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10月04日10:04 來源:光明網-《光明日報》
【回眸“十三五”·喜看新成就】
光明日報記者 夏靜 張銳 光明日報通訊員 劉玥
“這兩年巡河的時候,經常看到江豚在水里嬉戲,兒時經常看到的畫面又重新出現在眼前了。”9月28日,湖北省宜昌市漁業協巡隊“護豚員”謝順友坐在巡護船上,望著江水感慨。
56歲的謝順友是宜昌市伍家崗區人,家就在長江邊上。在此之前,謝順友曾是漁民。“從我爺爺那輩開始就以捕魚為生,父親5兄弟都是漁民,養活了我們一大家子近40口人。”謝順友說,小時候最開心的事,莫過于坐在船上看到面帶笑容的江豚了。他曾以為,自己會像父輩一樣,在船上度過一生。
“臨江坪江段曾是江豚最集中的活動區域之一,但從20世紀80年代末開始,由于過度捕撈、長江水質變差,江豚明顯減少。”在江里“泡”了二三十年的謝順友,對長江資源十分熟悉。“我們把江豚叫作‘微笑天使’,它就像是長江生態的晴雨表,江豚越來越少,意味著我們的母親河長江病了。”
為保護長江生態,2018年1月1日起,宜昌中華鱘保護區率先在湖北省實行常年禁捕,區內從事捕撈作業的漁民全部上岸,轉產安置。同年6月,宜昌市漁政監察支隊聯合宜昌市稻草圈圈生態環保公益中心申請了江豚協助巡護項目,先后聘請12名退捕轉產漁民加入到協助巡護長江的工作中來,將捕魚人轉變為護魚人,建立協助巡護員隊伍。經過漁政部門的公開選拔,謝順友加入宜昌市漁業協巡隊,成為一名“護豚員”。
“每個月有3000元工資,比之前捕魚的時候沒差的。”談起這份工作,謝順友很滿足,“長江邊上再也看不到大煙囪,江水越來越清,小魚兒越來越多,我兒時的玩伴又回來了,這是最讓我開心的。”
對江豚有著同樣特殊感情的,還有宜昌市知名攝影家劉曙松。生活和工作在長江邊上的他,許多優秀作品都聚焦長江生態主題。2015年5月,劉曙松在宜昌長江以南的水域,發現有三四頭江豚,于是開始將鏡頭對準這群稀客。
“江豚在水中非常活躍,游速快、出水時間短,很難抓拍到。”劉曙松告訴記者,經過長期觀察,他逐漸掌握江豚的生活習性。宜昌江段的江豚活動區是至喜長江大橋到胭脂壩,約10公里水域。江豚通常是以家庭為單位活動,少時兩三頭,多時10多頭。
“今年7月,我發現經常觀測的一群江豚添丁了。兩頭剛出生的江豚調皮地趴在媽媽背上,撒嬌玩耍。”這讓劉曙松感到很欣慰,以往難得一見的江豚,現在已經成了宜昌江段的熟客。“這與宜昌推進長江大保護的系列舉措密不可分,長江水質變好,為江豚提供了適宜的生存環境和豐富的食物”。
近年來,宜昌堅決扛起長江大保護政治責任,積極推進沿江化工廠、畜禽養殖場、砂場整治拆除工作,破解“化工圍江”的經驗在沿江省市推廣。在全國首創研發推出船舶污染物協同治理系統“凈小宜”,破解船舶污染物處置歷史性難題。出臺國內首個地級市環境總體規劃,組建湖北省首個流域綜合執法機構,開展跨區域、跨部門水資源保護綜合執法,破解“九龍治水”難題。長江宜昌段水域全面禁捕,全市1744艘應退捕魚船、3410名漁民全部退捕上岸。
“去年監測數據顯示,宜昌江段江豚數量超過17頭,至少有3個家族。”宜昌市漁政監察支隊副支隊長莫宏源介紹,“生態優先、綠色發展”理念正在影響著每個宜昌市民。60多萬名志愿者加入“三峽蟻工”生態公益行列,常年在長江邊撿拾垃圾,保護長江母親。全市40萬中小學生同上生態文明課,成為“生態小公民”。
《光明日報》( 2020年10月04日 01版)
時隔多年見驚喜,2020年11月24日上午,南通五山景區外江面再現江豚戲水。生態優先,繪就濱江美麗畫卷,濱江地區江面寬闊、煙波浩渺,蔥蘢疊翠、臨水而立的五山,則如綠巨人般拱衛著沿江生態。讓長江再現一江清水、兩岸蔥綠,是唱響新時代“長江之歌”的動人旋律。
長江是中華民族的母親河,是我國淡水漁業的搖籃、魚類基因的天然寶庫。農業農村部部長韓長賦強調,要切實抓好中華鱘等珍稀物種搶救保護,加力推進長江水生生物保護工作,爭取早日重現長江清水綠岸、魚翔淺底的美麗景象。
時隔多年,江蘇南通江面再現江豚戲水。滄桑巨變的是百姓生活越來越美好、守住的是中國生態優先綠色發展、提振的是百姓與黨和政府共護“一江碧水”的信心與決心。讓“一江碧水”永葆生機,照見百姓幸福笑臉;讓長江經濟帶高質量發展,觸見中國幸福未來。
前幾天,習近平總書記開啟了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之后的首次京外之行,目的地是長江下游地區。3天時間,總書記橫跨上海、江蘇兩地,從長江入海口處的浦東,沿南通、揚州一線溯江而上,在南京主持召開全面推動長江經濟帶發展座談會。
堅持生態優先、綠色發展,不是不發展,而是拋棄落后的發展理念,把保護生態環境擺在更加突出的位置,推動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可持續發展。為此,就需要牢記習近平總書記重要指示,領悟習近平總書記重要講話精神,堅持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理念,堅持尊重自然、順應自然、保護自然,堅持節約優先、保護優先、自然恢復為主,守住自然生態安全邊界。
不遠處的江面上 幾只江豚頻頻現身 拍攝視頻的南京江豚保護志愿者武先生說 “我觀察江豚13年 自從開始長江大保護行動 和實施10年禁捕漁 這是我見到江豚出現最多的一次 腦袋圓圓,小眼烏黑
11月14日,中共中央總書記、國家主席、中央軍委主席習近平在江蘇省南京市主持召開全面推動長江經濟帶發展座談會并發表重要講話。11月14日,中共中央總書記、國家主席、中央軍委主席習近平在江蘇省南京市主持召開全面推動長江經濟帶發展座談會并發表重要講話。
唐古拉山脈姜根迪如冰川融化的水滴,匯成長江的第一股水源,一路浩蕩6300余公里,在奔流入海前,孕育滋養出一片富庶水鄉,這就是江蘇。今年8月,在扎實推進長三角一體化發展座談會上,習近平總書記指出:“長江禁漁是為全局計、為子孫謀的重要決策。
湖南省岳陽市東風湖,昔日的“黑臭水體區”已變身為“城市美景帶”(11月10日手機拍攝)。2017年起,岳陽市多部門聯合執法,一舉關停了包括華龍碼頭在內的長江干流、洞庭湖沿岸116處砂石碼頭堆場,并回填土方、植播草皮,復綠42.3萬平方米。
施行30余年,《國家重點保護野生動物名錄》終于迎來首次大幅修訂。提高社會認知,避免因為不了解《名錄》、不熟悉法律而違法犯罪 《名錄》征求意見出爐后,不少專家和保護組織提出反饋意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