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成人自产拍免费视频,中文精品字幕电影在线播放视频,亚洲自国产拍,欧美 国产日韩 综合在线

新聞中心 > 融媒熱頭條 > 正文

洞庭人家 幸福轉身(走向我們的小康生活)

2020年12月07日12:21  來源:人民日報

5034

  金色余暉中,船從沅江與西洞庭湖交界處順堤向東,蘆葦搖曳,水波蕩漾。

  這里是位于湖南省漢壽縣的西洞庭湖國家級自然保護區,這塊300多平方公里的濕地,是東亞候鳥遷徙路線上的主要棲息地之一。

  曾經,違法挖砂、過度捕撈、圍湖造田、污水排放,洞庭湖生態遭受嚴重傷害。近年來,湖南通過全面系統治理,洞庭湖生態不斷好轉,湖區群眾不僅從好生態中獲益,也更懂得呵護來之不易的好生態。

  劉克歡:從村民到志愿者

  洲灘上,蘆葦風中舞蹈,大地野草枯黃,先期抵達的候鳥,在空中結伴飛舞。

  “大家再仔細找找,把殘留漁網、塑料袋清理干凈,確保越冬候鳥安全。”11月6日,在西洞庭湖國家級自然保護區半邊湖,劉克歡帶領20多名志愿者清理雜物,為即將到來的天鵝、黑鸛、白鶴、白琵鷺、斑背潛鴨等珍稀候鳥創造好的生活環境。

  今年56歲的劉克歡,是巖汪湖鎮巖汪湖社區的村民,也是漢壽縣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西洞庭湖環保志愿者分隊隊長。如今,劉克歡是周邊赫赫有名的“護鳥隊長”,而之前,他卻是因“能捕魚、能抓鳥”出名。

  劉克歡家祖祖輩輩打魚。打了幾十年,前些年發現湖里魚少了,漁民為了多捕魚,拖網、電網……什么招都用過。“有些捕魚網網眼很小,把小魚小蝦都給捕了,破壞性很大。”

  七八年前,劉克歡主動拆除了湖中圍欄、圍網,收起打鳥工具。在保護區外的方嘴村承包了110多畝水塘,搞起了生態養魚,以喂草為主,輔以少量飼料。“一畝水面就投200尾,和自然狀態差不多。雖然賺得少,但對水體破壞小,心里踏實!”劉克歡說,“人不能吃掉子孫后代的飯,眼看洞庭湖生態越來越好,我和那些從小一起打魚的老伙計,心里高興!”

  2015年,在保護區指導下,西洞庭湖濕地環保協會成立,劉克歡當選會長。他自費買了一條船、一輛皮卡,帶領志愿者打撈湖面垃圾、制止非法捕撈、勸阻偷獵鳥類行為。在劉克歡的帶動下,已有400多人加入了西洞庭湖環保志愿者分隊,其中七成是退捕漁民。

  曾慶武:蘆葦工變身護魚人

  早上9點不到,曾慶武和同事一起坐上船,20多分鐘后就到了保護區的半邊湖監測站,開始一天的巡護。

  “在這里,漁獵等行為是嚴格禁止的,我們要在濕地里巡查,尤其要嚴防偷捕偷獵的。”46歲的曾慶武這樣介紹自己的工作。

  曾慶武在洞庭湖的蘆葦蕩里收割了20多年蘆葦。隨著環保要求逐漸提高,洞庭湖周邊地區造紙行業退出,蘆葦沒了市場。“最后一次收割蘆葦是2017年冬天。”曾慶武說。

  今年初,保護區公開招聘40名協管員,曾慶武因為年輕力壯、地形熟、人頭熟,成了協助保護區綜合執法大隊濕地保護巡護的一名協管員。

  為了提高濕地保護效率,漢壽縣2016年在保護區成立了綜合行政執法大隊。“雖然保護區財政緊張,但我們還是全力支持加大執法力度,確保相關政策在西洞庭湖落實到位。”保護區管理局黨組書記鐘麗琴說。

  曾慶武和5名協管員一起,監測7萬多畝水面,勸阻、制止違法行為,救助受傷水鳥。“現在不捕魚,是為了子孫后代有更好的生態——每次遇到捕魚的人,我都這么告訴他們!”曾慶武說。

  肖傳久:老漁民成了新工人

  見到肖傳久時,他正在漢壽縣高新區子明機械的生產車間組裝混凝土攪拌車上的托輪。

  “慢慢適應了,技術也學會了。”洲口鎮的退捕漁民肖傳久坦言,“在車間里什么都得按點來,一開始憋得慌,總覺得不如打魚自在。”

  肖傳久今年60歲,從小跟著父母在洞庭湖上打魚。“湖就是漁民的故鄉。年輕時打魚,一網下去幾百斤,魚掛網上滿滿當當;后來,洞庭湖的魚越打越少,一網十幾斤,甚至只有幾斤……”

  肖傳久清楚地記得最后一次打魚的場景,“2019年8月30日,下午3點多下網,次日凌晨3點收網,收了十幾斤雜魚,趕早市賣掉了。”

  當年9月初,在村里的大喇叭中,肖傳久聽到了“禁漁十年”的消息。交了船和網,政府給交養老保險,按說60歲就可以領養老金,可肖傳久不甘心就這么閑著,“你看我身體好著呢。”

  聽說縣里免費辦退捕漁民技術培訓班,肖傳久第一個報名。在縣里專門組織的退捕漁民招聘會上,肖傳久遇到了現在打工的企業。“我們招了不少大齡漁民,作為縣里的企業,應該做點貢獻。”企業負責人說。

  漢壽縣有1300多名持證漁民。禁捕退捕以來,針對有就業意愿的漁民,縣里組織專門的技能培訓班,舉辦了4場漁民專場招聘會,800多名漁民實現就業,還有23名退捕漁民自主創業。對一些大齡無技能漁民,縣里還設置了300個公益性崗位。

  “我們把招聘會開到鎮里,把崗位送到漁民家門口,安排專車送漁民到高新園區企業參觀,現場感受車間環境,了解工作內容,與企業面對面對接崗位。”漢壽縣人社局工作人員王見介紹。

  “一個月保底2600元,吃住都在廠里,多的時候能拿3000多元,不用風吹日曬,感覺很好。”肖傳久很知足,“只要廠里需要,身體好,我想在廠里一直干下去。”

  “全面建成小康社會,一個也不能落下。通過采取多種措施,確保全縣的退捕漁民每家至少有一人上崗就業。”漢壽縣委負責同志說。

文章關鍵詞:洞庭湖 托輪 漁民 小康生活 漢壽縣 打魚 白琵鷺 收割 巡護 協管員 責編:王江龍
5034

相關閱讀 換一換

  • 岳陽治水添彩“巴陵勝狀”

    湖南省岳陽市東風湖,昔日的“黑臭水體區”已變身為“城市美景帶”(11月10日手機拍攝)。2017年起,岳陽市多部門聯合執法,一舉關停了包括華龍碼頭在內的長江干流、洞庭湖沿岸116處砂石碼頭堆場,并回填土方、植播草皮,復綠42.3萬平方米。

  • 習近平與湖南的故事

    【學習進行時】9月16日,習近平總書記赴湖南考察調研。”  扶貧工作正如習近平所說,要堅持因人因地施策,因貧困原因施策,因貧困類型施策,區別不同情況,做到對癥下藥、精準滴灌、靶向治療,不搞大水漫灌、走馬觀花、大而化之。

  • 國家防總將防汛Ⅱ級應急響應調整至Ⅲ級

    記者30日從應急管理部獲悉,長江中游干流蓮花塘、洞庭湖城陵磯水位當日退至保證水位以下,至此,長江、淮河、太湖主要控制站全部退至保證水位以下,且仍在回落,主要防洪工程未發現重大險情。

  • 長江第3號洪水安然通過三峽大壩

    7月29日14時,三峽樞紐入庫流量退至34000立方米每秒,長江2020年第3號洪水已安然通過三峽大壩。據長江電力網消息:7月29日14時,三峽樞紐入庫流量退至34000立方米每秒,長江2020年第3號洪水已安然通過三峽大壩。

  • 去洞庭“心腹之患”須治“軟腳堤壩”

    洞庭湖蓄納湘江、資江、沅江、澧水四條大河,通過松滋、藕池、太平、調弦四口吞吐長江,是我國第二大淡水湖,同時也是全國治水的重點、難點。6月底至今,多場特大暴雨引發汛情,記者在洞庭湖區抗洪搶險一線采訪了解到,洞庭湖防洪體系中,沙質“軟腳堤壩”普遍存在堤身、堤基滲漏嚴重等問題,是防汛抗洪的突出“軟肋”。

慢新聞

網傳四川音樂學院封校?川音:假的! 網傳四川音樂學院封校?川音:假的!

推薦視頻

i新聞

新聞推薦

網站簡介 | 版權聲明 | 廣告服務 | 聯系方式 | 網站地圖

Copyright © 2012 hnr.cn Corporation,All Rights Reserved

映象網絡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