映象網訊(首席記者 梁新慧) 1962年10月出生于河南汝陽,1983年7月畢業于西北工業大學航空發動機專業,當年9月獲碩士學位。現任中國空空導彈研究院研究員、副院長、總設計師。為我國空空導彈武器裝備從第三代到第四代的跨越做出了突出貢獻。
昨日,2013年中國科學院和中國工程院院士增選結果分別發布。研制新型空空導彈、新晉為工程院院士的樊會濤,雖然正在北京出差,昨晚8時仍抽出時間接受了東方今報記者電話采訪。
“榮譽是我們導彈研發團隊的”
“我也是今天才知道正式當選中國工程院院士的,除了高興,內心還很不平靜。”19日晚,樊會濤和東方今報記者談起了他的當選感受,“我們研制的第四代空空導彈,縮小了和國際的差距,達到了國際先進水平。我想,這應該是我入選院士的根本原因。其實,我背后是一個研發團隊,工作是大家一起干的,我獲得榮譽,只是這個團隊的一個代表。”
扎根洛陽27年研究空空導彈
今年51歲的樊會濤與空空導彈結緣,始于一連串的偶然。報考大學時,他連專業都沒有填寫,便被錄取到西北工業大學航空發動機專業。由于家在河南,1986年大學畢業時,他希望能夠回到家鄉,于是便來到了位于洛陽的中國航空工業集團公司空空導彈研究院,這一來便沒有再離開。
提起導彈,大家感到既熟悉又陌生,而對于樊會濤來說,他天天和空空導彈打交道。
樊會濤說,導彈分戰斗導彈和戰術導彈。戰斗導彈可以攜帶核彈頭,打得非常遠,如洲際導彈。戰術導彈則是在戰術這個級別,范圍小一些,空空導彈是其中一種,“是在空中發射打擊空中目標的導彈,是奪取制空權的主要武器”。
10年研制出第四代空空導彈
樊會濤介紹,從第三代到第四代空空導彈研制成功,他們用了10多年。“美國、俄羅斯研制新一代導彈也用了10年,目前,世界上能自主研制出第四代空空導彈的國家,加上中國不超過5個”。
“導彈都不大,必須在殲擊機上,殲-10是我國典型的戰斗機,設計初衷就是為了奪取制空權,有點像美國的F-16。”樊會濤說,戰鷹必須要有利爪才能成功,而利爪就是空空導彈。目前,殲擊機可攜帶多枚空空導彈,可同時攻擊多個目標。
無線電、自控人才都能研發導彈
中國非常重視空空導彈研發工作,目前新一代已著手在做,不一定是第五代,但肯定是一種新的型號。
樊會濤還透露,其實,研發空空導彈是個系統工程,直接參加的單位就有幾百家,多達上萬人。如何才能從事導彈的研發工作?“大學學工科的專業,到我們這兒都有用。無線電、計算機、工程學、自動控制、機電等專業的人才都需要”。
權威發布
2013年院士增選中科院53名 工程院51名
兩院院士增選每兩年舉行一次,19日,2013年兩院院士增選結果分別發布。
中國科學院增選53名新院士,他們平均年齡54歲。至此,中科院院士達750名。
中國工程院增選51名新院士,新院士中年齡最大的是“蛟龍”號載人深潛器總設計師、77歲的船舶設計制造專家徐芑南,年齡最小的48歲,平均年齡56.9歲。至此工程院院士總數達到807人。
此外,中科院增選9名外籍院士,其中諾貝爾獎獲得者1名。工程院新增6名外籍院士。據新華社
相關新聞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