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11月29日09:12 來源:映象網
映象網訊(記者 燕子丹)日前,商城縣鄢崗鎮長沖村生態茭白基地,綠浪翻滾的成片茭白田內,秋季茭白早已成熟,30多名工人正在采割、搬運、挑揀、裝袋......忙碌的身影為豐收景象更添一份色彩。
“咱這茭白個大,又脆又鮮,今年夏天第一季上市后很受歡迎,現在第二季已開采快一個月了,銷路非常好。”茭白基地負責人肖百全介紹說,由于基地茭白口感好、具有營養價值,市場行情很好,不僅能銷到全國各地大型商超,還可通過常州出口到日韓等國家。
肖百全之前一直在江蘇承包工程,那邊人喜歡吃茭白,他對茭白多少有點了解,朋友也跟他介紹過茭白經濟價值很高有發展前景。2018年,在家鄉的號召下肖百全打算返鄉創業,考慮到家鄉的環境適合種植茭白,就決心發展茭白產業,他投資200余萬元,成立商城縣蕭旺農業合作社,流轉土地1200余畝,從宜興引進優質雙季茭白品種,建成了生態茭白種植基地。
“現在看來發展茭白是選對路了,各方面效益都挺好的。”肖百全說,自己的茭白田每畝可產6000-7000斤,目前市場批發價近2塊錢一斤,按這個行情,年兩季畝效益就可達2萬多元。據介紹,該基地夏季有可采收茭白200余畝,共采收茭白600噸左右,產值近200萬元。
肖百全的茭白產業不光富了自己,還輻射帶動了周邊群眾,產生了良好的社會效益。他的合作社通過生態種養、綜合開發方式,形成“合作社+基地+農戶(貧困戶)”的服務模式,帶動了不少貧困戶致富增收。目前,該合作社流轉貧困戶土地300余畝,每畝流轉費200-500元,常年為貧困戶提供施肥、灌溉、除草、收割等勞動就業崗位,帶動附近110余戶群眾年戶均增收5000余元。
“我家屋后面就有幾畝茭白田,我就近干活方便得很,干一天是100塊錢,一年下來能掙個8000多塊,活不重,也不耽誤照顧家里,對我來真是太好了。”程作芳是長沖村的貧困戶,她已經在茭白基地干了將近一年,雖然全家2016年就脫了貧,對于勤勞的程作芳來說,能在家門口找到合適的務工崗位,為家里增收貢獻力量,讓她很滿足。
隨著產業的發展壯大,肖百全非常注重在保證茭白質量、提高產品價值方面下功夫,從茭白采收、包裝到運輸,都嚴格按照標準,他還新建了500多立方米的冷庫,解決了茭白存儲難題,保證茭白賣得好,銷得更遠。
“茭白是優質無公害綠色蔬菜,深受市場青睞,具有良好的發展優勢。我鎮一直在探索推廣茭白種植,綜合利用茭鱔、茭鰍、茭鴨、茭魚等復合種養生態模式,促進茭農增收的同時,實現水質改善、生態功能恢復和產品效益同步提高,實現茭白產業生態效益、經濟效益雙豐收,造福本地群眾。”鄢崗鎮黨委書記趙大青介紹說。
核心提示:“4年前,鄢崗鎮還是遠近聞名的‘北大荒’——土地荒、經濟荒、人才荒、思想荒,但今天已經由‘北大荒’變成了‘北大倉’,未來鄢崗鎮還要把‘北大倉’變成‘北大行’。
吳剛說話的底氣,來自該鎮黨委書記趙大青2018年所創新的“名譽村長”選聘模式。3年的實踐證明,該模式有助于鄉村振興,能幫助村子解決大事、難事以及協調閑事。
稻田片片金黃、烏桕紅染山間、木籽如星空點綴,初冬時節,筆者走進商城縣伏山鄉里羅城—余子店烏桕谷,一幅幅色彩斑斕的自然油畫入目來,稻田里、田埂間,游客們正在用手機記錄這如畫美景。
“決勝2020”網絡主題活動河北站媒體采訪團走進石家莊市贊皇縣原村土布博物館。記者周國梁攝 近年來,在贊皇縣雪芹棉產品開發有限公司和原村土布專業合作社的帶動下,贊皇縣1300多名農民過上了好日子,帶動了周圍6個鄉鎮17個村貧困婦女共同致富。
7月28日下午,“鄉村振興看河南”采訪團來到商丘市城鄉一體化示范區賈寨鎮張莊、潘莊,走進美麗庭院,感受鄉村振興戰略實施以來發生的翻天覆地的改變。
草帽王村的人工湖7月29日上午,“鄉村振興看河南”采訪團走進“三櫻椒之鄉”——河南柘城,在辣椒主產區牛城鄉探訪產業振興帶來
7月27日,“鄉村振興看河南”采訪團走進河南省開封市祥符區,探訪祥符區在鄉村振興戰略中的“洋氣”和“土氣”,感受黨員干部在實行這個戰略中的群眾路線。
2018年,剛大學畢業的信陽女孩郭富丹做了個讓所有人都意想不到的決定:回到家鄉浉河區董家河鎮找工作,“對于很多農村的孩子來說,上大學是脫離農村去大城市的契機,所以很多人不理解我的決定,甚至覺得農村又破又窮哪有什么工作機會。”
從上世紀八九十年代開始,大別山深處的信陽商城縣,人口逐漸外流:全縣80多萬人口,27萬人外出務工;近10年,考出去的大學生有6萬人以上。
聽說家鄉現在街道整潔,村里的孤寡老人不僅衣食無憂,還有志愿者義務照顧他們的生活起居,這勾起了多年在上海做生意的余珍述心中的那份鄉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