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成人自产拍免费视频,中文精品字幕电影在线播放视频,亚洲自国产拍,欧美 国产日韩 综合在线

新聞中心 > 獨家 > 正文

【抗美援朝70年·老兵】巴流海:我們不怕死,怕物資沒有按時運到

2020年10月23日11:42  來源:映象網

5034

編者按:70年前,他們雄赳赳,氣昂昂,跨過鴨綠江,抗美援朝,保家衛國;70年后,戰爭的硝煙早已散去,已是耄耋之年的老兵們回憶起那段崢嶸歲月,仍然精神矍鑠、充滿勁頭。值中國人民志愿軍抗美援朝出國作戰70周年,映象網記者來到抗美援朝老兵的身旁,聆聽他們的抗美援朝故事,還原那段戰火紛飛的浴血歲月。銘記偉大勝利,捍衛和平正義,致敬英雄“老兵”。

映象網記者 阮海峰 文/圖

【人物名片】老兵 巴流海

籍貫:河南鄭州人;出生日期:1930年;

抗戰經歷:鐵路是運輸戰時物資的重要交通方式,為確保后勤物資順利到達,鄭州機務段成立“鐵路職工志愿抗美援朝預備隊”,召開抗美援朝動員會,年僅19歲的巴流海主動請戰。1951年入朝后,以運輸兵的身份到中國人民志愿軍安東機務段工作,編制897運輸部隊。

“保障物資運輸是我們當時的使命,我們不怕死,怕物資沒有按時運到。”

始建于1906年的中國鐵路鄭州局集團有限公司鄭州機務段,見證了中國的滄桑巨變。在“抗美援朝、保家衛國”戰爭中,該段職工作出了重要貢獻。

在中國人民志愿軍抗美援朝出國作戰70周年之際,映象網記者探訪90歲的抗美援朝老兵巴流海,追憶崢嶸歲月,聆聽戰斗往事。

1950年10月,應朝鮮政府的請求,中國人民志愿軍赴朝作戰。鐵路是運輸戰時物資的重要交通方式,為確保后勤物資順利到達,鄭州機務段成立“鐵路職工志愿抗美援朝預備隊”,召開抗美援朝動員會,年僅19歲的巴流海主動請戰。

那時他還是一名司爐,1951年入朝后,以運輸兵的身份到中國人民志愿軍安東機務段工作,編制897運輸部隊。剛編制897運輸部隊時,擔任司爐的巴流海和部分火車司機,在長春某部進行思想教育和業務學習。

當時安東機務段所承擔的區段內,我軍的補給運輸列車被美軍飛機攻擊,車上3名火車司機中2名遇難,導致火車無法繼續前進,急需新一班司機接手駕駛。巴流海和2名司機主動請纓,立刻前往機車所在地。他們迅速完成了修復任務,但剛啟動不久,就遇到敵機的新一輪攻擊。一節載滿面粉的車廂被敵機擊中,瞬間燃起大火。為防止火勢蔓延,巴流海將車鉤打開,自己不慎跌落火車。

他在樹叢中帶傷堅持到深夜,等到同伴接應后,經過簡單包扎,又繼續向目的地前進。輕傷不下火線,戰爭錘煉了巴流海的意志,他在前線火線入黨。

“保障物資運輸是我們當時的使命。頂著槍林彈雨,經常面對生死考驗。但我們不怕死,怕物資沒有按時運到。”說起抗美援朝往事,巴流海依然表情堅毅。

在一次運輸任務中,火車被敵人從飛機上扔下的炸彈阻斷了去路。在村民的帶領下,巴流海上前觀察,發現是一枚老式定時炸彈,將枕木砸出了一個大坑,并死死地嵌在了道心。炸彈計時器的聲音提示著巴流海,危險越來越近,他只能想辦法把炸彈挪出,讓列車安全駛過。

巴流海發動朝鮮群眾,把廢棄電線捆綁在炸彈上,眾人合力將炸彈從道心拉出來,拖到附近的彈坑中。定時炸彈在彈坑中爆炸,沒有危及火車和群眾安全。因為這次任務處置得當,巴流海被授予三等功。

另一次值乘任務中,巴流海機班一行三人運送補給糧食到前線,途中遭遇敵機空襲,火車重要部位被擊中,無法正常行駛。巴流海憑借豐富的工作經驗和對地形的熟悉,堅持將火車駛進隧道,避開了空襲。他們在暗無天日的隧道中等待了7日,三人依靠僅有的水和豌豆生存,絲毫未動車上的補給糧食。

援兵到來后,火車駛出隧道的那一刻,突然面對強光照射,巴流海的雙眼被刺傷,但他仍強撐著抵達目的地。后來他們被送往前蘇聯醫院接受治療,但因當時醫療水平有限,還是落下了后遺癥。“如果重來一次,我還會做同樣的選擇。”巴流海說。此次任務中,他因為處置及時、反映迅速、大局意識強,被授予二等功。

“希望現在的青年人擔當起時代重任”

抗美援朝老兵巴流海的故事,在鄭州機務段干部職工中傳頌。事實上,除了巴流海,鄭州機務段先后有122名司機、司爐奔赴抗美援朝前線。

烈士張鴻翔,駕駛著滿載汽油彈藥的火車進入隧道,卻遭遇定時炸彈,他只身上前排除險情,卻也因此犧牲;烈士楊景玉,值乘途中遭遇敵機空襲被迫停車,為了保障后續列車通行,他冒著炮火沖到列車后搶修,確保運輸任務順利完成……他們不計個人安危,沖鋒在前,為戰時物資運輸提供了堅實保障。

巴流海老人告訴映象網記者,在抗美援朝戰爭中,鄭州機務段有10名職工獲得軍功章,7名烈士光榮犧牲。目前仍在世的老兵除了自己之外,還有6人:楊體全,92歲,河南洛陽人,1951年入朝參戰;周世昌,90歲,貴州云清人,1950年入朝參戰;董子明,86歲,河南南陽人,1954年入朝參戰;王春山,91歲,河南鄭州人,1952年入朝參戰;徐炎生,87歲,河南許昌人,1952年入朝參戰;路秉戌,91歲,河南漯河人,1951年入朝參戰。

當談起對現在年輕人的期望,巴流海坦言,國家需要所有人共同努力,需要所有人團結一心,就像當初我們抵抗外國侵略時的團結。希望現在的青年人要擔當起時代重任。

文章關鍵詞:抗美 援朝 老兵 責編:楊薇薇
5034

相關閱讀 換一換

  • 遇見你丨“只要我能走得動,我將一直找下去……”

    在遼寧省鞍山市臺安縣,有一位名叫楊寧的志愿者,從2007年開始,他義務幫助在解放戰爭和抗美援朝戰爭中犧牲的烈士尋找親人和家屬。   13年來,楊寧的足跡遍布全國8個省份,去過大大小小烈士陵園200余處、村屯180余個,為400多位在解放戰爭和抗美援朝戰爭中犧牲的烈士找到了親屬。

  • 抗美援朝志愿軍吃什么?

    在紀念中國人民志愿軍抗美援朝出國作戰70周年的日子里,人們除了為志愿軍的英勇頑強而感動外,也關心志愿軍官兵吃什么。從1952年起,國內一些食品加工廠還研制生產了罐頭食品,供給在朝鮮前線的志愿軍食用。

  • 【地評線】映象網評:賡續抗美援朝精神,續寫新的發展奇跡

    70年前,中國人民志愿軍高呼著“抗美援朝,保家衛國”的口號,跨過鴨綠江,同朝鮮人民、軍隊一道,舍生忘死、浴血奮戰,贏得了抗美援朝的偉大勝利,從而鍛造了偉大的抗美援朝精神。奮進新時代,黨員干部要用實際行動弘揚傳承抗美援朝精神,續寫新的發展奇跡。

  • 【地評線】映象網評:追夢“十四五”,努力創造新成績

    ?“雄赳赳,氣昂昂,跨過鴨綠江!保和平,衛祖國,就是保家鄉……”今年是中國人民志愿軍抗美援朝出國作戰70周年。70年彈指一揮間,但對于中國人民和朝鮮人民來講,是永遠難以忘懷的歷史。

  • 【追尋先烈足跡】七十年來硝煙散,紅色基因世代傳

    “2020年7月2日,國家給健在的抗美援朝老兵頒發出國作戰70周年紀念章。”  80多天的守備戰終于結束了,我們趕跑了敵人守住了陣地,但是那九死一生的時刻,我這輩子都不能忘懷。無數英烈前赴后繼,他們用鮮血澆灌理想,用生命捍衛信仰,為中國構筑起一座座不朽的精神豐碑。

  • 中國退役軍人 | 紀念抗美援朝特別節目《歸來》第六集:《傳承》

    李雨村:“開了大會,給我們學校第一批參加抗美援朝的30個學生,披紅戴花,然后把大學的畢業證書都給我們印好了,算提前畢業。李雨村:“高臺山戰役打了四天四夜,連續進攻了七次,結果我們把土耳其旅消滅了,美軍三師逃跑了,漢江的防線突破了。

  • 抗美援朝戰場上,有這樣一群特殊的戰士

    戰地新聞工作者。哪里就有他們的身影。有7人血灑疆場。穿越時空、代代流傳。承載了多少忠誠無悔與英勇無畏。銘記閃耀在中國新聞史上的名字。▼  原標題:《 抗美援朝戰場上,有這樣一群特殊的戰士》

  • “祝你們繼續勝利!中國人民志愿軍萬歲!三十八軍萬歲!”

    今天,我們一起走近38軍和八勇士可歌可泣、令人動容的英勇事跡。觀眾 葉治洲:38軍“萬歲軍”是我們軍中的一個模范的代表,他們就是打仗的時候敢于犧牲,作戰的過程中非常勇猛。

  • 【地評線】映象網評:在偉大抗美援朝精神指引下奮力前行

    在偉大抗美援朝精神指引下奮力前行

  • 正義必勝

    抗美援朝戰爭是正義與強權、公理與霸凌、進步與倒退的激烈碰撞和對決,是中華民族反抗侵略與霸權的正義之戰。中國共產黨人得出了結論:對待侵略者,就得用他們聽得懂的語言同他們對話,以戰止戰,以武止戈,用勝利贏得和平、贏得尊重,“應當參戰,必須參戰”。

慢新聞

網傳四川音樂學院封校?川音:假的! 網傳四川音樂學院封校?川音:假的!

推薦視頻

i新聞

新聞推薦

網站簡介 | 版權聲明 | 廣告服務 | 聯系方式 | 網站地圖

Copyright © 2012 hnr.cn Corporation,All Rights Reserved

映象網絡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