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09月09日16:31 來源:求是網
鑒往事,知來者。在紀念中國人民抗日戰爭暨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勝利75周年座談會上,習近平總書記再一次明確指出“中國人民抗日戰爭勝利是中國共產黨發揮中流砥柱作用的偉大勝利”,再一次突出強調“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必須堅持中國共產黨領導”。
國破家亡關頭,誰能凝聚力量?民族復興之路,由誰開辟引航?習近平總書記的重要講話,給出了鮮明的答案。75年前,在那場血與火的淬煉中、生與死的戰場上,是中國共產黨挺身而出,引領克敵制勝的正確方向,讓人們在黑暗迷茫中看到鐵骨錚錚的脊梁;75年后,領航中華民族駛向偉大復興的巍巍巨輪,同樣是中國共產黨。
滄海橫流顯砥柱。“爭民族獨立,求自由解放。這神圣的重大責任,都擔在我們雙肩!”戰火硝煙中,八路軍唱著這樣的軍歌,從“打完子彈就上刺刀沖鋒”的平型關大捷,到“以血肉之軀消滅精良裝備”的百團大戰;從白水黑山艱苦卓絕,到青紗帳里敵后武裝……用血肉之軀筑起拯救民族危亡、捍衛民族尊嚴的鋼鐵長城。中國共產黨成為打贏那場正義戰勝邪惡、光明戰勝黑暗、進步戰勝反動大決戰的關鍵。
在內憂外患中誕生和成長起來的中國共產黨,自成立之日起就把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作為自己的歷史使命,捍衛民族獨立最堅定,維護民族利益最堅決,反抗外來侵略最勇敢。在風雨如晦的歲月里,九一八事變、炮制偽滿洲國、華北事變……日本侵吞整個中國的野心一日更甚一日,是中國共產黨最先舉起抗日旗幟,積極倡導、推動和促成了抗日民族統一戰線的建立。“全中國的同胞們!平津危急!華北危急!中華民族危急!只有全民族實行抗戰,才是我們的出路!”七七事變后第二天,中國共產黨的號召就通過電波,激蕩著億萬國人的心。在全國抗戰進行了10個月,北平、天津、上海、南京、徐州等重要城市已相繼淪陷,亡國滅種的危機猶如黑云籠罩大地和人心時,是毛澤東發表《論持久戰》,清晰地描繪出戰爭發展全過程的完整藍圖,大大提高了人們堅持抗戰的信念。中國共產黨通過開辟敵后戰場,創建抗日民主根據地,在整個戰略相持階段,抗擊著約60%的侵華日軍和95%的偽軍。習近平總書記指出:中國共產黨“以卓越的政治領導力和正確的戰略策略”,“勇敢戰斗在抗日戰爭最前線,支撐起中華民族救亡圖存的希望,成為全民族抗戰的中流砥柱”。
萬山磅礴看主峰。“沖決歷史之桎梏,滌蕩歷史之積穢,新造民族之生命,挽回民族之青春!”穿越一個世紀,李大釗的吶喊仍然擲地有聲。只要我們深入了解中國共產黨成立以來的歷史就不難發現,在關系國家和民族前途命運的一個個重要關口,中國共產黨總是挺身而出、肩負天下興亡。習近平總書記指出,如果沒有中國共產黨領導,完成民族獨立和解放的任務就可能拖得更久、付出的代價更大。
潮起潮落,風云際會。經過抗戰烽火的洗禮,中國共產黨的中流砥柱作用、民族先鋒形象,使中國人民深刻認識到:中國共產黨的政治主張符合中國人民和中華民族的根本利益,代表中國歷史發展的正確方向;中國共產黨也日益成為一個全國范圍的、廣大群眾性的、思想上政治上組織上完全鞏固的馬克思主義政黨,成為中國政治舞臺上的一支重要力量,為中國走上新民主主義道路進而走上社會主義道路、開辟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光明前景,鍛造了堅強領導核心。
歷史證明,堅持和加強黨的全面領導,是黨和國家的根本所在、命脈所在,是全國各族人民的利益所在、幸福所在,是戰勝一切困難和風險的“定海神針”。今天,中國比歷史上任何時期都更接近、更有信心和能力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同時要看到,當今世界正經歷百年未有之大變局,我國發展面對著一個不穩定性不確定性增加的世界,內外環境變化之快、改革發展穩定任務之重、矛盾風險挑戰之多、治國理政考驗之大前所未有。形勢越是復雜、任務越是艱巨,就越要堅持和加強黨的全面領導。
正本清源辨是非。在當前抗戰研究中,有人只承認國民黨正面戰場作用,漠化中國共產黨敵后戰場貢獻;有人認為中國共產黨領導的游擊戰“游而不擊”“敵后坐大”,否定中國共產黨在抗戰中的中流砥柱作用。任何忽視、掩蓋、歪曲歷史事實的做法,都是徒勞的。1938年10月至1943年間,敵后戰場抗擊侵華日軍(日本關東軍除外)的比例,分別達到62%、58%、75%、63%、58%。在八年全國抗戰中,中國共產黨領導的抗日軍民共作戰12.5萬余次,殲滅日偽軍171.4萬余人,創建了面積約100萬平方公里、人口約1億的解放區。
對那些企圖以這樣那樣的伎倆否定馬克思主義指導地位和中國走向社會主義的歷史必然性,否定中國共產黨的領導的言行,習近平總書記用五個“絕不答應”,作出了鏗鏘有力地回應:任何人任何勢力企圖歪曲中國共產黨的歷史、丑化中國共產黨的性質和宗旨,中國人民都絕不答應!任何人任何勢力企圖歪曲和改變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否定和丑化中國人民建設社會主義的偉大成就,中國人民都絕不答應!任何人任何勢力企圖把中國共產黨和中國人民割裂開來、對立起來,中國人民都絕不答應!任何人任何勢力企圖通過霸凌手段把他們的意志強加給中國、改變中國的前進方向、阻撓中國人民創造自己美好生活的努力,中國人民都絕不答應!任何人任何勢力企圖破壞中國人民的和平生活和發展權利、破壞中國人民同其他國家人民的交流合作、破壞人類和平與發展的崇高事業,中國人民都絕不答應!
從抗戰的中流砥柱,到領導中華民族實現偉大復興的堅強核心,中國共產黨始終勇挑歷史使命,始終勇擔歷史責任,始終站在時代的最前列,始終是中國人民的主心骨。
1931年九一八事變發生后,國民黨實行“不抵抗”政策,很快丟掉東北,后來又提出“攘外必先安內”,繼續對日妥協。”這些來自敵人、把中共軍隊看成“華北致命傷”的材料,無疑充分說明了敵后戰場的地位和作用。
作者:金以林(國家社科基金抗日戰爭研究專項“抗日戰爭海外文獻收集整理與研究”負責人、中國社會科學院近代史研究所研究員)中國共產黨在新中國成立之前,就從江西瑞金開始,在創立的一系列根據地內嘗試政權建設。
面對日本滅亡中國的戰爭企圖,中華民族如何匯聚抗日力量免遭厄運,嚴峻考驗著東方中國各派力量的政治智慧。毛澤東持久戰思想來源于對中國10年內戰和全國抗戰前10個月的總結,體現了科學理論的實踐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