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哪里可以買到靜注人免疫球蛋白?”
近日,有些老百姓把丙種球蛋白當成新冠的救命藥瘋狂搶購,多個城市出現“求購丙種球蛋白”熱,導致這一藥物的需求量激增。日常一瓶球蛋白的進貨價約300多元,但目前個別市場終端銷售價可高達上千元,甚至有達到1700元一瓶的。
原本出廠價300多元,有些地區被炒至上千元
據報道,一位曾經代理過球蛋白的渠道商對記者表示,球蛋白可以起到增強免疫作用,該產品在發達國家應用較普遍。但在新冠疫情出現之前,該產品在中國的使用率并不高,主要是市場教育不足。鑒于中國使用率不高,一些進口球蛋白在中國的銷售價一度出現倒掛情況,即價格低于在發達國家銷售價的。不過,近期以來,隨著奧密克戎感染人數增加,球蛋白隨之“出圈”,市場的認知度大大提高。
“原本球蛋白全國三分之一的銷售市場,主要集中在廣東,尤其是廣東的潮汕地區。作為被政策嚴格管制的藥品,日常出廠價300多元一瓶,藥店零售價在450元左右。近期在一些地區,該藥品被爆炒至上千元,除了跟疫情帶來的需求量大增有關外,一些渠道商也在囤積炒作,尤其是近半個月以來,市場囤積的現象有抬頭趨勢,這種囤貨一定程度也加劇了市場供應緊張。另外,在囤積過程中,一些渠道商也會層層加價,一層可能加價50%后再進行轉讓。”上述渠道商對記者透露稱。
“目前國內可以生產球蛋白的企業并不少,球蛋白主要的生產原料是血漿,雖然血漿產量每年都在增長,但增加的量仍有限。因為疫情原因,球蛋白市場需求大增,但對于企業而言,短期內要擴產并不容易,因為除了受制于原料供應緊張外,該產品生產難度也頗大。”有球蛋白生產企業人士對記者表示。
醫生:
可提升免疫力,但不是專門針對新冠
那么注射免疫球蛋白究竟能否預防或者治療新冠?
記者以患者身份咨詢浙江省人民醫院感染科主治醫師,其表示,靜注人免疫球蛋白醫學上簡稱丙球,免疫球蛋白可以提升免疫力,但不是專門針對新冠的,也沒有預防作用,預防傳染病還是要接種疫苗。而普通型和輕型新冠患者根本用不到丙球,不需要囤。“一般一些免疫性疾病會用到免疫球蛋白,或者嚴重感染,炎癥因子風暴的時候。”
成都京東方醫院血液內科副主任劉芳在公開平臺介紹,丙球是從健康人血漿中提取的免疫球蛋白,通過抗原抗體結合(被動免疫)中和病原體,具有廣譜的抗病原菌感染的作用。然而,丙球在體內的半衰期僅2周左右,因此單次低劑量(一次2-4支,5-10g)注射,很難達到強效而持久的作用。
針對病原學的高效價免疫球蛋白,短期內大量輸入有明確的抗感染效果,比較成熟的有巨細胞病毒(CMV)免疫球蛋白、乙肝免疫球蛋白、破傷風免疫球蛋白等,帶狀皰疹免疫球蛋白等。
劉芳表示,從康復者提取血漿用于治療感染中的患者也是參考這個原理,但血漿中的特異性免疫球蛋白濃度有限,去年BMJ(《英國醫學雜志》)發表了循證對照研究結果,證明康復者血漿無效,原因可能是效價不夠。如果能從康復者血漿濃縮高效價免疫球蛋白,則效果更佳。“希望針對新冠的特異性免疫球蛋白早日上市。但是不管怎樣,都不要把血制品當成保健品。”劉芳說。
專家緊急呼吁:
留給真正有需求的患者
對此,華中科技大學同濟醫學院附屬同濟醫院副主任藥師付偉、主管藥師李夢和重癥醫學科主任醫師嚴麗呼吁,丙種球蛋白屬于血液制品,使用不當會帶來不少的副作用,且該藥無法像退燒藥那樣擴大產能,在供不應求的特殊時期,應嚴格控制使用,將它留給真正有需求的患者。
丙種球蛋白又叫免疫球蛋白,治療中應用的注射用丙種球蛋白(也稱靜注人免疫球蛋白)是從健康人群的血漿中提取制備而成的。作為一種非特異性免疫增強劑,一般用來治療原發性免疫球蛋白G缺乏癥、繼發性免疫球蛋白G缺陷病、自身免疫性疾病等。
值得注意的是,靜注人免疫球蛋白并非COVID-19人免疫球蛋白,不是新冠患者特異性治療藥物。
丙種球蛋白對正常人體免疫力提升作用有限,普通健康人群免疫水平正常,使用免疫增強劑無法進一步提升,而盲目補充外來免疫球蛋白,會剝奪自身免疫系統建立戰斗“記憶”及產生抗體的機會。
同時,丙種球蛋白為血液制品,雖然經過嚴格篩查,但不能百分百排除感染乙肝、艾滋等血液傳播疾病的可能。因此不建議普通人群使用丙種球蛋白預防新冠。
另外,丙種球蛋白在輸注過程中可能出現頭痛、心慌、惡心、皮疹等不良反應,可能與輸注速度過快或個體差異有關。常見不良反應包括頭痛、寒戰、發熱、疼痛、乏力、背痛、惡心、嘔吐、腹痛、腹瀉、輸液部位反應、皮疹、瘙癢、蕁麻疹、高血壓、低血壓、心動過速等。
現有證據僅支持在出現兒童多系統炎癥綜合征(MIS-C)的新冠危重癥患者中使用丙種球蛋白,沒有充分的證據支持丙種球蛋白能夠治療新冠。國內外(包括世界衛生組織、美國國立衛生研究院、國家衛生健康委、國家呼吸醫學中心、北京協和醫院等)權威診療方案均未推薦將丙種球蛋白作為治療新冠患者的治療藥物,現有研究也表明接受丙種球蛋白治療的新冠住院患者死亡率無明顯下降。
因此,同濟專家強調,盡管丙種球蛋白是臨床上較為熟知的調節機體免疫功能的藥物,但并不能預防或治療新冠。
更多關注
網傳服用布洛芬或導致死亡?
專家:不會引起感染加重或致死亡
“發燒”對于新冠病毒感染者來說,是一個相對普遍的癥狀。北京協和醫院藥劑科主任張波介紹,當患者體溫高于38.5℃時可以使用解熱鎮痛藥來緩解癥狀,公眾常用的兩款解熱鎮痛類藥物是“布洛芬”和“對乙酰氨基酚”,作為對癥治療藥物,他們的解熱鎮痛效果都快速有效。
張波:一般來講,我們用一到兩天把發燒疼痛控制后,就可以停藥了,這種藥是不需要長期使用的。選擇一種解熱鎮痛藥就可以,不建議使用多種解熱鎮痛藥,因為很多解熱止痛藥含有的成分都是相同或類似的,就會導致藥物過量的情況。
近日,退熱藥物“布洛芬”被推上了輿論的風口浪尖。有國際期刊顯示,服用布洛芬可能導致死亡,這個消息是否屬實?張波回應,這篇文章發表于2020年3月,作者推測布洛芬會提高血管緊張素轉化酶水平,這種酶和新冠感染有一定關系,作者據此推測布洛芬可能會引起新冠的嚴重程度加重或死亡。
張波:世界各國,包括世界衛生組織也組織了相關的專家進行了論證,認為布洛芬在對新冠引起的癥狀治療是安全有效的。隨后一系列的研究,包括大規模的隊列研究,也證實了包括布洛芬在內的非甾體抗炎藥不會引起新冠病毒感染的加重或者導致死亡,世界上各個國家都是把布洛芬作為解熱鎮痛的藥物用于治療。
提前使用抗生素能否防感染防重癥?
專家:抗生素對治療病毒性感染無效
在一些縣城和鄉鎮,群眾感染新冠病毒后希望能夠快速康復,個別診所會選擇抗病毒加抗生素聯合使用。那么,提前使用抗生素是否有必要,能否起到防感染防重癥的作用呢?張波表示,新冠病毒是病毒性感染,抗生素對于治療這種病毒引起的感染是無效的。
張波稱,“在臨床中我們會發現,有些患者合并細菌感染,或者說新冠引起的繼發細菌感染,在這種情況下,我們是可以選擇抗生素或抗菌藥物的。當然這要經過嚴格評估,包括血常規檢查、影像學檢查等,之后再選擇抗菌藥物,我不建議把抗菌藥物作為新冠治療預防或者主要的治療病毒的藥物。”
患者應怎樣合理用藥?
專家:輕型患者首選口服給藥
對于新冠病毒感染者來說,怎樣的用藥方式更加合理科學?張波介紹,藥物的給藥途徑有多種,包括口服給藥、注射給藥等。總的原則是“能口服就不肌肉注射,能肌肉注射就不輸液”。對于輕型患者的對癥治療,首選口服給藥。
張波:對于一些門診或輕型的患者,比如解熱或者鎮痛,選擇口服藥物就可以控制住了。對于嚴重的急性病人、昏迷的病人或者是住院病人,病情危重的情況下,我們才考慮靜脈輸液的方式,這樣能夠很快緩解危重病人的病情。輸液這種醫療途徑是我們用于搶救危重病人時候的一種選擇。
新冠病毒感染沒有“特效藥”!丙種球蛋白不宜自行使用
新冠病毒感染沒有“特效藥”!丙種球蛋白不宜自行使用【科學防疫小貼士】(77)
三亞18萬天價酒店一房難求 “陽康”扎堆
男子高2.89米成世界上最高的人
球蛋白“一瓶難求”?提高抵抗力該怎么吃?營養專家這樣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