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09月08日14:50 來源:映象網
走進福建大田縣廣平鎮元沙村的五龍山生態茶園,茶梯層層疊疊、蜿蜒山間,茶香撲面、沁人心脾,來自四面八方的游客,陶醉于一場關于茶的盛宴里。這得益于元沙村黨建引領下,實施“黨員+基地+貧困戶”的扶貧機制,建立起茶葉生產、百香果種植等示范基地,帶動15戶精準扶貧戶脫貧增收。元沙村由落后村向先進村的美麗蝶變,是大田縣黨建引領提升治理效能、推動鄉村振興的一個生動縮影。(中國組織人事報)
基層治理是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的有機部分和重要基礎,堅持黨建引領是我們在基層治理方面的獨特優勢。福建大田縣是典型的山區縣,村莊分散、資源分布不均、人才缺口較大,存在農業發展乏力、“三農”隊伍能力不足、農民增收難等問題。如今的福建大田縣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不僅這些難題得到了有效的解決,更是讓基層治理成效不斷地提升,而這一切都源于黨建引領。
抓好班子建設,為基層治理配強“帶頭人”。“村看村戶看戶,老百姓看的是黨支部”。要充分發揮基層黨組織的組織力,引導更多的優秀人才“回流”,才能夠增強基層治理的班子隊伍力量。大田縣探索出臺一系列措施辦法,引導退休領導干部、專家學者、企業高管等有文化、有德行、有才能、有聲望、有奉獻精神的優秀人才回村擔任村級黨組織負責人,切實提升鄉村治理水平。加強政策對人才的吸引作用,讓更多有志之士能夠“回鄉灌溉鄉田”,既增強了鄉村治理的人才力量,也配強了基層治理的“帶頭人”,讓群眾找到“主心骨”,才能更好向前走。
規范基層管理,為基層治理提供制度保障。基層治理工作要做好,既需要有優秀的“帶頭人”,也需要“管家”的規矩。發揮制度的作用,規范村級事務的管理,讓村級工作更公開透明,讓群眾心中有本“明白賬”。大田縣創新推行鄉(鎮)“住村特派員”制度,按照“引導不領導、參與不干預、獻策不決策、搭臺不唱戲、督查不監察、服務不增負”原則,指導、監督、協助村“兩委”開展工作,推動各項事務規范開展。充分發揮“特派員”的引導和監督作用,調動基層干部工作的積極性,釋放基層黨建的引領力,有效地破解基層治理的難題。
破解基層難題,擦亮基層治理的服務底色。基層治理說到底就是要解決基層存在的各類問題,更好地推動基層工作的落實,實現便民利民惠民。不斷地提升服務群眾的效率,讓群眾能夠足不出村,即時即辦,基層黨建工作不斷適應新時期新要求,才能不斷地提升服務群眾的能力,讓更多的人民群眾受益。
基層是社會治理的基礎和重心。要打通服務群眾的“最后一公里”,就需要不斷地延伸服務“觸角”,堅持和加強黨對基層治理的全面領導,選優配強基層黨員干部,完善基層治理制度,不斷地提升服務水平和質量,才能夠努力讓群眾生活和辦事更方便,不斷增強人民群眾的安全感、獲得感和幸福感。(陳澤國)
?黨的政治建設是黨的根本性建設,思想建設是黨的基礎性建設。當前和今后一個時期,加強黨的思想政治建設,要以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武裝頭腦、指導實踐、推動工作。要始終把政治建設擺在首位,堅持組織路線為政治路線服務,提高政治站位,強化政治擔當,嚴守政治紀律,更加堅決地服從和維護黨中央權威和集中統一領導。
?2020年12月3日上午,河南高發公路發展有限責任公司商丘分公司黨委書記周斌,紀委書記、工會主席李有才,副總經理周子恩,4位總經理助理及各基層單位的黨政一把手共計40余人在商丘木蘭收費站召開黨建工作現場觀摩會。
講政治的原則要求必須貫徹到黨的一切工作中,經濟工作也不例外。而且,講政治是經濟持續健康發展的保障,不講政治就不可能真正抓好經濟。近些年,我國經濟社會發展中出現的一些突出矛盾和問題,如收入差距拉大、少數黨員干部貪污腐敗、生態環境問題嚴峻等,都與一些黨員、干部弱化甚至放棄了講政治密切相關。
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公報提出,堅持把實現好、維護好、發展好最廣大人民根本利益作為發展的出發點和落腳點,盡力而為、量力而行,健全基本公共服務體系,完善共建共治共享的社會治理制度。處理好基層黨組織與多元治理主體之間的關系。
?黨的基層組織是黨聯系群眾、服務群眾的重要紐帶,是實踐黨的宗旨的重要陣地,是展現黨的形象和作風的旗幟。“任何時候任何情況下,抓黨的基層組織建設都不可放松。”抓好黨的基層組織建設,推進基層黨建工作創新,是黨團結帶領全國人民進行偉大斗爭、建設偉大工程、推進偉大事業、實現偉大夢想的政治保證。
河南省鄭州市隴海北三街118號院建成33年,頭頂電線雜亂似蛛網,院里雜物落滿灰,下水道一個月堵兩三回。隴海北三街片區改造項目成立臨時黨委,下設5個黨組織,分別對應隴三社區、共建單位、職能部門、施工單位、監督單位,逐戶上門,多方協同。
?隨著境外疫情加速擴散蔓延,國際經貿活動受到嚴重影響,各項工作面臨挑戰,黨建工作也不例外。
張家口市橋東區緊扣黨建引領基層社會治理,配合街道、社區積極實施“紅色引擎工程”, 讓社區軟硬件環境不斷提升。目前,張家口市橋東區已經實現了全區192個小區的“紅色物業”全覆蓋,2020年啟動實施156個老舊小區改造項目,小區生活環境明顯改善,居民幸福指數大幅提升。
為了把基層治理的“最后一公里”變為服務群眾的“最美零距離”,承德市雙橋區開展實施“紅網覆蓋”工程,建立700多個黨建工作網格,選派3500余名網格員,吸納186個市區機關和企事業單位、“兩新”組織進駐社區“大黨委”發揮作用。依托“網格黨建”的探索和創新,承德雙橋區走出一條共駐共建共享共治的社會治理創新探索之路。
潤州區韋崗街道位于鎮江市西郊,距市中心約15公里,下轄1個村,17個村民小組。充分整合轄區黨員、熱心村民、共建單位志愿者力量,200余名黨員志愿者全部“入網進格”,為網格注入更多“紅色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