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成人自产拍免费视频,中文精品字幕电影在线播放视频,亚洲自国产拍,欧美 国产日韩 综合在线

新聞中心 > 融媒熱頭條 > 正文

脫貧攻堅,“上甘嶺”上群英會

2020年09月25日13:20  來源:科技日報

5034

 ◎ 科技日報記者 趙漢斌 張 琦 劉園園

  奔騰在碧羅雪山與高黎貢山之間,怒江兩岸山高谷幽,危崖聳立。

  怒江在高黎貢山和碧羅雪山間奔涌向南

  云南怒江傈僳族自治州屬全國深度貧困“三區三州”之一,全州4個縣市均為國家扶貧開發工作重點縣和滇西邊境山區片區縣。

  2014年以來,怒江州精準識別6.94萬戶26.78萬貧困人口,深度貧困村達218個,是全國脫貧攻堅的“上甘嶺”。

  黨的十八大以來,怒江人始終牢記習近平總書記的囑托,圍繞“兩不愁三保障”標準,堅持精準扶貧、精準脫貧,凝心聚力,盡銳出戰,譜寫出一篇扶貧攻堅的群英贊歌。

  卷起袖子,院士專家扎進大山

  “李博士卷起袖子,教我們細節管理、修枝打杈。你別說,聽他的,果樹越剪越肯發!”果園里,瀘水市老窩鎮老窩村七組果農曾桂明告訴科技日報記者。

  “李博士帶著干,我們村的沃柑由最初的30畝,擴到了344畝,連石頭縫里都長勢好,一年苗已掛果。我們還成立了瀘水橘櫞扶貧專業合作社!”指點著山里的變化,老窩村黨總支書記、眾合農民專業合作社理事長左雪鋒很興奮。

  大伙兒說的李博士,是云南省委下派怒江州幫助脫貧攻堅工作隊員、云南省農科院熱帶亞熱帶經濟作物研究所副所長李進學。“剛來我就發現原有的種植技術和品種相對落后,果子品質差、產量低,改建高品質果園是首要任務。”

  李進學向記者展示早熟沃柑一年苗試掛果情況

  李進學主動牽線搭橋,幫村里引入知名電商“拼多多”,無償資助225萬元,建設“多多橘櫞”扶貧興農示范項目。去年5月,橘園種下了第一株脫毒果苗。

  偏僻貧瘠的老窩村,以云南省農科院、中國工程院鄧秀新院士團隊為科技支撐的平臺,聯合國家現代柑橘產業技術體系及相關專家團隊,只為種出高品質沃柑。

  一批批院士專家不遠千里來問診把脈。通過墑情檢測、病害預防等技術融合,進入盛果期后,每株單產可達50公斤;保守預估,果農每畝地年收6000元以上純利。

  入秋,橘園套種的150畝特色藥食兼用菊已當年見效。“兩年全面初掛果,三年有產量,四年進入豐產,老窩村未來可期!”李進學說。

  喊破嗓子不如干出樣子。

  在一大批科技人員的汗水中,目前怒江州實現貧困群眾戶戶有增收項目、人人有脫貧門路。僅珠海市就選派300余名干部和技術人員,遠赴怒江。全州農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從2012年的2773元提升到2019年的7062元。

  傾心幫扶,央企國企慷慨擔當

  木尼瑪,一座以傈僳族語命名的大橋,正以漂亮的弧線,跨越怒江天塹。橋一頭是G219國道,另一頭是福貢縣城1.3萬余人的移民搬遷安置點。

  由中交集團援建的中交福貢木尼瑪大橋

  “年底大橋建成后,將形成環路,便利3萬人日常通行!”福貢縣委書記楊永鑄說。

  “大橋由港珠澳大橋設計團隊設計,可以說是國內頂級團隊的最新成果。”中交集團扶貧干部,福貢縣委常委、副縣長李常智自豪地說。

  此外,中交集團還援建了中交怒江連心橋,兩橋總造價超過2.5億元。付出真金白銀的,不止在交通上。在怒江州另一個未摘帽縣——蘭坪縣,最好的學校也是這個央企捐建的。

  “隨著易地扶貧搬遷的推進,蘭坪城區總人口達到8萬多人,現有的教育資源已難滿足需要。中交集團真情投資2.16億元援建新校,還配備了超強的師資,破解了難題!”中交蘭坪新時代希望學校校長楊光澤告訴記者。

  由中交集團援建的中交蘭坪新時代希望學校校園一景

  “我都沒上過這么好的學校!”中交怒江扶貧開發公司董事長李永感嘆道,“扶志與扶智,同時催生幫扶群眾的內生動力,我覺得非常有意義!”三年來,中交集團累計投入幫扶資金5.6億余元,還投身草果深加工、火龍果種植、冷鏈儲藏庫、危房改造等項目和消費扶貧中,以點帶面,傾心精準脫貧。

  據悉,2016年以來,中央財政累計向怒江投入扶貧資金188億元。承擔東西部扶貧協作的廣東省珠海市也傾囊相助,三峽集團、大唐集團等國企也從資金、技術、人才全方位給予幫扶。

  外幫內壯,內生動力源源迸發

  行走怒江畔,處處都有脫貧攻堅的人物和事跡。

  在草果核心產區福貢縣,云南能投集團創新脫貧攻堅合作模式,投資1.04億元建成怒江大峽谷農副產品加工交易中心,撐草果加工銷售,助農村增綠、農業增效、農民增收。目前,全州草果種植面積已達111萬畝,2019年產值達12.15億元,16.5萬人受益。

  在蘭坪縣,依托通甸鎮的氣候優勢和自身“技術+市場”優勢,陜西海升果業公司與當地攜手打造5000畝車厘子、藍莓、草莓鄉村振興現代農業產業園,周邊1245名農民轉身變為產業工人,其中建檔立卡貧困戶462人。

  在瀘水市魯掌鎮三河村,駐村科技干部張朝江“無中生有”,領著村民搞觀鳥產業,建起15個觀鳥點和9家“鳥家樂”;致富帶頭人袁開強領頭搞特色種養殖,辦旅游專業合作社,打造了一批以“田園”“生態”“鄉愁”等為主題的特色民宿。

  企業在行動,干部在示范,催生了當地少數民族群眾發展的內生動力:拄著單拐的傈僳漢子此路恒,靠傳統編織和民族服飾加工,2019年帶領218戶412人脫貧;云南省“哦得得”怒族民歌非遺傳承人郁伍林,帶動福貢縣老姆登村15個怒族家庭經營客棧,把高山云霧茶等土特產賣到大山外……

  怒江州蘭坪縣城區易地搬遷集中安置點

  到2019年末,怒江州累計脫貧22.35萬人,獨龍族、普米族實現整族脫貧,169個貧困村出列,貢山縣脫貧摘帽。截至今年6月底,貧困地區“兩不愁三保障”突出問題全面消除,剩余4.43萬建檔立卡貧困人口、80個貧困村、3個貧困縣達到脫貧退出標準,如期高質量打贏脫貧攻堅戰態勢已定。

  相關鏈接:

  來源:科技日報 文中圖片均由趙漢斌 攝

文章關鍵詞:上甘嶺 碧羅雪山 中交 農民專業合作社 福貢縣 怒江州 責編:林瑤
5034

相關閱讀 換一換

  • 紀錄電影《保家衛國——抗美援朝光影紀實》:用珍貴文獻與四國歷史影像 還原保家衛國戰爭場景

    70年前,中國人民志愿軍雄赳赳氣昂昂跨過鴨綠江,憑著無畏的勇氣和堅定的信念奪取了抗美援朝戰爭的勝利,也為祖國的和平發展奠定了堅實基礎。此次《保家衛國——抗美援朝光影紀實》中的珍貴歷史資料中,匯集了新影廠保存的來自70年前中國、美國、朝鮮、韓國四國攝影師攝制的影像,多視角還原歷史。

  • 銘記偉大勝利 推進偉大事業

    2020年10月23日,紀念中國人民志愿軍抗美援朝出國作戰70周年大會在北京人民大會堂隆重舉行。“銘記偉大勝利,推進偉大事業,必須維護世界和平和正義,推動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

  • 寧波這位九旬老人經歷過三大戰役,60多年深藏功與名

    這場對話的主角叫夏兆根,今年92歲,南征北戰,曾七天七夜鏖戰上甘嶺。舉世聞名的上甘嶺戰役持續了整整43天,而夏兆根鏖戰七天七夜,最后是被戰友用擔架抬了出去。“這場戰役打得太不容易了,地上到處是炮彈,傷亡慘重,很多戰友都回不來了……”老人說著說著,眼角又泛起淚花。

  • 他們,永遠是我們心中最可愛的人——志愿軍將士精神永流傳

    題:他們,永遠是我們心中最可愛的人——志愿軍將士精神永流傳 在紀念中國人民志愿軍抗美援朝出國作戰70周年主題展覽上,杜文亮老人向抗美援朝英雄雕像敬禮(10月27日攝)。

  • 新影像丨43天打出國威軍威 美軍寸土未得——《鏖戰上甘嶺》

    為改變戰場的不利態勢,美軍第8集團軍司令官范佛里特精心策劃了“攤牌作戰”計劃,也被稱作“金化攻勢”。1952年10月14日凌晨3時30分,由范佛里特指揮的美軍,以320門大口徑火炮、47輛坦克、50余架飛機對第15軍30公里防御正面開始火力攻勢,對上甘嶺597.9高地和537.7高地北山展開轟擊。

  • 法制網評:每一位保家衛國的英雄都會被銘記

    “70年來,我們始終沒有忘記老一輩革命家為維護國際正義、捍衛世界和平、保衛新生共和國所建立的不朽功勛,始終沒有忘記黨中央和毛澤東同志當年作出中國人民志愿軍出國作戰重大決策的深遠意義。”  “70年來,我們始終沒有忘記譜寫了氣壯山河英雄贊歌的中國人民志愿軍將士,以及所有為這場戰爭勝利作出貢獻的人們。

  • 抗美援朝戰爭中的一曲英雄壯歌

    1952年10月14日,抗美援朝最著名的戰役上甘嶺戰役打響。舉世矚目的上甘嶺戰役,在鏖戰43天以后,以志愿軍的勝利告終。在這場戰役中,涌現出黃繼光、孫占元、胡修道等戰斗英雄和功臣。

  • 焦點訪談:為了大地春常在 殺出一條血路來

    70年前,面對武裝到牙齒的強敵,由中華民族優秀兒女組成的中國人民志愿軍,雄赳赳、氣昂昂,跨過鴨綠江,開始了兩年零9個月艱苦卓絕的浴血奮戰。波瀾壯闊的抗美援朝戰爭,鍛造了偉大抗美援朝精神,那就是:愛國主義精神,革命英雄主義精神,革命樂觀主義精神,革命忠誠精神,國際主義精神。

  • 請回答!這一戰,中國為什么能贏

    都在無聲解答著 也許每個人心中都有自己的答案 在志愿軍入朝作戰70周年的 歷史節點上 請跟隨長安君的腳步 再次去感受 志愿軍的隊伍蜿蜒至對岸 前面是侵略者的飛機大炮 背后是我們的家鄉和親人 ……

  • 熱解讀丨這次重磅講話 習近平兩度引用同一句歌詞有何深意

    ” 在紀念中國人民志愿軍抗美援朝出國作戰70周年大會上,總書記以鏗鏘堅定的聲音盛贊這些鋼鐵戰士鍛造的“偉大抗美援朝精神”。”  4天前,習近平總書記前往中國人民革命軍事博物館,參觀“銘記偉大勝利 捍衛和平正義——紀念中國人民志愿軍抗美援朝出國作戰70周年主題展覽”。

慢新聞

網傳四川音樂學院封校?川音:假的! 網傳四川音樂學院封校?川音:假的!

推薦視頻

i新聞

新聞推薦

網站簡介 | 版權聲明 | 廣告服務 | 聯系方式 | 網站地圖

Copyright © 2012 hnr.cn Corporation,All Rights Reserved

映象網絡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