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10月23日15:04 來源:映象網
編者按:70年前,他們雄赳赳,氣昂昂,跨過鴨綠江,抗美援朝,保家衛國;70年后,戰爭的硝煙早已散去,已是耄耋之年的老兵們回憶起那段崢嶸歲月,仍然精神矍鑠、充滿勁頭。值中國人民志愿軍抗美援朝出國作戰70周年,映象網記者來到抗美援朝老兵的身旁,聆聽他們的抗美援朝故事,還原那段戰火紛飛的浴血歲月。銘記偉大勝利,捍衛和平正義,致敬英雄“老兵”。
映象網記者 吳彥飛 通訊員 胡耀勻 劉禮凱 李爽
人物名片
劉寶瑜,男,1933年11月出生于陜西省洋縣,1949年5月20日參軍,1952年10月參加抗美援朝戰爭。1958年10月回國。部隊番號:第1軍1師3團。
抗美援朝主要戰斗經歷:馬良山東38號戰斗、馬良山西52號陣地戰斗。1982年12月轉業原縣級信陽市委黨校工作,1993年離職休養。
老兵講故事
“雄赳赳,氣昂昂,跨過鴨綠江。保和平,衛祖國,就是保家鄉。”這首創作于1950年的《中國人民志愿軍戰歌》在抗美援朝時期鼓舞了一代人。70年的光陰流逝,沒有消磨老兵劉寶瑜對這首歌和這段經歷的記憶,反而歲月的沉淀,讓這位88歲的老人在回首往事時,歷久更韌、更顯堅強。
10月21日,記者來到了抗美援朝老兵劉寶瑜老人的家中,劉寶瑜身著綠色的棉服,精神矍鑠。“1949年5月我參加解放軍的時候只有16歲,這是一件非常光榮的事情,所以我的家人非常支持我。”說起當時的情形,老人的眼神望向遠方,思緒回到了過去,“1952年,我們從青海出發坐了三天三夜的火車到東北之后才知道是要去援朝,當時打仗打的很厲害,我們在朝鮮陣地打了兩次仗,守了五個月的陣地,一直守到停戰。”
在戰火中,劉寶瑜也曾與死神擦肩而過,“當時敵人向我們這扔炮彈,有一顆炸彈就扔在了我隱藏的防空洞口,洞口瞬間被炸塌,我就被埋在了防空洞內,是幾位戰友用盡全力把我救出來的。”老人述說著當時戰爭的殘酷,“我們有個班長,在馬良山西52號陣地戰斗結束之后,敵人有顆炮彈打來,當場被炸死了。當時我是衛生班長,所以是我去包扎的,到現在那慘烈的場景我都記得特別清楚。”
1958年10月,劉寶瑜跟隨部隊從朝鮮返回祖國,回來一直在部隊擔任指導員,1982年12月轉業原縣級信陽市委黨校工作,1993年離職休養。
老兵寄語
“我現在生活挺不錯的,黨的政策好,黨對我們這些老兵也好,現在人民的生活好了,祖國強盛,子女也很孝順,我覺得很滿足。”劉寶瑜開心的說道。
“希望祖國越來越強大,人民的生活能夠越來越好,這就是我的希望。”面對鏡頭,老兵劉寶瑜話語鏗鏘的報出自己原屬部隊番號,“我是中國人民志愿軍第1軍1師3團1營2連指導員劉寶瑜。”
在遼寧省鞍山市臺安縣,有一位名叫楊寧的志愿者,從2007年開始,他義務幫助在解放戰爭和抗美援朝戰爭中犧牲的烈士尋找親人和家屬。 13年來,楊寧的足跡遍布全國8個省份,去過大大小小烈士陵園200余處、村屯180余個,為400多位在解放戰爭和抗美援朝戰爭中犧牲的烈士找到了親屬。
在紀念中國人民志愿軍抗美援朝出國作戰70周年的日子里,人們除了為志愿軍的英勇頑強而感動外,也關心志愿軍官兵吃什么。從1952年起,國內一些食品加工廠還研制生產了罐頭食品,供給在朝鮮前線的志愿軍食用。
70年前,中國人民志愿軍高呼著“抗美援朝,保家衛國”的口號,跨過鴨綠江,同朝鮮人民、軍隊一道,舍生忘死、浴血奮戰,贏得了抗美援朝的偉大勝利,從而鍛造了偉大的抗美援朝精神。奮進新時代,黨員干部要用實際行動弘揚傳承抗美援朝精神,續寫新的發展奇跡。
?“雄赳赳,氣昂昂,跨過鴨綠江!保和平,衛祖國,就是保家鄉……”今年是中國人民志愿軍抗美援朝出國作戰70周年。70年彈指一揮間,但對于中國人民和朝鮮人民來講,是永遠難以忘懷的歷史。
“2020年7月2日,國家給健在的抗美援朝老兵頒發出國作戰70周年紀念章。” 80多天的守備戰終于結束了,我們趕跑了敵人守住了陣地,但是那九死一生的時刻,我這輩子都不能忘懷。無數英烈前赴后繼,他們用鮮血澆灌理想,用生命捍衛信仰,為中國構筑起一座座不朽的精神豐碑。
李雨村:“開了大會,給我們學校第一批參加抗美援朝的30個學生,披紅戴花,然后把大學的畢業證書都給我們印好了,算提前畢業。李雨村:“高臺山戰役打了四天四夜,連續進攻了七次,結果我們把土耳其旅消滅了,美軍三師逃跑了,漢江的防線突破了。
戰地新聞工作者。哪里就有他們的身影。有7人血灑疆場。穿越時空、代代流傳。承載了多少忠誠無悔與英勇無畏。銘記閃耀在中國新聞史上的名字。▼ 原標題:《 抗美援朝戰場上,有這樣一群特殊的戰士》
今天,我們一起走近38軍和八勇士可歌可泣、令人動容的英勇事跡。觀眾 葉治洲:38軍“萬歲軍”是我們軍中的一個模范的代表,他們就是打仗的時候敢于犧牲,作戰的過程中非常勇猛。
抗美援朝戰爭是正義與強權、公理與霸凌、進步與倒退的激烈碰撞和對決,是中華民族反抗侵略與霸權的正義之戰。中國共產黨人得出了結論:對待侵略者,就得用他們聽得懂的語言同他們對話,以戰止戰,以武止戈,用勝利贏得和平、贏得尊重,“應當參戰,必須參戰”。
金城戰役歷時15天,志愿軍第20兵團及第9兵團第24軍突破南朝鮮軍4個師防守的正面寬達25公里的堅固陣地,向南擴展陣地160多平方公里,拉直了金城以南地區戰線,重創南朝鮮軍4個師,有力地促進了朝鮮停戰的實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