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成人自产拍免费视频,中文精品字幕电影在线播放视频,亚洲自国产拍,欧美 国产日韩 综合在线

新聞中心 > 融媒熱頭條 > 正文

“十三五”農業農村發展成績亮眼

2020年10月28日17:07  來源:光明網-《光明日報》

5034

  【來自國新辦新聞發布會的報道】    

  光明日報記者 李慧 董蓓

  糧食產量將連續6年超過1.3萬億斤,水稻、小麥自給率保持在100%以上,玉米自給率超過95%,農業科技進步貢獻率突破60%,全國農作物耕種收綜合機械化率超過70%,主要農作物良種實現全覆蓋……一系列數據,展現著我國“十三五”時期農業農村發展的亮麗成績單。

  “‘十三五’時期,我國農業農村發展取得歷史性成就、發生歷史性變革,‘十三五’規劃確定的農業農村發展各項目標任務勝利完成,為如期打贏脫貧攻堅戰、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提供了有力支撐,為穩定經濟社會發展大局、應對國內外風險挑戰爭取了戰略主動。”在10月27日國務院新聞辦舉行的新聞發布會上,農業農村部副部長劉煥鑫指出。

  14億中國人的飯碗端得更牢

  “十三五”時期,為適應人民群眾由“吃得飽”向“吃得好”轉變,農業發展由數量導向轉向提質導向,各地持續深化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推進質量興農、綠色興農、品牌強農,糧食等重要農產品供給水平明顯提升。

  劉煥鑫指出,糧食供給水平的提升體現在總量充足、結構優化、品質提升三方面。

  五年來,我國實施藏糧于地、藏糧于技戰略,完成8億畝旱澇保收、高產穩產的高標準農田建設任務,劃定10.88億畝糧食生產功能區和重要農產品生產保護區,糧食產量將連續6年超過1.3萬億斤,產能再上一個新臺階。水稻、小麥自給率保持在100%以上,玉米自給率超過95%,肉蛋奶、果菜茶品種豐富供應充裕,有效滿足了人民群眾日益增長的消費需求。

  五年來,各地堅持以市場需求為導向,調整優化農業結構,綠色優質農產品供給明顯增加。強筋、弱筋優質專用小麥占比達35.8%,優質稻谷種植面積進一步擴大,大豆種植面積連續5年增加,生豬養殖規模化率達53%,牛羊肉產量較快增長,滿足了消費結構升級需要。

  劉煥鑫介紹,為保障農產品質量安全,我國堅持“產出來”和“管出來”兩手抓,食用農產品生產標準體系基本建立,合格證制度全面推行,農產品質量安全監測合格率穩定在97%以上,老百姓“舌尖上的安全”保障更加有力。

  鄉村振興實現良好開局

  黨的十九大作出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的重大決策部署,明確提出了產業興旺、生態宜居、鄉風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總要求。各地圍繞這一要求,全面推進鄉村產業振興、人才振興、文化振興、生態振興、組織振興。

  “目前,鄉村振興戰略規劃明確的7個方面、59項重點任務進展順利,82項重大工程、重大行動、重大計劃有序推進。各地開展了鄉村振興示范引領工作,探索形成了人居環境整治、產業園區帶動、美麗鄉村建設、鄉風文明建設等一批典型范例,鄉村振興開局良好。”農業農村部總經濟師魏百剛指出。

  目前,各地普遍建立了五級書記抓鄉村振興的領導機制,基本形成了規劃先行、梯次推進的工作局面,鄉村振興的政策框架基本構建,一批標志性的重大工程啟動實施。

  “圍繞抓重點、補短板、強弱項,實施了農村人居環境整治、高標準農田建設、農業科技創新、國家現代農業產業園建設、東北黑土地保護性耕作、農產品倉儲保鮮冷鏈物流設施建設等一批基礎性、長遠性的工程項目,進一步夯實了農業農村發展的物質基礎。”魏百剛說。

  在一系列重大部署和政策的推動下,農村基礎設施和人居環境有了顯著改善,農村衛生廁所普及率超過65%,行政村生活垃圾收運處置體系覆蓋率超過90%,農村人居環境整治三年行動目標任務基本完成。農村水電路訊等基礎設施加快建設,教育、醫療、養老等公共服務水平不斷提升,鄉村治理體系進一步完善,鄉村面貌煥發新氣象。

  農村改革“四梁八柱”基本構建

  改革,是鄉村煥發生機活力的重要法寶。“十三五”以來,我國農村改革持續深化,初步構建起了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的“四梁八柱”。

  農業農村部黨組成員吳宏耀介紹,“十三五”時期,我國農村土地制度改革取得重大進展,承包地確權登記頒證工作順利完成,“三權”分置體系初步確立,第二輪土地承包到期后再延長30年,讓農民群眾吃上了長效“定心丸”。我國將啟動實施新一輪的宅基地制度改革試點,同時農村集體經營性建設用地入市、農村集體土地征收制度改革也在全面推進。

  隨著農村集體產權制度改革穩步推進,我國農村集體清產核資工作順利完成,全國共清查核實農村集體資產6.5萬億元,確認集體經濟組織成員6億多人。

  “下一步,我們將把完善‘三農’制度和政策體系擺在更加突出的位置,繼續以處理好農民和土地的關系為主線,圍繞完善農村產權制度和要素市場化配置機制,推出重大改革舉措,促進城鄉要素自由流動和平等交換,充分激發農村發展內生動力,為推進鄉村全面振興提供更加有力的制度支撐。”吳宏耀說。

  《光明日報》( 2020年10月28日 10版)

文章關鍵詞:十三五 農業農村發展 冷鏈物流 農村人居環境 農村基礎設施 農村集體土地 農村改革 農業發展 農村集體資產 農村水電 責編:付琛
5034

相關閱讀 換一換

  • “十三五”之“太空舞”:中國航天耕宇牧星耀蒼穹

    中新社北京12月8日電題:“十三五”之“太空舞”:中國航天耕宇牧星耀蒼穹 北京時間12月6日11時58分,中國在西昌衛星發射中心用長征三號乙運載火箭,成功將高分十四號衛星送入預定軌道,發射獲得圓滿成功。

  • 不再止于專科!十三五”期間我國明確職業教育類型地位

    今天(8日)上午,教育部召開第三場教育2020“收官”系列新聞發布會,介紹“十三五”期間我國職業教育改革發展的情況。教育部職業教育與成人教育司司長陳子季表示,目前,我國共有職業學校1.15萬所,在校生2857.18萬人;中職招生600.37萬,占高中階段教育的41.70%;高職(專科)招生483.61萬,占普通本專科的52.90%。

  • 奮進!中國號巨輪

    “‘十三五’規劃目標任務即將完成,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勝利在望,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向前邁出了新的一大步,社會主義中國以更加雄偉的身姿屹立于世界東方。這些來之不易的偉大成就,是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堅強領導的結果,是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科學指引的結果,是廣大人民群眾團結奮進、開拓進取的結果。

  • 以制度優勢凝聚新時代奮斗偉力

    “十三五”時期是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決勝階段。5年來,在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堅強領導下,我們方向不變、道路不偏、力度不減,堅持和鞏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我們披荊斬棘,奮勇前進,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必將不斷結出更多實踐成果,展現蓬勃生機。

  • 我國經濟長期向好的基本面沒有改變(人民觀點)

    信心和底氣,源于黨的堅強領導和我國社會主義制度能夠集中力量辦大事的制度優勢 我國經濟長期向好的基本面,是由我國制度優勢、經濟基礎、發展潛力等多種因素共同決定的,是長期起作用的基本格局。

慢新聞

網傳四川音樂學院封校?川音:假的! 網傳四川音樂學院封校?川音:假的!

推薦視頻

i新聞

新聞推薦

網站簡介 | 版權聲明 | 廣告服務 | 聯系方式 | 網站地圖

Copyright © 2012 hnr.cn Corporation,All Rights Reserved

映象網絡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