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10月14日19:48 來源:上觀新聞
自從去年年底,從云龍縣城近40公里的檢槽鄉清朗村搬到距離縣城只有15分鐘車程的易地扶貧搬遷安置點福堂社區,建檔立卡戶43歲的石麗珍每天的生活充實、忙碌,有奔頭!
云龍縣易地扶貧搬遷點諾鄧鎮福堂社區
“從沒想到會過上這么好的日子!”
石麗珍家在云龍檢槽鄉山區,交通基礎設施薄弱,通往縣城的泥土路,一遇下雨出行就變得非常困難。“一到雨季,泥滑路爛,送孩子看個病真是太艱難了。現在診所就建在家門口,真是太方便了!社區有幼兒園,足球場,娛樂休閑的廣場,下面正在建設一個農貿市場,小學離這里就十多分鐘。”石麗珍熱情地介紹著福堂社區新家園,開心地講述著新家園里的新生活。
福堂社區的新生活,讓石麗珍倍感幸福
福堂社區居民新家
“原來在老家,我們家就有一個小苗圃,種點天麻,這也是我們家的主要收入來源。現在,我在社區居民委員會工作,一個月有2000多的收入,丈夫在社區里開了一個小飯館,每天生意還不錯,刨去七七八八的開支,家庭年收入比原來增加了一倍多。有了穩定的收入,還住上了漂亮的電梯樓房,就醫就學就在家門口,我從沒想到會過上這么好的日子。”
“這里好在,家門口就可以掙錢!”
和石麗珍一樣對新生活充滿熱情和干勁的,還有37歲的羅二業。在福堂社區永福服裝扶貧車間里,羅二業專注地擺動著手里的布料,腳下縫紉機踩得熟練又飛快!
羅二業的老家在苗尾鄉早陽村,距離縣城有90多公里,每年收成近3000斤的玉米就是全家最重要的經濟來源,年收入僅有一萬多元。 “因為要照顧兩個正在讀書的孩子,也不能外出務工。”通過前期的培訓和4個月的工作,羅二業每月可以領到3000多元的工資。“原來種玉米,現在踩縫紉機,剛開始學起來是困難的。慢慢學,只要努力就能做好!現在在家門口就可以掙錢,照顧好兩個孩子,給孩子創造更好的生活,我還要更努力!”
何蘭介紹,永福服裝扶貧車間現在有42個工人,都是社區的居民,服裝廠采用“底薪+計件”的結算方式,既方便工廠管理,也方便農戶的季節性安排。在房租、員工培訓、產業發展方面,政府還給予了很多優惠政策。
羅二業在扶貧車間熟練作業
配套完善建得好 強化就業促增收
石麗珍和羅二業在福堂社區的新生活,是福堂社區2000多易地扶貧搬遷群眾共建幸福新生活的一個生動縮影。
云龍縣福堂易地扶貧搬遷安置點位于大理州云龍縣諾鄧鎮,共安置該縣10個鄉鎮591戶2198人易地扶貧搬遷群眾,其中建檔立卡戶485戶1832人,同步搬遷戶106戶366人,共有漢族、白族、傈僳族、彝族、藏族、侗族等6個少數民族。
福堂社區診所
目前,福堂社區配套設施建設完善,社區內設有新建幼兒園1個、社區衛生室1個、村民議事點1個、文化休閑廣場1個、老年協會1個、黨員之家1個、婦女兒童之家1個、工會之家1個、青年之家1個、職工驛站1個。安置點內水、電、路、訊等設施全部配套到位,安裝210盞路燈、種植銀杏、香樟等綠化樹苗1000余棵,設置垃圾投放點7個。結合易地扶貧搬遷工作,云龍縣委、縣政府還著力打造了福堂智慧社區,建設了智慧社區系統,為社區居民提供一個安全、舒適、便利的現代化、智慧化生活環境。
福堂社區幼兒園
投8.9億元共建24個安置點
“十三五”期間,云龍縣共投入8.9億元,完成易地扶貧搬遷任務總計1614戶6032人(其中,建檔立卡戶1213戶4637人,同步搬遷戶401戶1395人),工程自2016年啟動,2019年年底結束,共建設完成24個安置點(其中,集中安置點21個,分散安置點3個)。截止目前,24個易地扶貧搬遷安置點已全面竣工,全部達到搬遷入住條件。
2019年底,云龍縣累計脫貧11837戶46050人,貧困人口減少到696戶2292人,截止今年5月底貧困人口全部達到脫貧退出標準,取得了顯著的減貧成效。
2020年,云龍縣易地扶貧搬遷工作重心由“搬得出”轉向“穩得住、能發展”,做好新增易地扶貧搬遷安置“后半篇文章”,將重點做好強化搬遷群眾工作、加大拆舊復墾復綠力度、深入推進“穩得住”工作、精準施策謀求發展等工作,鞏固提升易地扶貧工作成效,全面實現脫貧出列、同步奔小康。
總有一些年份,注定會在時間的坐標軸上鐫刻下熠熠生輝的印記。近日,在國務院新聞辦舉行的新聞發布會上,國家發展改革委秘書長趙辰昕宣布,“十三五”易地扶貧搬遷任務已全面完成,960多萬建檔立卡貧困群眾全部喬遷新居。
日前,貴州省宣布,全省剩余9個未摘帽的貧困縣全部出列。得知貴州66個貧困縣全部脫貧摘帽,比岡感到十分振奮:“這充分證明中國共產黨和中國政府在當地實施的脫貧政策的有效性。即使在新冠肺炎疫情肆虐的2020年,中國的減貧仍穩步推進,經濟最落后的山區也實現了脫貧。
日前,貴州省宣布,全省剩余9個未摘帽的貧困縣全部出列。得知貴州66個貧困縣全部脫貧摘帽,比岡感到十分振奮:“這充分證明中國共產黨和中國政府在當地實施的脫貧政策的有效性。即使在新冠肺炎疫情肆虐的2020年,中國的減貧仍穩步推進,經濟最落后的山區也實現了脫貧。
日新月異的中國,從來不缺振奮人心、提振士氣的好消息。如期打贏脫貧攻堅戰的號角吹響,是心頭的關切,也是腳下的實踐。從“愿景”到“實景”的美妙變化,也為時代記錄著一方水土的奮斗場景,就此砥礪著更加長遠的壯美征程。脫貧攻堅任務如期完成,而奮斗者永不止步。
3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務委員會召開會議,聽取脫貧攻堅總結評估匯報,習近平總書記主持會議并發表重要講話。△在甘肅臨夏回族自治州臨夏縣土橋鎮易地扶貧搬遷安置點,搬遷戶楊喜梅在家中收拾家務。
國新辦3日舉行新聞發布會介紹易地扶貧搬遷工作情況。搬出來只是易地扶貧搬遷工作的第一步,搬遷后續幫扶工作關系到脫貧攻堅成果的鞏固。安置社區治理也是鞏固易地扶貧搬遷脫貧成果的重要后續工作。
國家發展改革委相關負責人表示,2019年底已有920萬貧困搬遷群眾實現脫貧,今年剩余的40萬貧困搬遷群眾各地已完成相關退出工作,目前正在接受脫貧攻堅成效考核。結果表明,搬遷群眾住房質量安全驗收率達100%,子女就學條件改善率達99%、就醫條件改善率達99.87%,“兩不愁三保障”實現率達100%,搬遷群眾滿意度達100%。
民政部基層政權建設和社區治理司司長陳越良會上表示,安置社區治理是鞏固易地扶貧搬遷脫貧成果的重要后續工作,關系到千萬搬遷群眾的幸福感、獲得感、安全感。組織開展新時代新生活行動,引導專業社會工作等服務,幫助搬遷群眾盡快融入社區新生活。
人力資源社會保障部就業促進司司長張瑩會上介紹,人力資源社會保障部與有關部門一道,堅決貫徹黨中央、國務院決策部署,拓渠道、強政策、優服務,持續加大易地扶貧搬遷群眾的就業幫扶力度,累計幫助358萬搬遷貧困勞動力實現就業,實現了有勞動力的搬遷家庭至少1人就業。
近日,貴州省人民政府宣布最后9個縣退出貧困縣序列,標志著全國832個貧困縣全部脫貧摘帽。到那時,現在針對絕對貧困的脫貧攻堅舉措要逐步調整為針對相對貧困的日常性幫扶措施,并納入鄉村振興戰略架構下統籌安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