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09月30日16:34 來源:中國吉林網
在中國革命、建設和改革開放的各個歷史時期,無數烈士為民族獨立、國家富強、人民幸福而矢志奮斗、英勇犧牲。在全國第7個“烈士紀念日”到來之際,全國各地都要組織開展公祭烈士活動,讓我們再一次走近革命英烈,緬懷他們豐功偉績,感悟他們的崇高精神,不忘初心,沿著烈士用生命和鮮血開拓的道路繼續前進。
以國之名紀念先烈,重在大力弘揚烈士精神。國家設立“烈士紀念日”,就是要深切懷念近代以來為中華民族獨立和人民解放而頑強奮斗的所有仁人志士,深切懷念為建立、捍衛、建設新中國而英勇犧牲的革命先烈,他們的豐功偉績永垂史冊,他們的崇高精神歷久彌新,永不褪色。歷史構成了一個民族的共同記憶,歷史也鍛造了一個民族的精神品格。當我們以各種方式緬懷先烈時,靜靜感受那種緊緊挽結著我們每一個人的血脈深情與民族精神,堅持道路自信、理論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
“為有犧牲多壯志,敢教日月換新天?!痹谄D苦卓絕的環境下,革命先烈不屈不撓,取得了一個又一個的勝利,靠的就是堅定共產主義遠大理想和不怕犧牲的革命精神。為了民族獨立、國家富強、人民幸福,一代又一代共產黨人英勇奮斗,無數仁人志士都獻出了寶貴生命,但“敵人只能砍下我們的頭顱,決不能動搖我們的信仰”,這是共產黨人對遠大理想的堅貞。理想之光不滅,信念之光不滅。英雄烈士理想信念堅定,他們用鮮血澆灌理想,用生命捍衛信仰,用奉獻書寫人生。英烈雖已遠去,但精神卻長存不朽,激人奮進。我們緬懷先烈,就是要保持在理想追求上的政治定力,不斷把為崇高理想奮斗的偉大實踐推向前進。
傳承紅色基因,高揚愛國主義偉大旗幟。愛國主義是中華民族的民族心、民族魂,是把中華民族堅強團結在一起的精神力量。正是在這種精神的堅強支撐下,五千年來中華文明維系不斷、延綿至今,中華民族才能經受住風雨考驗,屢創輝煌。從抗日戰爭到抗美援朝戰爭,中華民族遭受的苦難之重、付出的犧牲之大,在世界歷史上都是罕見的。但是,中國人民從不屈服,在中國共產黨的堅強領導下,萬眾一心,眾志成城,不斷奮起抗爭,終于掌握了自己的命運,開始了建設自己國家的偉大進程,充分展示了以愛國主義為核心的偉大民族精神。今天,我們進行現代化國家建設,仍然要始終高揚愛國主義偉大旗幟,激勵各族人民的愛國心,凝聚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磅礴力量。
繼承革命傳統,重在傳承精神轉化行動。前不久,在“追尋先烈足跡”短視頻網上展示作品中,看到了抗日英雄尚大嫂的故事,她參加抗日救國會擔任婦女救國會會長,冒著生命危險為北安地區的抗聯部隊做棉衣、籌運物資、掩護傷員,成為支援抗聯的不可或缺的重要力量。尚大嫂的事跡雖然不那么驚天動地,卻蘊含著不屈不撓、勇于斗爭的革命精神,成為激勵后人的寶貴精神財富。作為英烈的后人,尚大嫂的兒子尚玉山從小受母親的影響,立志要像母親一樣做一個愛國愛民的英雄。他無論是在部隊,還是在地方,從來都是默默無聞地為社會為群眾無私奉獻。他熱心公益,參加過無數公益活動,被當地人稱為“當代雷鋒”。他常說,作為抗日英烈的后代,作為一名黨員,自己應該傳承抗聯精神,把為人民服務作為自己的信條,用無私奉獻來書寫人生。這就啟示我們,繼承革命傳統,就要把這種精神傳承下去,在日常生活和工作當中發揮作用。
不懂歷史的人沒有根,淡忘歷史的民族沒有魂。今天的中國,比歷史上任何時期都更接近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目標,比歷史上任何時期都更有信心、有能力實現這個目標。我們公祭烈士,就是要緊扣時代脈搏,傳承紅色基因,切實肩負起時代賦予的使命,大力弘揚以愛國主義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創新為核心的時代精神,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奠定更加雄厚的根基。(久泰平)
革命文化是我們黨領導人民在革命、建設與改革中創造的,是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小小紅船承載千鈞,播下了中國革命的火種,開啟了中國共產黨的跨世紀航程。
11月20日上午,河南省黨政代表團專程到浙江嘉興南湖邊,瞻仰復建的南湖紅船,并參觀南湖革命紀念館,接受革命傳統教育,重溫“紅船精神”。
黨的初心使命是推進黨的自我革命的源頭活水和不竭動力 中國共產黨人的初心和使命,就是為中國人民謀幸福、為中華民族謀復興。黨的初心使命從政治方向和現實應對方面為黨的自我革命提供了保障 確立初心使命難,保持初心使命同樣難。
黨的初心使命是推進黨的自我革命的源頭活水和不竭動力 中國共產黨人的初心和使命,就是為中國人民謀幸福、為中華民族謀復興。黨的初心使命從政治方向和現實應對方面為黨的自我革命提供了保障 確立初心使命難,保持初心使命同樣難。
在“不忘初心、牢記使命”主題教育工作會議上,習近平總書記指出:“目前,一些黨員干部干事創業精神不振、擔當勁頭不夠。(中央紀委國家監委網站 韓亞棟 整理 | 遼寧廣播電視臺遼寧之聲 巍巍 播講)
開展“不忘初心,牢記使命”主題教育,就是要教育引導廣大黨員干部發揚革命傳統和優良作風,團結帶領人民把黨的十九大繪就的宏偉藍圖一步一步變為美好現實。那么,黨的十九大繪就的宏偉藍圖是什么?
題:北京、山西、內蒙古扎實推進“不忘初心、牢記使命”主題教育活動 內蒙古自治區黨委統戰部利用一周時間進行集中封閉學習,舉行2次分組交流研討,同時舉辦“同心學習·立德圓夢”讀書會,切實做到理論學習有收獲。
原標題:保持斗爭精神 增強斗爭本領 用紅色文化培養斗爭精神(新知新覺) 習近平同志強調,要培養斗爭精神,始終保持共產黨人敢于斗爭的風骨、氣節、操守、膽魄。新時代,在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的征程中,大力弘揚紅色文化,用紅色文化培養斗爭精神,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在網絡空間,各級團組織結合線下活動,在共青團新媒體矩陣集中開展“清明祭英烈”主題網絡活動,對各地開展的先烈祭奠活動進行網絡直播。團中央主持的“清明祭英烈”微博話題,吸引廣大青年網友紛紛留言,表達對革命先烈的緬懷與紀念,閱讀量已累計達4.8億人次。
” 京漢鐵路工人大罷工,是中國乃至世界勞工史上一次著名的斗爭,因“二七慘案”的發生,被后人稱為二七大罷工。1923年2月4日,上午9時,總工會一聲令下,鄭州鐵路工人首先拉響了罷工汽笛,揭開了京漢鐵路工人大罷工的序幕,全路工人開始了大罷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