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09月19日11:54 來源:光明日報客戶端
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時。9月13日晚,2020年中央廣播電視總臺中秋晚會(以下簡稱:央視秋晚)在洛陽啟動錄制。據悉,1991年,中央電視臺首次以中秋為主題的文藝晚會,以“神州一片月”為名稱,在北京頤和園錄制。在隨后近30年里,央視秋晚分別在廣東江門、江蘇蘇州、陜西西安、山東曲阜、江蘇淮安等地舉辦,已成為中央廣播電視總臺一年一度除春節聯歡晚會之外,最重要的中國傳統佳節晚會品牌。
“今年中秋晚會仍將沿襲堅持多年的篇章式結構,除了序《明月升》,尾聲《海上明月》之外,晚會還將設置上篇《月圓花好》、中篇《鄉關何處》、下篇《家國萬里》三個篇章。”2020年中央廣播電視總臺中秋晚會總撰稿楊啟舫介紹,今年晚會的節目較往年相比,增添了更多的中華傳統文化元素,家國情懷的氛圍更厚重,并且今年央視秋晚采取提前錄制的方式,根據當前的疫情防控形勢,在7天時間里,將分批次安排演員錄像。
這臺晚會將中秋文化、家國情懷和民族特色融為一體,主舞臺以隋唐洛陽城應天門為背景,亭臺樓閣、小橋流水,加上一輪圓圓的明月,營造出中秋佳節思鄉團圓的氛圍。
“在洛陽確定隋唐應天門為晚會主會場,費了一番周折,因為能選的地方太多了,應天門為隋唐第一門,承載著隋唐的歷史,站在應天門上看,整個中軸線一眼千年,能夠看到洛陽的古與今。”正如楊啟舫所說。千年帝都,牡丹花城,皆是十三朝古都洛陽,二里頭夏都、偃師商城、東周王城、漢魏故城、隋唐洛陽城等五大遺址沿洛河一字排開,舉世罕見,在這里,能聽到華夏文明的心跳聲。
今年的中秋月圓之夜恰逢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71周年國慶佳節,全國人民抗擊新冠肺炎疫情防控阻擊戰取得重大戰略成果,脫貧攻堅、全面建成小康的決勝戰役進入收官階段。傳統中秋佳節的親情思念與中華文明發祥地的中原文化相逢,這些都將為今年的中秋晚會增加更多的看點,給海內外的觀眾帶來更多的期待。
“中秋節往往代表著家庭和團圓,我們希望晚會能更接地氣,更有人間的煙火氣,讓觀眾感受到人間的溫暖,老百姓的歡樂。我們要讓全球華人在今年雙節相逢的當天能夠感受家國情懷的歷史文化傳承,同時也能看到未來充滿希望的洛陽城。”楊啟舫表示。
據了解,今年的中秋晚會將于10月1日晚通過央視一套、三套、四套等頻道,央視頻、央視網及各類新媒體平臺的播出,時長達120分鐘。
(光明日報全媒體記者 王勝昔 通訊員付豪)
作為海內外華人共慶佳節、祝福祖國、傳遞思念、寄托鄉愁的一大主要途徑,中央廣播電視總臺中秋晚會備受全球華僑華人關注,國慶中秋之夜播出后,成為海內外觀眾和網友熱議的話題。
央視中秋晚會相約河洛 中原文化展現無窮魅力
2020年央視中秋晚會剛剛播出,晚會主舞臺以應天門為背景,古今勾連、美輪美奐!
從內容到形式都煥發著蓬勃的生命力。帶給觀眾不一樣的中秋氛圍。曾被許多古詩詞贊美。許多歌曲在舞臺上的呈現更是別有韻味。用唯美浪漫的藝術風格 講述中國故事。延續了總臺中秋晚會一貫的 以文化傳承為內核的高品質路線。
每年一屆的 中央廣播電視總臺中秋晚會 今年將在河南洛陽舉辦!今年秋晚承辦地洛陽有5000多年文明史、4000多年城市史、1500多年建都史。這對集中展示中華民族傳統文化的根基與血脈,彰顯民族文化的自信以及對華夏文明尋根溯源都有重要的象征意義。
10月1日,既是國慶節也是中秋佳節,結伴而來的國慶中秋雙節重疊,更是讓作為中秋佳節團圓必備節目的央視中秋晚會成了人們關注的焦點。央視2020年中秋晚會在河南洛陽舉辦,以隋唐洛陽城應天門為背景,確定主題為“神都月,中華情”。
9月17日,2020年中央廣播電視總臺中秋晚會在洛陽錄制。今年中秋晚會的主舞臺,以隋唐洛陽城應天門為背景,融入古城深厚的歷史文化底蘊,洛陽橋、牡丹等具有洛陽特色的元素點綴其間。
晚間,古風與流行的碰撞,交響、民樂、流行音樂融匯,數百名藝人、音樂家,共同打造一場演出盛宴。活動時間:10月1日—10月8日 (晚間)活動地點:應天門北廣場央視中秋晚會場地 在隋唐洛陽城文創市集,與“古人”對詩、下棋,沉浸式體驗盛唐文化氛圍。
“今年央視中秋晚會在洛陽舉辦,是我們城市魅力的集中體現。”近日,在市文化館,我市知名詞作家柳江虹言語中透出自豪,“洛陽既有深厚的歷史文化,又有充滿活力、時尚的城市風貌,期待更多人借助晚會了解洛陽、來到洛陽。”柳江虹說,有如此優秀又了解洛陽的節目組,讓他對這臺中秋晚會充滿了期待。
小洛傾力推薦 神 | 歷經54稿,13版場景腳本 都 | 34段錄音,494個控制事件 探 | 1100個切圖,30個不眠之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