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11月11日12:54 來源:新華網
新華社上海11月10日電 題:從“在地球儀旁思考浦東開發”到“只說YES不說NO”——浦東開發開放名句新解
新華社記者 何欣榮
開發開放30年來,從全國第一個新區、第一個綜合配套改革試點到第一個自貿區,浦東承擔了大量的改革開放任務。攻堅克難,改革者闖出了很多新路,也形成了很多理念。這些理念凝結在語言中,向全國各地播撒,釋放出比具體措施更大的改革推力。
“在地球儀旁思考浦東開發”——打造全方位開放窗口
1990年開發開放之初,浦東這片熱土只有阡陌農田和尋常巷陌。但當時的管委會食堂里,貼了一幅標語“在地球儀旁思考浦東開發”,提醒大家在世界大格局中謀劃浦東工作。
如這條標語所顯示的那樣,開放是浦東與生俱來的使命和最大特質。尤其是黨的十八大以后,浦東堅持以自貿試驗區和臨港新片區建設為引領,不斷提高開放能級水平,努力打造全方位開放的前沿窗口。
一系列數據彰顯出浦東的開放水平和實際效能:上海自貿區率先構建與國際通行規則接軌的制度體系,包括外商投資負面清單在內,328項制度創新成果復制推廣到全國;率先推出2批54項擴大開放措施,在外商獨資公募基金、汽車制造等55個領域實現一批全國首創項目落地;集聚170個國家地區的3.62萬家外資企業、350家跨國公司地區總部。
時至今日,浦東的開放也有了更高的要求。浦東新區區委區政府提出,要對照世界“最高標準、最好水平”,“不做盆景要做苗圃”,在制度型開放上大膽探索、創新突破。
一線窗口“只說YES不說NO”——不斷刷新浦東速度
今年10月下旬,上海外高橋口岸, 一輛接一輛的特斯拉電動汽車在碼頭集結。這批中國制造的Model 3標準續航版,正準備裝船發往歐洲。
“當年開工、當年竣工、當年投產”的“特斯拉速度”,是上海營商環境的金字招牌之一。在“特斯拉速度”的基礎上,浦東今年又創造了“山姆速度”,落戶外高橋保稅區的山姆中國會員旗艦店,從簽約到開工僅用了76天。
速度更快,服務更優。浦東始終以包容審慎的改革理念促進新模式、新業態、新產業的發展,重價值判斷而不是技術判斷,建立“只說YES不說NO”的窗口無否決權機制。這些舉措有力助推了盒馬鮮生、叮咚買菜等新業態扎根浦東。
浦東的改革還在向縱深推進,面對改革發現的新問題,不僅不能“見了紅燈繞著走”,還要“主動創設信號燈”系統。浦東新區企業服務中心主任蔣紅軍說,依托政務服務“一網通辦”,今年疫情期間浦東率先試點遠程身份核驗系統,實現企業足不出戶“全程網辦”。其后又試點在人工智能技術輔助下,搭建“審批大腦”,進一步提高企業辦事效率。
“財力有一分增長、民生有一分改善”——成為超大城市治理樣板
坐在三面落地的景觀玻璃墻前,喝茶、看書、發呆,室外的綠樹藍天和波光粼粼的黃浦江一覽無余……在浦東,這是不少市民周末最愿意度過的閑暇時光。
這樣的生活聽起來很貴?完全不是。
在黃浦江東岸22公里的濱江岸線上,每隔1公里就有一個這樣的地方,供市民免費休閑、打發時光,它們被統稱為“望江驛”。雖然平均只有200平方米,卻擁有一線江景,并提供完善配套,無障礙廁所、母嬰室、含自動售賣機和充電功能的休息室……
很早以前,浦東開發就有一個“開火車”的觀點:“火車是要一起前進的,不能扔下幾節不管不顧。浦東開發不只是經濟開發,更是社會開發,要追求社會文化與精神文明的全面發展。”
如今,秉持“財力有一分增長、民生有一分改善”的理念,浦東的民生投入連續多年快于一般公共預算支出增長,覆蓋全區的“家門口”服務體系和“15分鐘服務圈”,讓群眾在家門口就能辦事、辦成事。
“人民城市人民建,人民城市為人民”。近年來,浦東組建城市運行綜合管理中心,在智能化、精細化城市治理方面走在全國前列。上海市委市政府提出,要積極探索超大城市治理新路,將浦東打造成為我國超大城市的治理樣板。
三十而立從頭越。浦東開發開放,是闖出來的。這種闖勁,在去年掛牌的上海自貿區臨港新片區有著淋漓盡致的體現。秉持“開局就是決戰、起步就是沖刺”的攻堅精神,今年前三季度,臨港新片區產業投資完成202.3億元,同比增長52.2%。從去年揭牌到今年10月中旬,臨港新片區共計簽約項目410個,涉及總投資額逾2800億元。
改革蹄疾步穩,發展只爭朝夕。人們期待,浦東繼續書寫新時代改革開放新奇跡。
新聞鏈接:
新華時評:從24米到632米,浦東詮釋“向上的力量”
從芯片到藥片,從國產大飛機到豪華郵輪,從基礎研究到成果轉化,瞄準上海全球科創中心核心承載區,浦東創新“火力全開”: 集成電路領域“中國看上海、上海看浦東”,浦東已成為“中國芯”產業最集中、綜合技術水平最高、產業鏈最為完整的地區,2019年全區集成電路產業規模超過1200億元,占上海的71.5%、全國的16.1%。
“十三五”期間,我國堅定不移擴大對外開放,加快國內制度規則與國際接軌,開放的大門越開越大,開放水平不斷提升。距離瑞金醫院70公里是上海的洋山港碼頭,這里正在全力打造上海自貿區的臨港新片區,越來越多產品從這里走出國門。
我國經濟的穩健發展使得人民幣資產成為全球投資者必不可少的資產配置內容,我國資本市場進一步開放則滿足了國際投資者的需求,海外資金紛至沓來。今年以來,境外投資者累計凈增持境內債券超過1萬億元人民幣,外資參與境內資本市場的深度和廣度正不斷拓展。
“華爾街部分實力最雄厚的金融機構正在加緊布局中國的基金管理業等金融服務業,以期獲利于中國走向開放的資本市場。十來天后,銀保監會官網再次發布公告,批準日本上田八木短資株式會社,在北京籌建獨資貨幣經紀(中國)公司。
近日,美國媒體報道稱,中國金融市場進一步開放,內需帶動新訂單,服務業持續復蘇,卡車銷量也在激增。今年中國許多地方都可能禁止一些污染最嚴重的卡車上路,對超載卡車的更嚴格檢查可能也促成了卡車銷量的激增。
中國有著全球第二大債券市場和股票市場,而外資持有的比例不足4%,從發展趨勢來看,還有更好的前景和提升空間。”中銀證券全球首席經濟學家管濤說,中國金融市場要加快完善制度體系建設,中國市場將更具吸引力、競爭力。
8月18日,我國首家獲批的外資獨資人身保險公司——友邦人壽正式成立,這是中國保險業對外開放的又一重要風向標。隨著今年4月1日證券公司、基金管理公司外資持股比例限制取消,以及年初期貨公司外資投資全面放開,外資機構紛紛加快布局中國市場的步伐。
中國證券投資基金業協會昨天(14日)公布的最新數據顯示,目前我國境內共有基金管理公司149家,其中,中外合資公司44家,內資公司105家,全部機構管理的公募基金資產凈值合計16.9萬億元,半年增幅14.47%。
圍繞科創企業融資難點,近半個月來地方密集召開的企業家座談會、企業上市工作專題會,著力培育優質上市企業,拓展其直接融資渠道。張馳表示,加快多層次資本市場建設,完善科創企業成長壯大的融資渠道,提升市場估值能力和流動性仍是下一步工作的重點。
中國證監會日前修訂公募基金基礎性規章制度。站在擴大金融開放的大格局來看,適當放寬基金牌照限制是順應市場化發展之舉。在有序擴大金融對外開放前提下,基金業要順應金融混業經營發展趨勢,必須要“打鐵自身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