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拿著結婚證,還要去開一個證明,證明結婚證是真的;應聘找工作,要開具人品證明……一些無謂的證明,為辦事平添煩惱。去年9月,我省啟動“減證便民”行動,
拿著結婚證,還要去開一個證明,證明結婚證是真的;應聘找工作,要開具人品證明……一些無謂的證明,為辦事平添煩惱。去年9月,我省啟動“減證便民”行動,全面清理煩擾企業和群眾的“奇葩”證明、循環證明、重復證明等無謂證明。(7月24日 荊楚網)
在“奇葩證明”的背后,基本都有權力邊界不清晰、“衙門作風”、信息不共享等問題的影子。可以說,每一項“奇葩證明”的出現,也都會因為政府部門的不作為、慢作為、亂作為而讓人民群眾倍感煩惱。因此,人民群眾對治理“奇葩證明”的呼聲一直經久不息。
那么“奇葩證明”問題到底能不能徹底根治?答案是顯然的。“奇葩證明”頑疾之所以久治不愈,關鍵在于簡政放權的力度不夠。換句話說,有關部門缺乏向自己開刀的勇氣。縱使是出現了問題,這些部門也僅僅是當作個案去處理,而不是去深入觸碰現象背后的懶政思維。事實上,但凡是在治理“奇葩證明”上成績顯著的地方,其為政的理念是健康向上的。
所以,當啟動“減證便民”行動后,127項人民群眾意見頗大的證明項目被取消,這自然就得到了人民群眾的擁護和支持。更為重要的是,此項措施涉及面廣,改革力度大,在很大程度上切割了傳統的固有利益藩籬,這是切切實實轉變政府職能的體現。通過這項舉措,極大地激活了市場活力和社會創造力,并有效提升了政府的治理能力。
當然,作為政務改革的一部分,簡政放權理應在動態指標中接受評價。一下子精減127項證明,整改成效初顯。但同時也應清醒地看到,由于在思想認識、管理理念及方式上存在差異,有些部門的“奇葩證明”很可能還會換個“馬甲”繼續存在。這就需要逐步往評價體系中添加新的內容,從而真正做到與時俱進。只有如此,才能讓簡政放權改革有內涵、有品質。
總之,向“奇葩證明”開刀,既是在讓簡政放權落到實處,也是在讓領導干部的改革擔當體現在處理復雜問題上。從大刀闊斧地進行自我革命中可以看出,“減證便民”行動是在較真碰硬,是在進一步壓縮“任性”懶政的生存空間。相信有了這種正確政績觀的引導,接下來的改革還會更加務實、更加深入人心!(趙耀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