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成人自产拍免费视频,中文精品字幕电影在线播放视频,亚洲自国产拍,欧美 国产日韩 综合在线

新聞中心 > 天下 > 正文

興安縣:農機奏響決勝脫貧豐收曲

2020年09月16日09:37  來源:廣西新聞網

5034

  收割機正在稻田收割水稻。廣西新聞網通訊員 蔣甲濟 攝

  廣西新聞網興安9月15日訊(通訊員 蔣甲濟)夏收來臨。田野里機聲隆隆,金色的稻田里一片忙碌?!叭ツ辏壹?畝水稻的種植和收割全部是‘全新農機合作社’的機械完成,一年下來我可以得到2000元純收入?!?近日 ,興安縣崔家鄉高澤村建檔立卡貧困戶楊麗娟在自家的稻田里向筆者介紹機械種植水稻的經濟賬:“以前我自己種植水稻,每畝最高收谷子800斤,每公斤2.4元,每畝不到1000元。除去種谷、肥料、人工以及租用機械支出,每畝凈收入500多元?,F在把所有水田全部出租給合作社,我不用自己下田勞動就能夠得到600元一畝的純收入。合作社請自己去做工,每月有1800元的工資收入,生活真的好了!”

  這個叫“全新農機合作社”的機械化合作組織是該縣崔家鄉的“能人”唐新全在2011年建立的。有120多臺拖拉機、耕田機、育種機、水泵、驅蟲燈等大、中、小型機械,從水稻種植到收割全程實施機械化操作。合作社除租種村民5000多畝水稻外,還發展種植甜玉米、馬鈴薯等高價值經濟作物,年產值3000多萬元,是該縣最大的機械化合作社,日常不定期雇傭10多個貧困戶做工,農忙時節,勞動用工達50多人。

  該縣還有這樣的合作社8家,承包農戶稻田3萬畝以上。當地農機部門介紹,興安縣大力發展農業機械化,以“示范基地+合作社+普通農戶+貧困戶”的產業扶貧模式,促使示范基地、合作社、農戶形成互幫互助的產業鏈和利益共同體,實現貧困農戶和示范基地、合作社共同發展,讓貧困人口受益。近年來,全縣水稻收割機械化率達到92%,水稻種植機械化率達到90%。特別是今年,農業部門加大了水稻種植補助力度,凡種植兩季水稻的農戶,每畝可以得到400元的補貼,機械化成了水稻種植的首選,成了缺乏勞動力貧困戶的必選。

  “以前要種3畝田,插田彎腰背要駝,割禾水里站久了,腳要脫層皮。以前的農忙要半個多月,現在農機割禾12分鐘就一畝,收、打一體,農戶直接打包扛走?!焙献魃缣菩氯榻B說,合作社的烘干機,每天幫農戶烘干稻谷上萬斤,農戶省心又省力。

  桂林市興安縣通過實施農機購置補貼、農機報廢更新補貼、基層農技推廣體系建設補助補貼、補助政策,鼓勵農戶和合作社購買和使用先進、高效、節能、環保的農業機械。2017年以來, 全縣發放農機購置補貼700.857萬元,補貼4432戶購買農機具5103臺(套),農作物耕種收割機械水平達63.83%,農業機械化率走在廣西前列。農業部門預計,2020年全縣種植優質水稻25萬畝,產量12萬噸,產值達4.8億元,確保糧食生產的持續增產增效,唱響了決勝脫貧的豐收曲。

文章關鍵詞:合作社 耕田機 興安縣 農戶 農機部門 貧困戶 水稻種植 示范基地 能人 稻田 責編:彭向華
5034

相關閱讀 換一換

  • 產業立起來 村貌美起來(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百城千縣萬村調研行”)

    樹木盡頭,兩間配備空調的廠房矗立道旁,通過水泥路與村道相連。秀梅種植專業合作社負責人朱秀梅,向鹿邑縣申請并實施了無公害黃瓜溫室大棚到戶增收試點項目,帶動貧困戶40戶,每年戶均分紅500元。

  • 南果北種助增收

    12月6日,農民在河北新河經濟開發區五里鋪村的溫室大棚里采摘火龍果。近年來,河北省新河縣調整農業產業結構,采取“合作社+農戶”、農業生態觀光采摘園等模式,引進火龍果、百香果等熱帶果品發展“南果北種”,助力當地農民增收致富。

  • 【“十三五”,我們這五年】西海固:從苦甲天下到告別貧困

    寧夏南部的西海固地區因自然條件差,歷史上有“苦瘠甲天下”之稱。五年來,楊嶺村百姓的生活上了一個大臺階,村里拆了土坯房,改造了廁所,實施了污水處理,完善了水、電、網等基礎設施,還新建了標準化的衛生室、幼兒園。

  • 【決勝2020】垣曲縣:舊村新生機 致富好機遇

    2017年,作為建檔立卡貧困戶,郝永紅在幫扶干部的幫助下,申請了5萬元小額貼息貸款,在家里老房子的基礎上,建起3個大棚,發展蘑菇產業。”  圖為左家灣村村民在郝永紅的大棚內務工,制作菌棒,一天有七八十元的收入。

  • “在脫貧攻堅這件事上,我們是敢死拼命的”——甘肅脫貧攻堅進程回顧

    題:“在脫貧攻堅這件事上,我們是敢死拼命的”——甘肅脫貧攻堅進程回顧  在古浪縣黃花灘生態移民區富民新村養殖小區,村民李應川給羊喂水(3月10日攝,無人機照片)。

  • 對口幫扶讓綠水青山變成金山銀山

    中山市與大關縣合作共建東西部扶貧協作產業園區、農產品冷鏈加工物流基地和筇竹(扶貧)產業示范園,打造產城融合發展的農產品加工特色園,農產品的附加值得到大大提升。中山對昭通的幫扶,將山區資源轉化為產業優勢,是“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理念的鮮活實踐。

  • 農業農村部:全國農民合作社質量提升改革取得階段性成果

    農業農村部昨天(11月30日)發布,作為推動鄉村產業振興的一項重要舉措,全國農民合作社質量提升改革取得階段性成果,首批30個整縣推進試點任務基本完成。近年來,農民合作社在發展壯大的同時,也面臨規范不夠、質量不高、指導服務薄弱等問題。

  • 海南墾區貧困人口全部實現脫貧

    記者從海南省農墾投資控股集團有限公司獲悉,2015年底,海南墾區共有貧困人口3286戶12088人。截至目前,經各農場公司、下屬單位所在地屬地政府核準,海南墾區貧困人口已全部實現脫貧。

  • 四川金陽:生活美如索瑪花

    目前,特普洛村已經打造了2000畝青花椒種植基地并成立了金陽縣新東方農民專業合作社,涵蓋的105戶村民中有93戶是貧困戶,合作社年均銷售花椒4.3萬余斤,93戶貧困戶年均實現增收180余萬元。

  • 央媒看河南|好山好水好光景——河南光山的綠色實踐

    “路子找到了,就要大膽去做”,走進河南省光山縣槐店鄉司馬光油茶園,這個巨幅標語映入眼簾。近年來,光山縣大力實施生態立縣戰略,依托得天獨厚的資源優勢積極探索“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轉化途徑,找到了一條符合當地特色發展的路子。

慢新聞

網傳四川音樂學院封校?川音:假的! 網傳四川音樂學院封校?川音:假的!

推薦視頻

i新聞

新聞推薦

網站簡介 | 版權聲明 | 廣告服務 | 聯系方式 | 網站地圖

Copyright © 2012 hnr.cn Corporation,All Rights Reserved

映象網絡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