23日,在廣西三江侗族自治縣同樂苗族鄉歸東村,游客展示剛摘下的葡萄。↑廣西三江侗族自治縣同樂苗族鄉歸東村的葡萄和茶葉立體種植基地(8月23日攝,無人機拍攝)。
瀛東村,被稱為“崇明島上第一個迎來日出的村莊”。在瀛東村的村史館,一組數字可以說明很多:1986年,人口32人,人均純收入1100元,村總資產12.9萬元;2019年,人口238人,人均純收入3萬元,村總資產近1億元。
瀛東村,被稱為“崇明島上第一個迎來日出的村莊”。在瀛東村的村史館,一組數字可以說明很多:1986年,人口32人,人均純收入1100元,村總資產12.9萬元;2019年,人口238人,人均純收入3萬元,村總資產近1億元。
2016年3月,惠州市全面實施新時期精準扶貧精準脫貧工作,從那時起,第一書記劉艷軍就和上東村結下了不解之緣。如今,2000平方米的村文化廣場、嶄新的衛生站、現代化的分散式污水處理濕地紛紛建了起來,上東村成為名副其實的幸福新農村,當之無愧的“省級新農村示范村”。
6月15日,沿著蜿蜒曲折的盤山公路,記者來到了位于梅里雪山腳下的云南迪慶德欽縣升平鎮阿東村,一進入村莊,映入眼簾的是酩悅軒尼詩香格里拉(德欽)酒業有限公司,走進公司,葡萄酒的香味撲面而來。
3月12日,植樹節,正值春暖花開之際,樹木快速生長,如果行道樹上被纏上鐵絲或被釘上鐵釘,極容易導致樹木不長和枯死。鄭州市中原區綠東村巡防隊員在巡邏過程中,順便解救路邊被鐵絲捆綁或被釘子釘傷的樹木。
從市區出發,記者乘車沿平坦寬闊的柏油路,不到20分鐘就進了村。時尚的咖啡館、紀念品商超開了張;村里新蓋了旅游服務接待中心,投入6座修葺一新的百年老宅打造特色旅游品牌;
“政府將幫助搬遷居民解決生產生活中的問題和困難,真正讓灘區老百姓搬得出、留得住、能致富,過上幸福紅火的日子。” 杜良鄉安置區是開封市首個按照“主體建設和配套建設一起抓、質量保障和進度保障一起抓、生產改善和生活改善一起抓、公共服務和生活服務一起抓”工作要求完工的黃河灘區居民安置點。
出生于1970年的高榮是墨脫縣背崩鄉地東村門巴族人,他從部隊退伍回來后,帶著從部隊學到的技能,帶領地東村創造了墨脫縣多項“第一”:第一個用上電的村子,第一個村學校,第一個鄉村診所,第一個水電站等。
49歲的高榮是西藏自治區林芝市墨脫縣背崩鄉地東村人,也是地東村黨支部書記兼第一書記。1997年,高榮入黨并當選為地東村黨支部書記,他要解決的第一件事,是讓老百姓吃飽飯、穿暖衣、留下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