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一”期間,央視新聞新媒體推出大型主題報道《坐著高鐵看中國》,全景式展示“十三五”規劃成就和中國之美。8天8條主線,將帶領游客走遍大好河山,聆聽中國故事。
高鐵像一條銀線,串起了中國經濟版圖上的一顆顆“珍珠”,從雪域高原到海上明珠,從大漠孤煙到長河落日,從炊煙裊裊到古鎮悠悠,都能看到高鐵飛馳的“身影”。350公里/小時的時速,能夠早吃廣州茶、晚嘗北京鴨;3.6萬公里的營業里程,能帶你感知全國各地的經濟和文化魅力。中國鐵路日新月異的發展和變化,是中國經濟高速發展的縮影,坐著高鐵看中國,就是在流動中感受時光荏苒,在中國速度中感受滄海巨變。
坐著高鐵看中國,在流動中感受時光荏苒。鋼鐵巨龍從家門口駛過,神州大地上鋪就了一張安全舒適快捷便民的高速鐵路網,向北可深入白山黑水分享豐收的喜悅,向南可做環島旅行踏浪而行,往西隨著“綠色長廊”能夠探索無人區的秘密,往東可憑欄遠眺看盡萬頃碧波。從南到北,自東向西,流動中,不知不覺改革開放四十年,流動中,一座座新型城市拔地崛起,流動中,小康社會福祉惠及百姓民生。坐在高鐵上,看到的是如流歲月里交通運輸行業的迅猛發展,感受到的是便捷出行的美好愿望成真的喜悅,體悟到的是改革開放后四十多年來巨大變化的強烈震撼。
坐著高鐵看中國,在中國速度中感悟今昔巨變。隨著高鐵發展步入新時代,京津冀、長三角等城市群2小時暢行,京滬只需4小時,京廣全程8小時。古有一日看盡長安花,而今乘坐高鐵便能在一天之內感知四季的變遷,感知祖國的幅員遼闊。中國工業從無到有、由弱變強,電子客票的普及、刷臉進站、中轉換乘讓流動的出行更加人性化也更具魅力。坐著高鐵看中國,見證從“零”到“最”、從時速35公里到350公里的歷史變化,見證一個從苦難的文明中走出并創造奇跡的偉大民族。再回首那個一窮二白的貧瘠年代,從過去的“走得了”到現在的“走的好”,中國鐵路的發展伴隨著改革開放一路飛奔,中國經濟也在世界發展的浪潮中勇立潮頭。
八條高鐵線,鋪開了八幅美輪美奐的畫卷。坐著高鐵看中國,看到了流動中國的生動圖景;坐著高鐵看中國,看到了幸福的笑容洋溢在孩子們的臉上;坐著高鐵看中國,看到了一個未來將引領世界經濟走向更加開放和包容的科技強國正在崛起。
利民之事,絲發必興。后疫情時代,市場催生新型消費、促進產業結構迭代升級,但是“人民鐵路為人民”的初心不會改變,筆者相信,借助此次國慶中秋專列活動,一定能為旅游經濟的恢復發展提供助推劑,助力中國經濟再次穩步向前高質量發展。
坐著高鐵看中國,值得我們期待的,不只有沿途的風光,更有偉大中國生生不息發展的不竭動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