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成人自产拍免费视频,中文精品字幕电影在线播放视频,亚洲自国产拍,欧美 国产日韩 综合在线

新聞中心 > 獨家 > 正文

【抗美援朝70年·老兵】龔天倪:從跨過鴨綠江那一刻 已將生死置之度外

2020年10月23日09:37  來源:映象網

5034

編者按:70年前,他們雄赳赳,氣昂昂,跨過鴨綠江,抗美援朝,保家衛國;70年后,戰爭的硝煙早已散去,已是耄耋之年的老兵們回憶起那段崢嶸歲月,仍然精神矍鑠、充滿勁頭。值中國人民志愿軍抗美援朝出國作戰70周年,映象網記者來到抗美援朝老兵的身旁,聆聽他們的抗美援朝故事,還原那段戰火紛飛的浴血歲月。銘記偉大勝利,捍衛和平正義,致敬英雄“老兵”。

映象網記者 崔學慶 實習生 崔志良 馬紫陽

人物名片

龔天倪,中國人民抗美援朝志愿軍,1933年出生,1951年1月入伍,1952年12月入朝參戰,時任中國人民志愿軍第1軍2師5團炮兵連文化教員。作為最后一批入朝參戰部隊的一員,曾與全連官兵堅守一線作戰坑道2個月,與敵軍展開殊死較量。在一次執行任務時,從馬上摔下,造成七級傷殘。停戰協議簽署后,他繼續留在朝鮮參加當地建設,直到1958年跟隨最后一批部隊撤出朝鮮。歸建后,曾任原中國人民志愿軍第1軍2師宣傳干事,1970年轉業回到地方,后從河南省工商管理學校退休。

10月21日,映象網記者在開封市西環路河南工商管理學校家屬院,見到了已87歲高齡的龔天倪老人。老人雖滿頭銀發,但說話思路清晰、談吐自如。他與老伴居住在該家屬院內一棟三樓極普通的民房里,老人上下樓的狀態,看上去還比較輕松。

“從跨過鴨綠江的那一刻起,我就與全國人民同心,與國家同在,已將自己的生命置之度外,那一刻,我更懂得了生死對一個人的意義,這也是我現在心胸闊大、樂觀生活的緣由。”龔天倪老人談起入朝參戰的感受,激動地對記者說。

遠赴戰場 來不及告別鄉下母親

據龔天倪老人介紹,他的老家在湖南新化,1951年1月,初中畢業的他,被當時西北軍區某招干干部相中,入伍做了一名部隊的文化教員,并作為干部進行培養。

“入伍后的兩年,除了正常的軍事訓練外,我們會經常聽到入朝志愿軍的消息,也曾想過自己所在的部隊會不會入朝參戰,直到1952年12月,想法終于現實。”老人說。

當時即將入朝的龔天倪,來不及告知遠在湖南鄉下的母親,只是將裝有自己物品的一個包裹,寄回了老家,便跟隨部隊匆匆入朝參戰。“直到一個月后,我在朝鮮收到姐姐的一封來信,那時,家里人才知道我已入朝參戰。”龔天倪老人說。

據老人講,由于他所在部隊是最后一批參戰部隊,入朝后,戰爭場面已趨于平緩,部隊換防后,他所在的炮兵連堅守在一線坑道,等待命令,隨時作戰。“我們全連120多名官兵,吃喝拉撒睡全部在坑道解決,始終處于高度臨戰狀態,一有情況,隨時戰斗。”老人說,“在坑道里一待就是2個多月,餓了胡亂往嘴里塞些東西,困了倒頭就睡,不要說洗澡,2個多月臉都沒有洗過。”

1953年7月,隨著停戰協議的簽署,龔天倪老人所在部隊接到了撤出坑道陣地的命令。為配合部隊后撤,龔天倪被留在陣地,執行大部隊回撤時的后續工作。“大部隊回撤后,我留在了朝鮮,跟隨所在部隊,參與朝鮮各方面建設。”老人說。

參與朝鮮戰后重建 深感兩國情誼

1956年,龔天倪在朝期間,在執行一次任務時,從馬上摔下,導致左臂骨折,后鑒定為七級傷殘。直到現在,老人的左臂仍然伸展不開。即便如此,左臂骨折的龔天倪老人,仍繼續留在朝鮮,直到1958年,才跟隨最后一批回撤部隊,離開朝鮮。

由于龔天倪老人跟隨所在部隊參與了朝鮮戰后重建工作,走過朝鮮不少地方,對朝鮮人民的熱情非常感動。“由于朝鮮人民經歷過日本軍隊、美國聯軍等外軍的蹂躪,朝鮮人民對訓練有素、紀律嚴明的中國人民志愿軍非常青睞,他們說我們是世界上最好的一支部隊。”龔天倪老人有些激動地說。

老人曾親眼看到過,當坐在輪船上的志愿軍撤離朝鮮椒島時,當地民眾為了送別志愿軍,當起錨的一聲汽笛響起,輪船徐徐離港時,祝福聲、哭喊聲,此起彼伏,甚至有人跳進水里,跟隨輪船一同前行。在火車站送行的隊伍中,朝鮮人民將家中土特產、自制手絹等物品塞到志愿軍手里,每個送行場景都隆重熱烈,感天動地。“至今我還保存著一個小女孩送給我的一對銀戒指。”龔天倪老人隨手拿出那對銀戒指給記者看。

“在朝鮮的那段時間,最讓我難過的,是看到那成片的墳頭,那里埋葬的都是些與我同齡的十幾、二十幾歲的志愿軍戰士,年輕生命,埋骨異鄉,我的心非常沉痛。”老人眼眶有些濕潤地說。

作為抗美援朝的親歷者,“抗美援朝是一場正義的戰爭,中國人民志愿軍沒有懼怕美帝國主義的飛機大炮,并把他們趕出三八線,趕回了家。”龔天倪老人動情地說,“希望后來者們,能夠珍惜來之不易的和平環境,腳踏實地,做好本職,為國奉獻,祝愿祖國繁榮昌盛,國泰民安。”

文章關鍵詞:抗美援朝 70年 老兵 龔天倪 鴨綠江 責編:林瑤
5034

相關閱讀 換一換

  • 遇見你丨“只要我能走得動,我將一直找下去……”

    在遼寧省鞍山市臺安縣,有一位名叫楊寧的志愿者,從2007年開始,他義務幫助在解放戰爭和抗美援朝戰爭中犧牲的烈士尋找親人和家屬。   13年來,楊寧的足跡遍布全國8個省份,去過大大小小烈士陵園200余處、村屯180余個,為400多位在解放戰爭和抗美援朝戰爭中犧牲的烈士找到了親屬。

  • 抗美援朝志愿軍吃什么?

    在紀念中國人民志愿軍抗美援朝出國作戰70周年的日子里,人們除了為志愿軍的英勇頑強而感動外,也關心志愿軍官兵吃什么。從1952年起,國內一些食品加工廠還研制生產了罐頭食品,供給在朝鮮前線的志愿軍食用。

  • 【地評線】映象網評:賡續抗美援朝精神,續寫新的發展奇跡

    70年前,中國人民志愿軍高呼著“抗美援朝,保家衛國”的口號,跨過鴨綠江,同朝鮮人民、軍隊一道,舍生忘死、浴血奮戰,贏得了抗美援朝的偉大勝利,從而鍛造了偉大的抗美援朝精神。奮進新時代,黨員干部要用實際行動弘揚傳承抗美援朝精神,續寫新的發展奇跡。

  • 【地評線】映象網評:追夢“十四五”,努力創造新成績

    ?“雄赳赳,氣昂昂,跨過鴨綠江!保和平,衛祖國,就是保家鄉……”今年是中國人民志愿軍抗美援朝出國作戰70周年。70年彈指一揮間,但對于中國人民和朝鮮人民來講,是永遠難以忘懷的歷史。

  • 【追尋先烈足跡】七十年來硝煙散,紅色基因世代傳

    “2020年7月2日,國家給健在的抗美援朝老兵頒發出國作戰70周年紀念章。”  80多天的守備戰終于結束了,我們趕跑了敵人守住了陣地,但是那九死一生的時刻,我這輩子都不能忘懷。無數英烈前赴后繼,他們用鮮血澆灌理想,用生命捍衛信仰,為中國構筑起一座座不朽的精神豐碑。

  • 中國退役軍人 | 紀念抗美援朝特別節目《歸來》第六集:《傳承》

    李雨村:“開了大會,給我們學校第一批參加抗美援朝的30個學生,披紅戴花,然后把大學的畢業證書都給我們印好了,算提前畢業。李雨村:“高臺山戰役打了四天四夜,連續進攻了七次,結果我們把土耳其旅消滅了,美軍三師逃跑了,漢江的防線突破了。

  • 抗美援朝戰場上,有這樣一群特殊的戰士

    戰地新聞工作者。哪里就有他們的身影。有7人血灑疆場。穿越時空、代代流傳。承載了多少忠誠無悔與英勇無畏。銘記閃耀在中國新聞史上的名字。▼  原標題:《 抗美援朝戰場上,有這樣一群特殊的戰士》

  • “祝你們繼續勝利!中國人民志愿軍萬歲!三十八軍萬歲!”

    今天,我們一起走近38軍和八勇士可歌可泣、令人動容的英勇事跡。觀眾 葉治洲:38軍“萬歲軍”是我們軍中的一個模范的代表,他們就是打仗的時候敢于犧牲,作戰的過程中非常勇猛。

  • 正義必勝

    抗美援朝戰爭是正義與強權、公理與霸凌、進步與倒退的激烈碰撞和對決,是中華民族反抗侵略與霸權的正義之戰。中國共產黨人得出了結論:對待侵略者,就得用他們聽得懂的語言同他們對話,以戰止戰,以武止戈,用勝利贏得和平、贏得尊重,“應當參戰,必須參戰”。

  • 決定抗美援朝戰爭是打還是停的一仗,志愿軍炮兵發揮了巨大作用

    金城戰役歷時15天,志愿軍第20兵團及第9兵團第24軍突破南朝鮮軍4個師防守的正面寬達25公里的堅固陣地,向南擴展陣地160多平方公里,拉直了金城以南地區戰線,重創南朝鮮軍4個師,有力地促進了朝鮮停戰的實現。

慢新聞

網傳四川音樂學院封校?川音:假的! 網傳四川音樂學院封校?川音:假的!

推薦視頻

i新聞

新聞推薦

網站簡介 | 版權聲明 | 廣告服務 | 聯系方式 | 網站地圖

Copyright © 2012 hnr.cn Corporation,All Rights Reserved

映象網絡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