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10月02日15:54 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
圖①:青海三江源國家公園內,天藍水碧的斑德湖。
本報記者 姜 峰攝
圖②:云南普達措國家公園的秋日美景。
和 堂攝
圖④:深秋的神農架國家公園,漫山紅葉。
田宏博攝(人民視覺)
圖③:湖北神農架林區大九湖棲息著大量黑天鵝。
程專藝攝(人民視覺)
編者按:金秋時節,天高云淡。人們紛紛走出家門,盡情欣賞大江南北的美麗風景。越來越靚麗的國家公園,成了很多人出游的首選。
國家公園是我國自然景觀獨特、生物多樣性豐富的區域。2015年,我國啟動國家公園體制試點,目前正在開展東北虎豹、祁連山、大熊貓、三江源、海南熱帶雨林、武夷山、神農架、普達措、錢江源、南山等10處試點,涉及12個省份,總面積超過22萬平方公里,約占我國陸域國土面積的2.3%。今年,我國將結束國家公園體制試點,總結評估經驗,正式設立一批國家公園。
國家公園體制試點進行得怎么樣?給當地生態環境帶來了哪些改變?對當地居民產生了什么影響?最近,記者探訪了三江源、神農架、普達措國家公園。
三江源國家公園——
瑪多縣湖泊增加到5000多個
本報記者 姜 峰
秋日,攀上海拔4610米的牛頭碑,看不夠的是扎陵、鄂陵河源“姊妹湖”水波浩渺,看不夠的是沿岸飛鳥與走獸“萬類霜天競自由”……三江源國家公園正式設園已進入最后沖刺階段。
三江源國家公園黃河源園區管委會資源環境執法局執法大隊副隊長李才讓措清晰地記得,2004年時,從縣城到黃河之源鄂陵湖,一路上草原千瘡百孔,草很稀疏。
那時,李才讓措在青海省果洛藏族自治州瑪多縣草原監理站工作,目睹了瑪多生態狀況不斷惡化,“由于長期過度放牧等因素,全縣70%的草地都退化了,以每年2.6%的速度沙化。刮風沙時,沙子打到臉上真疼!”有著“千湖之縣”美譽的瑪多,全縣湖泊數量一度從4077個,銳減到1800個。
2005年,國家啟動三江源生態保護和建設一期工程,投資75億元。經過艱苦卓絕的努力,三江源終于迎來新生。
隨著生態文明建設走向深入,破解自然保護地重疊設置、多頭管理、邊界不清、權責不明等體制弊端迫在眉睫。2015年,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領導小組審議通過了三江源國家公園體制試點方案,三江源成為首個試點。
沒有現成經驗可以借鑒,青海大膽“破冰”。三江源國家公園管理局成立了長江源、黃河源、瀾滄江源三個園區管委會,對長江源所涉治多縣和曲麻萊縣,黃河源所涉瑪多縣,瀾滄江源所涉雜多縣等4縣,進行大部門制改革。將縣級主管部門和執法機構,分別整合為管委會下設的生態環境和自然資源管理局、資源環境執法局,明確了管委會和地方政府的權責。
隨著三江源國家公園黃河源園區管委會組建,縣森林公安、國土執法、環境執法、草原監理、漁政執法等執法機構,整合成管委會下的資源環境執法局一家。同時,國土、環保、水利、林業等縣級主管部門一體納入管委會,整合為管委會下的生態環境和自然資源管理局,管理效率大大提高。
2016年,李才讓措有了新身份:黃河源園區管委會資源環境執法局執法大隊副隊長。
“過去,我在草原監理站工作,草原監督執法、打擊破壞草場行為是我的職責。而國土執法管的是土地、礦產,打擊非法占地、盜采,水污染問題由環保部門執法,水土保持由水利部門執法,非法捕撈河湖里的湟魚由漁政執法管。這些部門各自對接上級系統的工作安排,誰也不會‘越界’。”李才讓措說,“現在,草原監理、國土執法、環境執法、漁政執法等,都是我們的職責范圍。”
隨著生態環境持續改善以及降水量大幅增加,近兩年瑪多全縣湖泊數量達到5050個。“‘千湖之縣’美景重現,湖泊數量達到近些年來最多。”李才讓措欣慰地笑了。
神農架國家公園——
森林覆蓋率提升至96%
本報記者 程遠州
一群仰天鼻、藍面孔的金絲猴攀巖掛樹、跳躍而至,引起游人們一陣歡呼。
“一個多月前我們剛迎來今年的第九只金絲猴寶寶,神農架金絲猴總數從上世紀90年代初的500多只,增長到了1470多只。”神農架國家公園大龍潭金絲猴野外研究基地負責人吳鋒說,作為神農架生物多樣性保護的旗艦物種,金絲猴是生態保護成果的檢驗者,也是神農架國家公園的“形象代言人”。
以往,各類保護地之間存在地域分割、部門分治的現象,制約著保護效果。神農架國家公園管理局黨委副書記、副局長柳健雄舉例說:“一只野生動物,跑到自然保護區里去,歸保護區的森林公安管;跑到保護區外的林地里,歸林業的森林公安管;跑到濕地去了,又歸濕地公安管。”
2016年5月,《神農架國家公園體制試點實施方案》獲批,神農架國家公園成為全國10個試點之一,目標是更有效地保護自然生態系統的原真性和完整性。
柳健雄介紹,神農架國家公園將4個世界級保護地、4個國家級保護地和2個省級保護地的優勢資源進行重組,建立了局機關、管理處、管護中心三級管理體系,將公園1170平方公里范圍劃分為嚴格保護區、生態保育區、游憩展示區、傳統利用區4個功能區,實現了一塊牌子、一套班子、一個標準管理的目標,有效解決多年來影響神農架發展的保護地交叉重疊、多頭管理、碎片化問題。
2018年5月1日,《神農架國家公園保護條例》正式實施,試點區內禁止一切狩獵捕撈活動,禁止新建、改建、擴建礦產資源開發、水電等項目,保護區內禁止耕種、放牧,景區內禁止一切住宿、餐飲等經營服務。
神農架國家公園管理局副局長李純清說,神農架國家公園已建成衛星遙感、直升機和無人機巡護的“天網”,人工巡護加電子圍欄、地面固定攝像頭監管的“地網”,整合打造信息中心,基本實現管理無盲區、監測無死角的立體防護。
神農架國家公園在努力探索一條生態產業化、產業生態化的道路。2013年神農架大九湖生態移民搬遷啟動,規劃建設坪阡古鎮。此后,大九湖濕地的所有村民先后搬到20公里外的坪阡古鎮,開啟新生活。搬了家的村民盧德焱,在鎮里開辦了一家名為“盛夏假日”的民宿。“現在生態更好了,游客也更多了。”他說。
清晨,在神農架大九湖景區的棧道上,游客們在氤氳的云霧中架起“長槍短炮”,各尋角度拍照攝像。“只要天氣好,大九湖每天都游人如織。”柳健雄說。
經過4年多試點,如今神農架國家公園森林覆蓋率達到96%,其中91.2%以上的森林都是天然林。與此同時,神農架游客接待量由5年前的878萬人次,增加到去年的1828萬人次,年均增長21.6%。去年,神農架國家公園體制改革試點成果榮獲第二屆湖北改革獎。
香格里拉普達措國家公園——
公園面積擴展為原來4倍多
本報記者 楊文明
“那么多人買票來看咱們普達措國家公園呢!咱自己還能不珍惜?”云南香格里拉普達措國家公園內,紅坡村委會洛茸村小組村民扎西批楚說。
洛茸村小組自聘護林員,36戶選3戶,大家積極性都很高,每年需要抽簽決定。41歲的扎西批楚今年中簽了。守山護林,一年有1.5萬元的額外收入。這筆錢不是由政府補助,而是全村人共同兌付。“守山護林,是咱們全體洛茸村人的義務。”扎西批楚說,外出務工收入更高,可在村里守護這片山林更有意義。
山越來越綠,水越來越清,人們保護生態環境的意識也越來越強了。
2015年底開展試點以來,普達措國家公園的體制機制不斷完善。相比原來的碧塔海省級自然保護區,如今的普達措國家公園面積從141平方公里,擴大到602平方公里,把森林、濕地、草甸、野生動植物棲息地、地質遺跡、傳統民族村落等,納入了保護區域。《普達措國家公園總體規劃》出臺,合理劃定了核心保護區與一般控制區。制定了產業準入清單,將公園范圍內的尾礦庫關停并開展生態恢復。
“松茸被采挖得越來越稀少,成了國家二級重點保護植物。可是在我們洛茸村,現在松茸比20年前還好找呢。”洛茸村小組組長邊馬說。監測表明,在普達措國家公園,中甸葉須魚、黑頸鶴等珍稀動植物棲息地得到恢復,種群數量穩定增長,自然生態系統的完整性和原真性得到充分保護。
“中甸葉須魚的活動狀況,這里看得一清二楚。”碧塔海屬都湖片區管護局黨委書記李秋平說。在碧塔海,管護人員通過水下的實時監測攝像頭,密切觀測著魚類活動。
“我們成功實現了中甸葉須魚等瀕危物種的人工繁殖,進行生態放流。”李秋平介紹。生態修復不僅在水中開展,也在林間進行。人工繁育的上百只國家二級重點保護動物白馬雞,已有部分被放歸野外。
綠水青山帶來金山銀山。據測算,普達措國家公園年森林生態系統服務功能價值超過43億元。松茸收入1萬元,入股“悠幽莊園”分紅2萬元,社區反哺每戶1萬元、每人5000元,再加上養殖牦牛等牲畜、外出務工收入,洛茸村戶均年收入超過10萬元。
為了拉動本地就業,公園規定同等條件下優先聘用本地村民。如今,從護林員、解說員到環衛工,不少是本地社區居民。在邊馬看來,最受歡迎的社區反哺是教育方面,“孩子讀中專以上,讀書期間國家公園都給補助。以前孩子早早輟學牽馬搞旅游,有了這項政策,不少村民都選擇進城租房陪孩子上學。”
“下一步要考慮如何在保護的前提下實現可持續利用,更好地帶動周邊社區發展,進一步提高群眾保護積極性。”普達措國家公園管理局辦公室主任寶福浩介紹,7月3日,《香格里拉普達措國家公園特許經營項目管理辦法(試行)》正式實施,國家公園特許經營將進一步規范完善。普達措國家公園體制試點區,正努力探索一條資源有效保護并永續利用的新路徑。
版式設計:張芳曼
《 人民日報 》( 2020年10月02日 05 版)
網曝“94歲老人被抱起做人臉識別”, 涉事銀行道歉→(點擊了解詳情)老人冒雨獨自用現金交醫保遭拒,相關部門工作人員已上門為老人辦理了居民醫保,并將規范工作流程。來源:河南廣播電視臺新聞事業部編輯 趙東、中國之聲、澎湃新聞、每日經濟新聞等
《大國重器》中記錄了一次讓人手心出汗的比拼——每小時產生10萬立方米純氧的中國自主研發空分設備最終證明實力,可與德國進口設備匹敵。…… 巨頭的轉型案例表明,走進服務型制造不僅需要“逆自重”的勇氣和力量,還需要對整個行業甚至多個行業的發展預判。
“生態文明建設事關中華民族永續發展和‘兩個一百年’奮斗目標的實現。不僅如此,5年來,城市黑臭水體大面積消除,飲用水水源地生態環境問題排查整治捷報頻傳,近岸海域陸源污染治理有序推進。
疫情后,找準創新創業著力點,化痛點為新動能,是很多人的迫切愿望。如此大的市場,中國功能農業的發展不僅會大大增進本國和世界民眾的健康福祉,對于創業者來說,這樣的“新農業”領域也值得深耕。
“單車上的智能鎖能夠接收北斗衛星信號,哈啰大數據中心每天會從路面單車收到數億次車輛定位信息。交通運輸、農林漁業、水文監測、氣象測報、通信時統、電力調度、公共安全……北斗系統的行業應用早已如火如荼,產生了顯著的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
北斗三號衛星團隊在發射場合影。2020年7月31日,中國向全世界鄭重宣告,中國自主建設、獨立運行的全球衛星導航系統已全面建成,中國北斗自此開啟高質量服務全球、造福人類的嶄新篇章。
智慧倉儲不僅能在大型倉儲場景發揮作用,在江蘇徐州徐工智聯物流服務有限公司,自動化存儲設備“智能微庫”提供了中小型零部件自動化存儲解決方案。近年來,物流“最后一公里”多種末端服務運作模式不斷創新,無人配送已成為末端服務發展趨勢之一,物流企業紛紛發力,推動無人配送提速發展。
另一方面,不同區域的地方政府也可以依托互聯網實現流程對接、數據共享,推動跨地區公共服務逐漸實現前臺整合、后臺融合。數字經濟、數字社會的快速發展要求中國政府及時推進數字化轉型,而數字政府建設本身也是撬動經濟社會數字化轉型的關鍵變量。
遲福林表示,五大“自由便利”加一個“安全有序”的目標,對未來自由貿易港的探索提出了比較高的要求。“用低稅率的改革來推動財政和稅收制度的改革,用簡稅制來推動治理體系、治理能力現代化的改革,然后用非常透明和高水平的法治來建立。
中央企業持續加大投入,通過建設5G網絡、應用區塊鏈技術、提出大數據解決方案等舉措,使信息基礎設施日益完善。目前,中央企業已經在能源、交通等基礎設施建設中,深入應用互聯網、大數據、人工智能等技術,數字化、智能化水平不斷提升,公共服務水平不斷優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