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成人自产拍免费视频,中文精品字幕电影在线播放视频,亚洲自国产拍,欧美 国产日韩 综合在线

新聞中心 > 融媒熱頭條 > 正文

【文化扶貧在行動:內蒙古篇】文化扶貧,托起穩穩的幸福

2020年10月26日19:53  來源:央視網

5034

  央視網消息(記者 涂悅清 劉禛):位于內蒙古自治區東部的通遼市總面積59535平方公里,總人口313.32萬,其中155.85萬為蒙古族,這里也是全國蒙古族人口居住最為集中的地區。

  十月下旬,寒風漸起,草原也披上了一件金黃色的秋衣。剛剛結束旅游旺季的通遼又恢復了往日的平靜與悠閑,然而在“通遼巧娘”創業創新創意園內,巧娘們的雙手卻忙得停不下來。皮雕、草原吉祥娃、薩日朗花......一件件精美又極具內蒙古特色的手工藝品在這里誕生。

  擺件皮雕(央視網記者 涂悅清 攝)

  這里的巧娘們大多為基層婦女,在創意園內她們不僅可以接受手工藝、家政、電商等實用技能的培訓,所制作的手工藝品也會被平臺進行統一銷售。聚小力辦大事,作為通遼市婦聯巾幗脫貧和鄉村振興巾幗行動工作的一環,“通遼巧娘”已經開展一萬多人次婦女手工技能培訓,其中八百多人次為建檔立卡貧困戶婦女。

  授之以魚不如授之以漁,巧娘們用辛勤的勞動實現增收脫貧,而在曾經是“國家扶貧開發重點縣”的科左后旗,這里探索出了一條旅游扶貧的新路子。

  “以前種地春天一場風全沒了,靠天吃飯。”科左后旗散都蘇木車家窩堡村的常英之前因為妻子患病,女兒上學,家中只有一個勞動力,家境十分困難。

  2014年,當地政府立足村情實際,以開設村辦企業為主要經營模式,開發建設了草甘沙漠旅游景區。家門口的茫茫沙漠搖身一變成了景區,常英開始為游客提供騎駱駝、騎馬等游玩項目,大女兒同樣當上了景區服務員,家中的經濟條件有了極大改善?!鞍l展這景區,我的日子就過起來了,要沒有這景區,吃喝穿戴不說了,以前過年10塊錢都沒有。”常英輕撫著駱駝滿臉感慨地說。

  常英和他的駱駝(央視網記者 涂悅清 攝)

  在通遼,文化扶貧因地制宜開拓了多條新道路,不僅有沙漠變景區,土房也能變特色。

  奈曼旗白音他拉蘇木的廟屯村在2015年前仍有40多戶群眾居住在土房中,且一部分為危房。為徹底改善生活環境,2015年,蘇木黨委決定進行整體搬遷,在原村西側建設了一個新村,舊址則被建成了民俗旅游村。

  現在的廟屯舊址保留了18座具有安全保障的土房,街道、院落和房間的所有設備設施也全部保留原樣,展現的是最原生態的農村風貌。

  廟屯民俗村中的土房(央視網記者 涂悅清 攝)

  2017年,廟屯全體村民以耕地入股成立了公司,公司將耕地統一管理并重點進行旅游開發等工作。以前當地村民靠種地年人均收入只有5000多元,現在則打開了新局面,農家樂、瓜果采摘、民俗風情體驗、戶外拓展訓練......各式各樣的旅游項目為村民們提供了許多就業崗位。

  寶玉國今年60歲,之前是當地的貧困戶,現在他的家窗明幾凈,生活環境比以前好了許多,提起過往的貧困,他拿出了一厚疊老伴的病歷,“這都去了好幾趟長春,腦梗死,現在國家政策好啊,長春的大醫院跑了兩次,通遼的市醫院和奈曼的縣醫院都住過院......國家基本都報銷了,多虧了精準扶貧”。

  寶玉國老伴的病歷(央視網記者 涂悅清 攝)

  如今寶玉國通過在民俗村做草莓采摘等工作,每個月有2000多元的收入,“他們特別照顧我,沒有他們的照顧,就沒有我今天的幸?!?,他的語氣中滿是感激。

文章關鍵詞:文化扶貧 涂悅清 扶貧開發 寶玉 通遼巧娘 病歷 責編:林瑤
5034

相關閱讀 換一換

  • 文化十分丨輸送文化扶貧演出 傳承鄉村文化 他們在基層舞臺燃燒自己

    近日,第八屆全國服務農民、服務基層文化建設先進集體名單公布,64家基層文藝院團被授予先進集體稱號。達州文藝帳篷輕騎隊隊員 譚仕海:就我個人而言,只要我能上班一天,我就永遠是帳篷隊的一員。

  • 【文化扶貧在行動·四川篇】阿壩:傳承羌文化 文旅助脫貧

    ”在四川阿壩州茂縣羌繡傳習所,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羌繡傳承人李興秀談到羌族文化時,她告訴記者,羌族文化十分豐富。李興秀介紹,茂縣現有7個培訓基地,有24000多人在培訓基地學習羌繡的刺繡、圖案、針法等技藝。

  • 【文化扶貧在行動·四川篇】綿陽安州青松村的扶貧趕集日

    在四川綿陽安州區秀水鎮青松村每月的“扶貧趕集日”上,村委會的大院里一派熱鬧的景象。為了打開當地農副產品的銷路,今年初,青松村在安州城區開設了愛心扶貧超市,將村里的各類產品穩定銷往安州城區,“從4月份開業至今,愛心扶貧超市已經為村民們帶來了20萬元的收入。

  • 【文化扶貧在行動:四川篇】留得住鄉愁 還能致富一方

    11月5日至7日,“決戰決勝譜新篇·文化扶貧在行動”網絡主題傳播活動走進四川綿陽市北川縣、安州區,阿壩州茂縣、汶川縣等地,探訪當地文化扶貧工作成效。同樣在茂縣,省委網信辦的定點扶貧項目已于2019年收官,當地建檔立卡貧困戶2戶8人全部實現脫貧。

  • 文化扶貧在行動·四川篇丨北川唐家山村:羌族古茶背后的致富密碼

    “512”汶川特大地震發生時,我正在山里勞動,是一株被連根拔起的茶樹救了我。如今,由吳紅發起成立的振興茶葉農民專業合作社,已發展出社員104戶,其中建檔立卡貧困戶29戶。

慢新聞

網傳四川音樂學院封校?川音:假的! 網傳四川音樂學院封校?川音:假的!

推薦視頻

i新聞

新聞推薦

網站簡介 | 版權聲明 | 廣告服務 | 聯系方式 | 網站地圖

Copyright © 2012 hnr.cn Corporation,All Rights Reserved

映象網絡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