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10月16日10:24 來源:新華社客戶端
原標題:境外媒體:深圳力爭成為全球科創領先者
參考消息網10月15日報道香港《南華早報》網站10月14日發表了題為《深圳的技術中心地位因北京推出數字人民幣和大數據保護措施的計劃而迅速提升》的報道稱,北京的計劃愈發寄希望于深圳成為技術和金融領域的全球領先者,以及關于中國理想社會愿景的展示平臺。全文摘編如下:
在慶祝深圳經濟特區成立40周年之際,中央政府送給這個技術中心的“禮物”包括數字人民幣試點、建立一個數據交易平臺和出臺針對外籍人才的簡化居住規定。
這些針對技術領域的措施11日發布,是中央2020年到2025年對該市規劃的重要組成部分,包括金融、能源、教育和交通等領域的試點改革。
被稱為中國硅谷的深圳曾是該國改革和市場開放的最初試驗場,現在是許多中國頂尖技術公司的總部所在地,包括游戲巨頭騰訊公司、電信業的全國翹楚華為技術有限公司和無人機制造商大疆創新科技有限公司。
北京的計劃愈發寄希望于深圳成為技術和金融領域的全球領先者,以及關于中國理想社會愿景的展示平臺。
這份文件顯示,深圳將建立“數據交易市場”,并且“率先”探索數據產權保護和利用的新機制,建立數據隱私保護制度。文件沒有說明該計劃涵蓋哪類數據。
北京大學光華管理學院副教授王志誠說,中國“大數據領域的快速增長得益于龐大的人口,但缺乏監管數據收集的規則”。
他說:“北京鼓勵在深圳探索新法規的計劃將允許確立該領域的制度和規定,以保障大數據的發展。”
深圳還將成為一個旨在保護知識產權的項目的試點城市,包括建立侵犯知識產權行為的賠償制度。
王志誠提到,知識產權保護是新計劃的亮點之一。他說:“沒有妥善的保護,我們就會失去發展真正技術的動力,只能實現漸進式的改變。”
北京的計劃還包括支持試點測試主權數字人民幣,該市政府上周末通過派發紅包的方式向居民提供了價值1000萬元人民幣的數字貨幣。
深圳還將幫助外籍人才獲得中國永久居留證,并且安排職業資格考試,使設在深圳的公司更容易聘用和留住外籍人才。
王志誠說:“深圳需要一個更高質量的人才庫。”他還說,由于深圳在國際飲食文化和國際學校質量方面落后,所以在生活質量方面無法與北京和上海媲美。
總部設在深圳的智庫綜合開發研究院的常務副院長郭萬達說,新的科研投資“雙軌制”將為初創企業和老牌企業開展應用科學研究以及實驗室和研究機構的基礎研究提供資金,這將是該市的一大福音。
雖然深圳以手機游戲、5G技術和消費電子產品領域的產品開發速度快而著稱,但大學和高等教育機構稀缺意味著基礎研究是該市的薄弱環節。
深圳已經是重要技術基礎設施的所在城市,包括中國第一個國家級基因庫和國家超級計算機中心。然而,在政府對基礎科學的支持方面,它遠遠落后于北京和上海,該市有90%的研究機構都是由私營企業提供資金。
郭萬達說:“北京為‘雙軌制’提供的資金對該市基礎科學研發將非常重要,因為建設實驗室和科學設施需要投入數十億美元。”
資料圖片:9月17日拍攝的深圳市南山區后海片區。(陳曄華 攝)
(記者游儀)12月4日,中國科學技術大學宣布:該校潘建偉團隊與中科院上海微系統所、國家并行計算機工程技術研究中心合作,成功構建76個光子的量子計算原型機“九章”,求解數學算法“高斯玻色取樣”只需200秒。
華泰證券稱,展望2021年,移動&廣電合作建設700M頻段帶動新增量,5G基站新建規模有望進一步提升,預計國內三家運營商5G基站新建規模在90萬站左右。展望2021年,華泰證券認為,一方面,流量的持續增長以及上游產業鏈的逐漸成熟,使得數據中心400G光模塊市場在2021年有望迎來快速增長。
目前我們國家檢測試劑基本能滿足當前疫情防控不同場景的檢測需求。在疫情防控期間,迅速篩選評價了多種治療藥物,形成了磷酸氯喹、恢復期血漿、干細胞、中醫藥等有效的藥品和診療技術,為不斷完善診療方案、提高治愈率、降低病亡率提供了支撐。
今天(20日),國務院聯防聯控機制召開新聞發布會,外交部、科技部、國家衛健委、藥監局等有關負責人與專家介紹新冠疫苗有關情況。我們也支持中國的疫苗企業,也能夠參加到這個實施計劃當中,能夠同實施計劃的發起方一起向發展中國家提供疫苗。
在9月5日-9日于北京舉辦的2020年中國國際服務貿易交易會上,受邀在公共衛生防疫專題展區參展的國藥集團中國生物,拿出承研的兩款新冠滅活疫苗以“主咖”身份首次驚艷亮相,引來全場關注。
《2020聯合國電子政務調查報告》日前正式發布,報告顯示:中國電子政務發展迅速,進入全球領先行列。《2020聯合國電子政務調查報告》數據顯示,中國電子政務發展指數從2018年的0.6811提高到2020年的0.7948,排名比2018年提升了20位,升至全球第45位,取得歷史新高。
在昨天(6日)舉行的2020年全國民航工作會議上,中國民航局局長馮正霖表示,2020年,中國民航業預計增速將繼續保持在7.5%左右。中國民航局局長馮正霖說,這個增速意味著我國民航旅客運輸量,每年將新增5000萬人次以上,對全球航空運輸增長的貢獻率達30%,說明我國航空運輸需求仍然旺盛。
數字經濟是高質量發展的重要推動力。習近平總書記指出,“促進數字經濟和實體經濟融合發展,加快新舊發展動能接續轉換,打造新產業新業態,是各國面臨的共同任務”。又積極培育數字經濟新模式,創新發展商業新模式,實現了互聯網、大數據、人工智能同實體經濟深度融合,促進了產業數字化發展。
聯合國專門機構世界知識產權組織16日發布《2019年世界知識產權指標》指出,2018年全球專利、商標和工業品外觀設計申請量再創新高,其中亞洲的專利、商標和工業品外觀設計申請量占全球總量的三分之二以上,中國在世界知識產權多個指標居世界領先地位,并繼續推動全球知識產權需求的整體增長。北美受理的專利申請量占2018年世界總量近五分之一(19%),歐洲的占比略超十分之一(10.9%),非洲、拉美和加勒比地區以及大洋洲的份額合計占全球總量的3.3%。
今年以來,世界主要國家加快5G商用,把產業應用作為5G融合創新的重要場景和主陣地,搶抓實體經濟數字化轉型的重大歷史機遇。5G開啟萬物泛在互聯、人機深度交互、智能引領變革的新征程,日益成為驅動工業革命的關鍵力量,成為促進經濟社會發展的重要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