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11月29日16:04 來源:央視新聞客戶端
位于青海省海西州都蘭縣熱水鄉的熱水墓群,于1982年發現,是公元6至8世紀的重要墓葬群,其中編號為“血渭一號墓”是規模較大的一座墓葬。2018年,熱水墓群發生被盜事件,涉案文物達到646件。同年,經國家文物局批準,由中國社會科學院考古研究所和青海省文物考古研究所組成聯合考古隊,開始對被盜的“2018血渭一號墓”進行搶救性發掘。經過近三年的發掘,這座大墓已經出土了各類文物1000余件。最近,考古人員又獲得了重要發現。
“五神殿”墓室結構 印證史料記載
考古工作者在“2018血渭一號墓”的發掘過程中,發現墓葬為木石結構多室墓,由地上和地下兩部分組成。地上為墓園建筑,這在熱水墓群是首次發現。
地上墓園平面呈方形,由塋墻、祭祀建筑,以及封土和回廊組成。而地下墓室結構復雜,且規模較大。
青海省考古研究所館員 甄強:這個墓室主要都是磚木混合結構,然后都是石砌的基礎,石砌的四壁,然后里面然后都是用祁連圓柏搭建的木結構。就是說我們這個墓葬,大概可能處于中唐時期,然后它這個木結構跟中原地區就是那種斗拱結構比較相似。
考古人員介紹,大墓由墓道、殉馬坑、照墻、甬道和墓室等組成,而墓室的結構和史料記載的“五神殿”結構相吻合。
青海都蘭熱水聯合考古隊 石晶:主墓室的發掘過程中,我們發現了有主墓室,南北兩個側室,正好符合古書記載的五神殿墓室。截至目前,在青藏高原,我們墓葬發掘過程中,它的體系最為清晰,結構最為完整,等級也是非常高,是一個高規格的墓葬。
出土文物證實絲綢之路青海道文化交流
雖然目前還不能最終確定“2018血渭一號墓”墓主人的身份和熱水墓群的性質,但是依據大量出土文物顯示出來的文化元素,考古專家已經證實,青海都蘭是絲綢之路青海道東西方文化交流的一個節點。
考古人員對“2018血渭一號墓”部分出土文物進行了年代測定,同時結合出土文物的特征,初步判斷這座大墓的年代是在8世紀中期左右,也就是唐代中期。工作人員在整理文物過程中發現,不少文物的圖紋樣式、工藝風格不僅有中原文化元素,還有明顯的西方文化特征。
青海省考古研究所館員 甄強:這些出土遺物它既有唐吐蕃時期,當時青藏高原區域的主要風格,然后也可以看出它受到了當時就是唐中原地區以及中亞、波斯、粟特一些金銀器風格的影響。
而一些出土的絲織物,從紋樣到工藝,更是體現了中西文化結合的特征。
中國社會科學院考古研究所 韓建華:發現有葡萄紋,因為我們知道葡萄是外來的一種水果,而這種紋樣在織物里面出現,那就更說明這個一個是外來文化因素對這個地方的影響,但是它織物里結構和工藝是咱們中原的特色,所以就是說我們在吸收外來文化因素,創造一種新的樣式。說到葡萄紋的樣式,我們在墓葬里面還發現了葡萄籽,所以就說這地方當時的貿易往來是非常發達。
青海省都蘭縣地處柴達木盆地東南隅,蒙古語意為“溫暖的地方”。歷史上有多個民族曾生活在這里,都蘭熱水墓群,經過近40年的考古,已發現數百座古墓葬。考古專家介紹:從北朝至隋唐時期,青海道是絲綢之路上的一條重要干線,都蘭熱水墓群的考古發現,對研究絲綢之路交通史、物質文化交流史等都具有重要價值。
中國社會科學院考古研究所 韓建華:這一系列元素說明這個都蘭是當時絲綢之路青海道上一個重要的節點,就是一個東西文化交流的中轉站。
(編輯 陳卓然)
《淅川下王崗:2008-2010年考古發掘報告》29日首次發布。這是河南省淅川縣下王崗遺址出土的龍山文化時期銅矛(資料照片)。
(記者 孫自法)“加強國際學術交流和合作,推動二里頭遺址考古和夏文化研究走向世界、融通國際”“下一步要按照世界遺產的標準,做好二里頭考古規劃”“二里頭遺址考古迫切需要加強力量擴大規模,發掘更多夏文化的信息和證據”…… 陳星燦研究員主持座談會。
一個“開箱”視頻火了 報考北大考古學專業的 湖南耒陽留守女孩鐘芳蓉 收到了來自半個考古圈送上的 沉甸甸的50斤重的禮物 ↓↓↓體驗開箱的快樂 據了解,鐘芳蓉收到了
據不完全統計,已有多個省市考古圈聯動,為鐘芳蓉送去祝福↓↓↓四川省文物考古研究院@考古君:贈江口沉銀三件套 《江口沉寶》文物圖錄+定制版手鏟+同款沖鋒衣 甘肅省文物考古研究所@甘肅考古:贈《早期秦文化系列考古報告之二:清水劉坪》《西戎遺珍:馬家塬戰國墓地出土文物》一本
近日,湖南留守女孩鐘芳蓉以文科676分的成績報考北京大學考古專業一事引發關注。四川省文物考古研究院@考古君:贈江口沉銀三件套 《江口沉寶》文物圖錄+定制版手鏟+同款沖鋒衣
5月18日,河南省委常委、宣傳部長江凌到安陽市調研,并主持召開殷墟文物保護工作座談會,強調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重要指示批示和講話精神,貫徹落實全省文化旅游大會精神,加強規劃編制,突出力量協同,深化文旅融合,高水平推進殷墟考古研究和遺產保護展示利用。副省長何金平出席座談會,中國社科院考古研究所安陽工作站、部分省直單位和安陽市負責同志參加座談會。
據介紹,2018年11月14日,寶雞高新區東沙河西岸的旭光村發現了一件西周青銅提梁卣,寶雞市考古研究所受寶雞市文物局指派迅速趕赴現場調查,發現該銅卣出自一座墓葬。本次考古出土的211件(組)各類文物中,有瓷、陶、青銅、金、玉、骨、瑪瑙、綠松石等,其中原始瓷器1件,陶器15件,青銅禮器10件(其中有銘文4件),青銅車馬器138件,玉器27件,瑪瑙串飾5件(組),雜器15件(組)。
” 位于濟源市的柴莊遺址,總體面積30多萬平方米,是一處商代晚期至西周早中期的一個聚落遺址。在遺址中部的商代晚期聚落中,考古人員發現了兩處墓葬區,一個夯土基址,數個牲畜祭祀坑和一個人祭坑。
洮河流域齊家坪主要農作物:A.粟;B.黍;C.小麥;D.大麥; E.豇豆屬;據初步統計,2019年中國開展中外聯合考古項目46項,包括赴外考古項目38項,外國考古團隊在中國境內合作考古項目8項;延續性項目33項,新開展項目13項;涉及亞洲、非洲、歐洲、美洲20多個國家,40余家國外科研機構、博物館、大學等。
8月27日下午,由河南省文物局、河南省文物考古學會聯合主辦的“追跡文明——新中國河南考古七十年展”,在鄭州博物館開幕。展覽共分“證史探源——河南考古助力國家重大課題”、“啟封文明——河南考古七十年重大發現”、“惠及民生的河南考古”、“走向未來的河南考古”等四大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