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成人自产拍免费视频,中文精品字幕电影在线播放视频,亚洲自国产拍,欧美 国产日韩 综合在线

新聞中心 > 融媒熱頭條 > 正文

深山苗寨話脫貧

2020年09月27日11:30  來源:新華網

5034

  新華社南寧9月26日電 題:深山苗寨話脫貧

  新華社記者黃浩銘、陳一帆

  夜幕低垂,在廣西融水苗族自治縣融水鎮(zhèn)夢嗚苗寨,吊腳樓旁燈光交織,觀眾席上游客翹首以盼。悠揚的蘆笙調子響起,苗家兒女踏著歌聲起舞,一幅富有苗家生活氣息的畫卷徐徐展開。

  49歲的潘杰輝是今晚的表演者之一。他能歌善舞、會吹蘆笙,但這些民族技藝曾和他的老家桿洞鄉(xiāng)錦洞村一樣,如同蒙塵的明珠,長久掩埋在深山之中。

  靠山吃山,潘杰輝年少時也曾和父輩一樣,從家里的幾畝林地里想辦法。砍了的木頭,鋸成多截,每截1米多長,靠肩扛步行兩個多小時到鄉(xiāng)政府所在地售賣。“賣得快的話,一天能扛兩回。”提起從前的生活,潘杰輝仍很感慨。后來村里通了路,外出務工變得方便了,但濃濃的鄉(xiāng)愁又將他牽絆,“誰不想留在家鄉(xiāng)呢?”

  2017年,在當地政府推動下,這個貧困村寨部分村民的木質吊腳樓被一家企業(yè)收購,“打包”搬到縣城附近的景區(qū)內,重新起樓,取名夢嗚苗寨,配齊水電路等基礎設施,一批村民隨之搬出大山。

  “得知搬遷消息那一天,整晚睡不著覺,心里想著總算有出路了。”潘杰輝說。2018年,剛過完春節(jié)不久,潘杰輝一家正式遷居。

  短短3年間,越來越多村民從深山中搬出來,夢嗚苗寨漸漸壯大,不僅成為“網紅”景點,還被評為4A級旅游景區(qū)。景區(qū)創(chuàng)新扶貧模式,開發(fā)民俗演出、田園管理等項目,讓村民在家門口就業(yè),一批貧困戶脫貧致富。

  景區(qū)流轉10畝土地,分給村民耕種。潘杰輝和妻子潘英花都是田園管理員,他們和其他村民一起,在這里種植水稻,每月領取工資。“游客也能來體驗務農。”潘杰輝說,到了水稻收獲季節(jié),他們還能獲得分紅。

  白天,潘杰輝忙著務農。晚上,他換上盛裝為游客表演。“我們的苗歌、蘆笙還有踩堂舞,游客都很喜歡。”潘杰輝說,一場演出他能獲得50元收入,旅游旺季時,一晚能表演兩場。

  原來只會說當地方言的潘杰輝,這幾年和游客接觸多了,已經能說一口流利的普通話。“現在我能說普通話,希望子孫后代比我說得更好。”窮了半輩子的潘杰輝,只讀到初中,這是他心里一輩子的遺憾。如今他的3個孩子在縣城上學,他沒有別的心愿,就希望他們能好好讀書。

  遠處青山如黛,近處流水潺潺。民宿、餐館、商鋪等林立小河兩岸。在夢嗚苗寨,不少村民和潘杰輝一樣,過上了“望得見山,看得見水,記得住鄉(xiāng)愁”的美好新生活。

  馬貴光是融水縣蘆笙制作技藝傳承人。去年,他在夢嗚苗寨租了一間商鋪,將蘆笙做成旅游產品銷售。他的弟弟馬貴兵是自治區(qū)級苗族銀飾鍛造技藝傳承人,今年五一假期前夕,馬貴兵的第3間銀飾工坊在這里開業(yè),店內銀飾琳瑯滿目,吸引不少游客前來體驗、選購。談及在這里開店的緣由,馬貴光說,希望苗族的傳統(tǒng)技藝能被更多人知曉。

  融水縣文化體育廣電和旅游局局長周衛(wèi)軍介紹,夢嗚苗寨景區(qū)將旅游與鄉(xiāng)村建設、易地扶貧搬遷相結合,開創(chuàng)“景區(qū)+貧困村”“公司+農戶”等模式,不僅為貧困村民提供就業(yè)崗位,還對周邊村莊起輻射帶動作用。2016年以來,融水縣通過旅游產業(yè)脫貧人數近3萬人,占全縣脫貧人數的25%。

文章關鍵詞:苗寨 潘杰輝 苗族銀飾 游客 蘆笙 深山 打包 村民 鄉(xiāng)愁 傳承人 責編:徐寧寧
5034

相關閱讀 換一換

  • 貴州西江一客棧房價近萬元?客棧回應

    官方:系售罄后虛標,正處理  貴州黔東南州雷山縣西江千戶苗寨一客棧被曝平時一兩百元的房價國慶期間飆升到近萬元。該網友微博發(fā)布的圖片顯示,該客棧10月3日至4日單價最低的普通觀景陽臺房房價為8383元,最貴的精致觀景標準間價格為9863元。

  • 【決戰(zhàn)決勝脫貧攻堅·督戰(zhàn)未摘帽貧困縣】大歹苗寨走上旅游脫貧路

    近年來,貴州省依托豐富的文化旅游資源,帶動了近100萬人口脫貧增收。在貴州,一些旅行社推薦的“十一”黃金周行程單里出現了一個之前從沒聽過的地名——從江縣大歹苗寨。

  • 做好“六穩(wěn)”落實“六保” 多彩民俗體驗催熱暑期鄉(xiāng)村游

    現在正值暑期旅游高峰,在貴州雷山縣各大小景區(qū),以多彩民俗體驗為主的鄉(xiāng)村體驗游受到了不少游客的追捧。雷山縣郎德苗寨村民 白義珍:教一些喜慶的歌和舞蹈給他們,希望通過這種方式能大力宣傳我們苗族的一些文化。

  • 愛心架起便民橋

    拼版照片的上圖為7月28日,在烏英苗寨,村民梁玉新走在建成的鐵架橋上去勞作;下圖為2019年4月16日,在烏英苗寨,村民梁玉新扛著秧苗涉水過河,準備插秧。新華社記者 黃孝邦 攝  7月28日,在烏英苗寨,村民走在建成的鐵架橋上。

  • 【走向我們的小康生活】湘西苗寨:小茶苗 大希望

    2018年,在習近平總書記的關懷下,近2000萬株白茶茶苗由浙江安吉送往湖南古丈縣等深度貧困地區(qū)。湘西古丈縣翁草村有一片占地660畝的大茶園,這里種植著品質一流的茶葉品種“白葉一號”。

慢新聞

網傳四川音樂學院封校?川音:假的! 網傳四川音樂學院封校?川音:假的!

推薦視頻

i新聞

新聞推薦

網站簡介 | 版權聲明 | 廣告服務 | 聯系方式 | 網站地圖

Copyright © 2012 hnr.cn Corporation,All Rights Reserved

映象網絡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