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10月22日10:52 來源:新華社
高技術產業投資增長9.1%;全國網上零售額同比增長9.7%;工業機器人、集成電路產量同比均大幅增長……在近日國家統計局發布的前三季度經濟指標中,這樣一組數據格外醒目。
有關投資、市場等指標在一定程度上體現著發展的活力與潛力。這些數字的上揚,不僅代表著實體經濟的穩健和內需的提振,更從一個側面反映出市場預期,展現了中國經濟正在攀升的溫度。我們能從中感受到經濟的濃濃暖意,看到不斷積蓄的動力、持續增強的信心。
新動能是觀察經濟形勢的重要視角。疫情下數字經濟逆勢上揚,遠程辦公、在線教育快速發展;挑戰中企業迎難而上奮力突圍,共享工廠、智能制造方興未艾……應對疫情催生并推動了許多新業態快速發展,應對挑戰促使市場主體積極轉變發展理念,給產業優化升級帶來了新機遇,在這個收獲的季節,讓中國經濟散發出春天的氣息。
堅定實施擴大內需戰略,使生產、分配、流通各環節更多依托國內市場實現良性循環;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把實體經濟特別是制造業做實做強做優;加快推進新基建,圍繞產業鏈部署創新鏈,發展的動力正在進一步夯實。
前三季度,高技術制造業投資增速明顯上升,工業與信息技術加速融合,制造業重點行業骨干企業雙創平臺普及率超過84.2% ……新技術、新應用、新業態以看得見的方式推動經濟企穩復蘇、轉型升級。
不可否認,一些行業、企業仍然承受著不小的壓力。但從目前中國經濟散發的層層暖意中可以看出,創新在加速推開,發展質量在逐步提升,中國經濟在不斷應對挑戰中穩步前行。
讀懂時下中國經濟的暖意,就讀懂了中國經濟未來發展的潛力與底氣。我國擁有龐大的市場和超億戶的市場主體,其中蘊藏了無數創新的力量。善于識變求變應變,在危機中育新機、于變局中開新局,中國經濟就能迸發出更大活力。(新華社記者張辛欣)
(觀察者網訊)據韓聯社11月4日報道,聯合國會費委員會當天稱,朝鮮在11月2日繳納會費16.832萬美元,成為第132個繳清2020年會費的成員。聯合國會費是聯合國主要的經費和正常預算的來源,由各成員繳納,每三年根據各成員的國民收入、外債等客觀經濟指標制定分擔額。
今年前三季度,中國成為全球首個實現正增長的主要經濟體,“由負轉正”同樣成為前三季度中國區域經濟的關鍵詞。在東北三省中,吉林省率先實現由負轉正,地區生產總值同比增長1.5%,比上半年提高1.9個百分點,遼寧、黑龍江同比下降,但主要指標有所改善。
近日,國家統計局發布數據,前三季度中國經濟增長由負轉正,同比增長0.7%。根據各項統計數據來看,中國經濟復蘇力度強于預期,全年呈現較為強勁的逐季復蘇態勢,這也是國際機構看好我國經濟的重要原因。
由降轉升、由負轉正,前三季度主要經濟指標增速明顯,是我國經濟運行疫情后持續穩定恢復的印證,彰顯了中國經濟的強大韌性。由降轉升、由負轉正,前三季度主要經濟指標增速明顯,是我國經濟運行疫情后持續穩定恢復的印證,彰顯了中國經濟的強大韌性。
分析人士認為,在推動形成新發展格局的當下,中國有效控制了疫情,隨之而來的人員流動、衣食住行等將持續釋放出巨大的消費潛能,進一步拉動經濟全面復蘇。中南財經政法大學數字經濟研究院執行院長盤和林認為,武漢消費回暖具有重要象征意義,代表中國民眾已基本走出疫情陰霾,消費市場進入正常狀態。
7月21日,習近平總書記主持召開企業家座談會并發表重要講話,16次提及“市場主體”這個概念,并針對保護和激發市場主體活力作出具體要求。當前,全球疫情和世界經濟形勢仍然復雜嚴峻,我國發展面臨的挑戰前所未有,市場主體面臨的壓力前所未有。
51.5%——國慶前一天新鮮出爐的制造業PMI數據,比上個月上升0.5個百分點,3月份以來持續位于50%的臨界點以上。8月份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增速、1至8月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累計增速、1至8月貨物出口累計增速3個指標實現年內首次轉正,1至8月固定資產投資累計增速也接近轉正……近期發布的最新數據,釋放復蘇的積極信號。
51.5%——國慶前一天新鮮出爐的制造業PMI數據,比上個月上升0.5個百分點,3月份以來持續位于50%的臨界點以上。8月份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增速、1至8月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累計增速、1至8月貨物出口累計增速3個指標實現年內首次轉正,1至8月固定資產投資累計增速也接近轉正……近期發布的最新數據,釋放復蘇的積極信號。
在美聯儲周一(21日)發布的一份文件中,美聯儲主席鮑威爾稱,雖然美國經濟出現了一定復蘇態勢,但整體復蘇前景依然充滿不確定性。在文件中,鮑威爾稱很多經濟指標出現回升,在經歷了第二季度的慘淡之后,美國經濟開始反彈。
報道稱,預計在接下來的18個月,全球經濟將繼續逐步恢復,但各個經濟體之間會出現很大不同,中國的經濟展望將大幅上調。” 報道指出,8月份好于預測的經濟活動數據顯示,中國的工業產出加速,零售出現今年首次增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