映象網快訊(記者 阮海峰/文 段晉哲/圖)“質量就是效益,要讓河南的農產品品質更加完美,夠滿足不同人群的需求,產生更高的價值。”11月1日,黨代表、河南科技學院生命科技學院副院長茹振鋼表示,下一步的工作重點就是在小麥品種質量上面下工夫,穩量增質。
“在謝書記的報告中,對我們農業科技方面做了很重要的闡述,聽了報告以后我覺得講的很實在。”茹振鋼說,以前河南農業取得了非常巨大的成果,產量穩定提升,農業為其他各方面,特別是對河南的大戰略奠定了基礎,下一步的工作重點就是要穩量增質,也就是穩定數量,增加質量。
茹振鋼表示,報告中提出,建設現代農業強省。推進糧食生產核心區建設,落實藏糧于地、藏量于技戰略,大力實施高標準良田“百千萬”建設提升工程,加強農田水利建設,提高機械化、科技化水平,突出發展優質小麥,促進糧食綠色高產高效,承擔好保障國家糧食安全的政治責任。
他說,我們要在小麥品種質量上面下工夫,質量就是效益,要讓我們的農業產品品質更加完美,夠滿足不同人群的需求,產生更高的價值。
此外,在農業生產中的原料生產安全也是茹振鋼所關注的,“小麥越高產越容易出現一些病蟲害,怎么能實現不用打藥就能將病蟲害降到最低程度,這就需要我們去培育出那些可以抗病抗蟲的小麥品種。”
在這方面在省委省政府的關心支持下,科技廳、農業廳的大力支持下,我們已經做了很多工作,培育出了很多抗病抗蟲的小麥品種。這些小麥品種會即將投入生產,為我省的糧食產量提供支撐,讓河南的農業產品走向全國。
據悉,茹振鋼是河南省小麥抗病蟲育種首席專家,其培育的小麥品種“矮抗58”播種面積占全國小麥播種總面積的十分之一,國人吃的每8個饅頭中,就有1個來自“百農矮抗58”,被稱為“黃淮海第一麥”。2014年,茹振鋼因在小麥育種上的杰出貢獻,獲得國家科技進步一等獎。
昨日,記者從河南科技學院獲悉,國家科技進步一等獎獲得者、河南科技學院教授茹振鋼再獲嘉獎,為表彰他的團隊在“百農矮抗58”小麥育種上所斬獲的巨大成就,該校大手筆拿出260萬元重獎科技功臣。
中國人吃的每4個饅頭中,就有一個來自河南,每8個饅頭中,就有1個來自他培育的小麥品種……他就是河南科技學院教授、著名小麥專家茹振鋼。目前,茹振鋼正在培育的雜交小麥,經全國聯合攻關已經取得突破,很快會大面積推廣。
茹振鋼是河南科技學院生命科技學院教授、河南省雜交小麥工程技術研究中心主任、河南省小麥抗病蟲育種首席專家。
茹振鋼教授是河南省小麥抗病蟲育種首席專家、河南省優秀專家、全國杰出專業技術人才、享受國務院特殊津貼專家。茹振鋼教授在小麥高產優質育種、高光效育種和雜交小麥品種創育方面做出了一系列的重要貢獻,2014年受到河南省人民政府通報嘉獎,并榮獲省政府最高科技獎—河南省科技杰出貢獻獎。
9月23日,河南省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廳傳來喜訊,22日在北京舉行的第五屆全國杰出專業技術人才表彰大會上,河南科技學院茹振鋼教授、河南大學宋純鵬教授當選“全國杰出專業技術人才”, 河南農業大學、許繼集團……
剛獲得“最美新鄉人”稱號的國家小麥工程中心客座研究員茹振鋼近幾日工作十分繁忙,由他主持的雜交小麥研究取得了重大突破,正快速進入示范應用階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