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成人自产拍免费视频,中文精品字幕电影在线播放视频,亚洲自国产拍,欧美 国产日韩 综合在线

新聞中心 > 融媒熱頭條 > 正文

后疫情時代中國“新職業”蓬勃發展

2020年10月05日20:19  來源:新華社

5034

  新華社武漢10月5日電 題:后疫情時代中國“新職業”蓬勃發展

  新華社記者喻珮、樂文婉、田中全

  “十一”黃金周,23歲的陳輝并沒有閑著,他帶著自己的團隊在湖北各地跑業務——為小規模經營的實體店完成數字化升級。

  水果店、超市、烘焙坊……自3月開始,陳輝跑遍了湖北黃石市陽新縣的實體商家,為300多家小店搭建小程序、升級支付系統,成為一名出色的小店規劃師。

  陳輝(左一)和公司員工開會。受訪者供圖

  面對新冠肺炎疫情給經濟發展帶來的巨大挑戰,中國正在以更加積極的就業政策改善就業環境,支持新業態、新模式發展帶動擴大就業。

  疫情之初,各類實體店遭遇困局,線下交易急劇萎縮。隨著數字技術“下沉”,越來越多的小店主、小商家開始加速向線上轉移。

  “有一家連鎖火鍋店通過我們的幫助,端午節當天流水提升了40%。”陳輝說,他的主要工作是利用支付寶線上的數據流量來服務線下實體店,幫助他們實現發放優惠券、外賣等功能,形成店鋪的線上與線下融合,拓展銷售渠道。

  這一踩著風口的新職業,人才缺口巨大。支付寶數據顯示,基于其平臺誕生的小店規劃師、數字服務商,約八成集中在中國二三四線城市。截至8月,在支付寶上專為商家提供數字工具的“支付寶服務市場”,活躍用戶比去年同期翻了10倍。

  “中國有4000萬家實體店,未來都會面臨數字化轉型。”陳輝希望通過自己的實踐摸索出一套行之有效的方法,并且分享給更多人,一起幫助實體店發展。

  中國新就業形態研究中心主任張成剛分析說,以平臺組織為特征的新就業形態大量出現,成為中國新增就業的重要組成部分。隨著勞動力市場靈活性增強,供給端有越來越多勞動者愿意選擇靈活就業。

  下午兩點,在武漢市洪山區玉蘭苑小區的車庫里,身材纖瘦的柴華戴著一次性醫用手套與口罩,對照10余頁訂單表,將食物與生活用品一一分裝。晚飯時間,她上樓回家吃飯,街坊則到此自助取貨。

  柴華是她所在小區的團購“團長”。回憶起疫情期間繁雜的事務、緊張的心情,她記憶猶新。“只要收到到貨通知,我就立即換上外出專用的灰色羽絨服,回家后便立刻脫下來,掛在陽臺上。心里也挺害怕,但還是想幫大家做點什么。”

  本是一項因疫情催生的工作,柴華卻意外收獲了來自街坊鄰居的信任與肯定。4月8日武漢“解封”那天,已對社區團購做法駕輕就熟的柴華正式建立了自己的團購群,做起了一名真正的“團長”。

  隨著好口碑在鄰里、親屬間相傳,如今這位“團長”的團購群里已有315人。她每天從多個網購平臺里篩選物美價廉的商品向群中成員推薦——1.98元兩斤的土豆、24元三斤的鮰魚、100元四斤的基圍蝦……這些商品常常被一搶而空。

  柴華在分裝好的貨物下寫上顧客名字。受訪者供圖

  柴華的收入來自團購平臺分成。工作5個月以來,她用這筆收入為家里添置了不少優惠商品。“對我來說這不僅是一份工作,更是一種生活方式。雖然收入不高,但我對現在的生活狀態很滿意。”柴華說。

  “食享會”是柴華常用的團購平臺之一。疫情前,該平臺僅覆蓋武漢60個小區,疫情發生后,這一數據在高峰時曾達到6000個。食享會創始人、CEO戴山輝說,疫情的出現,為生鮮電商和社區團購的發展添了一把火,使社區團購模式進一步發展和成熟。

  中國人才研究會副會長孟慶偉在接受記者采訪時說,“新職業”的共同特點是市場催生,這些職業并非通過學校培養和社會提煉而成,而是基于技術變革和社會變化而生。“新職業”的涌現往往是剛性需求,因此一出現就“火”了。

  另一項在抗疫中為人熟知的職業是“核酸檢測員”。截至今年5月下旬,武漢累計有1090.9萬人完成核酸檢測,基本做到人員全覆蓋,這與成千上萬名檢驗技術員的付出密不可分。“90”后邵利華就是這“萬分之一”。

  臨近春節,疫情突襲。武漢金域醫學檢驗所技術員邵利華在離武漢新洲區的老家10公里時,接到實驗室的電話,要求他立刻返回籌備核酸檢測事宜。“我猶豫過,也遲疑過,但是如果每個人都退一步,那么抗疫就沒法進行了。”邵利華說,他當即調轉車頭回到實驗室。

  在實驗室內,一條標語張貼在醒目的位置——“每一個標本都是一顆期待的心”。邵利華說,這是一種同理心,每一位檢測員都需要對每一個標本秉持負責任的態度。

  邵利華(右一)與同事在武漢疫情期間的工作合影。受訪者供圖

  如今,邵利華已成為武漢金域醫學基因室主管,他所負責的部門也在疫后迅速補充了新鮮血液,招聘了10多名檢驗技術員。“新入職人員多數在20歲左右,他們從事這份工作,更看重職業所帶來的成就感。”

  邵利華說,隨著人們對這次疫情的深入認知,他這份“普通”的工作得以從“幕后”站到了“人前”。“感謝社會大眾對這份職業的認可,我會時刻謹記學習專業知識,竭盡所能地為人們的生命健康安全做出貢獻。”

  在孟慶偉看來,“新職業”群體擁有顯著的自律性、自發性和自愿性。這個群體將自己的興趣愛好和職業追求相結合,制定更高質量和更充分的就業目標,他們將有望通過市場釋放更大的能量。

文章關鍵詞:新職業 支付寶 疫情 訂單表 團長 新冠 實體店 團購 90 萬分之一 責編:趙惠
5034

相關閱讀 換一換

  • 新職業新在哪里

    參加電商直播專項職業技能培訓的學員在浙江義烏順利通過考核并獲得“電商直播專項職業能力證書”。如今,數字化轉型是餐飲業大勢所趨,中國連鎖經營協會調研數據顯示,67.6%的餐飲企業計劃在疫情結束后,優化供應鏈或加速數字化轉型。

  • AI數據標注師、互聯網營銷師、供應鏈管理師……來!看看數字經濟里蘊含了多少新崗位

    用區塊鏈技術解決企業“痛點”,區塊鏈應用操作員逐漸走俏;將各環節的數據集成并形成方案,智慧城市架構師走進城市建設一線;圍繞網絡互聯、標識解析等開展規劃設計,工業互聯網工程技術人員應運而生……  隨著5G加快推進、互聯網演進升級,很多新技術都從概念快速步入大規模應用。

  • AI數據標注師、互聯網營銷師……來!看看數字經濟里蘊含了多少新崗位

    用區塊鏈技術解決企業“痛點”,區塊鏈應用操作員逐漸走俏;將各環節的數據集成并形成方案,智慧城市架構師走進城市建設一線;工信部提出,將圍繞數字經濟對人才的特色化需求,建設完善教學體系,注重產業導向,鼓勵企業開放資源,促進人才培養與人才需求無縫對接。

  • 陜西清澗:人工智能產業扶貧 探索就業新路徑

    人工智能是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的重點領域。2019年,清澗縣政府經過大量調研考察,與國內電商企業對接引進了人工智能產業扶貧項目,成為全國第一個縣級試點。目前,清澗縣就職人工智能訓練師的百名員工中,困難群眾占到了60%以上,平均月薪酬超過3000元。

  • 新基建迎來風口 新人才仍有缺口

    最近一個時期,以5G、人工智能、工業互聯網為代表的新型基建,成為國家重點投入的發展領域,也帶動了相關行業就業規模不斷擴大。以人工智能工程技術人員為例,根據人社部發布的相關報告測算,我國人工智能人才目前存在較大缺口,國內供求比例為1∶10,供需比例嚴重失衡。

  • 河南經濟“新力量”③丨新360行打開就業“新窗口”

    數字經濟時代,不僅讓‘技術青年’成為受各行業追捧的‘香餑餑’,也讓‘普通青年’借助數字化平臺實現靈活就業,還讓更多‘斜杠青年’打破了‘一人一崗’的禁錮,叩開新的大門。今年,新就業形態遇到疫情“催化劑”,乘勢而上,并表現出就業人群數字化素養更高、就業方式更靈活、創業創新質量更高的特點,成為吸納和帶動就業的龐大“蓄水池”。

  • 電商打開致富路(新視點·民生改善在身邊)

    早上8點,開著自家的小汽車,韓守廠準時來到山東省膠州市李哥莊鎮魏家屯村的青島海洋日紅商貿有限公司。做快遞員十幾年,韓守廠收獲了幸福生活,也見證了魏家屯村在電商時代的飛速成長。

  • 我在地面“開”飛機(經濟聚焦·新職業看新需求④)

    航拍、送快遞、噴灑農藥……近年來,無人機日益融入日常生產生活,應用范圍廣泛拓展,成為親和力十足的高科技設備。早上8點半,肖星和團隊驅車趕到曲靖市沾益區金龍街道大營社區的水田,抓緊工作:測地、配藥、安裝電池,剩下的大多數工作便可以交給無人機自動完成。

  • “律師兼職做騎手”展現新就業形態發展前景

    日前,美團發布《2020上半年騎手就業報告》顯示,今年上半年,通過美團獲得收入的騎手總數達295.2萬人,同比增長16.4%,其中來自國家建檔立卡貧困戶的新增騎手近8萬人。在人們的印象中,律師、舞蹈演員、導演、軟件工程師等是典型的白領人群,送外賣、快遞的騎手是藍領人群,兩者之間有著明顯的分野。

  • 帶貨主播“落戶轉正” 職業規范發展新起點

    近日,人社部聯合市場監管總局、國家統計局正式向社會發布一批新職業,包括“區塊鏈工程技術人員”“城市管理網格員”“互聯網營銷師”“信息安全測試員”“區塊鏈應用操作員”“在線學習服務師”“社群健康助理員”“老年人能力評估師”“增材制造設備操作員”等9個新職業。今年新冠肺炎疫情期間,直播帶貨進一步走紅,電商主播作為一種職業選擇也逐漸得到社會認可。

慢新聞

網傳四川音樂學院封校?川音:假的! 網傳四川音樂學院封校?川音:假的!

推薦視頻

i新聞

新聞推薦

網站簡介 | 版權聲明 | 廣告服務 | 聯系方式 | 網站地圖

Copyright © 2012 hnr.cn Corporation,All Rights Reserved

映象網絡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