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太行山深處,有一個叫裴寨的小山村,經過脫貧攻堅,這個曾經的貧困村搖身變成現在的富裕文明村。今天的攻堅之星,我們就來認識帶領大伙脫貧致富的帶頭人——河南省輝縣市裴寨村黨支部書記裴春亮。
洋氣的T臺、身穿最新款衣服的模特,這一幕不是發生在北上廣等大城市,而是太行山深處的一個小山村。在河南省輝縣市裴寨村的服裝產業園,每逢新款服裝上市,都會舉辦一場時尚大氣的T臺秀。
河南省輝縣市裴寨村黨支部書記 裴春亮:
除了咱們這個服裝產業,我們現在還有大棚蔬菜,鄉村旅游,紅薯酸辣粉,通過這一系列的產業,我們現在已經紅紅火火發展起來。
別看現在的產業搞得紅紅火火,可在十幾年前,裴寨村還是一個窮得叮當響的小山村。當時全村一半以上是貧困戶,年人均收入不足1000元。
河南省輝縣市裴寨村黨支部書記 裴春亮:
(當時)我們村里邊,大多數人住的都是土坯房,土窯洞,可能就那么三戶兩戶的(有)像樣的房子,整個我們村里邊可以說五、六年都娶不上一個媳婦兒。
在大伙兒的共同推舉下,在外面闖蕩成功的裴春亮,當選為村里的村主任 。上任后他發現村里之所以窮,主要是沒有產業。經過調研,2013年,裴春亮決定利用村里荒山荒坡多、離縣城近的優勢,發展大棚蔬菜。但在當時,卻有一個最大的攔路虎。
河南省輝縣市裴寨村村民 裴龍義:
我們這兒十年九旱,種地的都知道,種菜比種地更費水,沒水根本就種不成菜,水從哪里來呢?
村民的疑慮也是裴春亮最擔心的地方,他琢磨來琢磨去,決定帶領村民修水渠,把100公里外水庫的水引進村里,同時還在水利專家的指導下,建蓄水池收集雨水,以此來保證蔬菜大棚的用水。然而,新的問題又出現了。
河南省輝縣市裴寨村村民 裴龍德:
這大棚是建起來了,一個棚一年幾千斤的產量,產量這么大,這個將來賣給誰?賣到哪兒?價錢能賣個啥價?這個是俺們老百姓最操心的事。
為了解決這個問題,裴春亮拿出自己的存款,為打開蔬菜銷路想了一個絕招。
河南省輝縣市裴寨村黨支部書記 裴春亮:
我(一年)出4萬塊錢廣告費,到109國道上做了一個大廣告牌,為推動(解決)我們這個銷售難的問題,起了大作用了,誰也想不到說太行山里邊能種蔬菜。
銷路逐漸打開了,裴寨村的大棚蔬菜成了市場上的搶手貨。目前,村里的大棚已經發展到1500多畝,帶動周邊1200多人實現增收致富。把本村帶富了,裴春亮又想到周邊的村子。在當地政府的統一規劃下,周邊11個村合并成立裴寨社區,有村民一萬一千多人,這時候僅靠蔬菜大棚一個產業,就不足以帶動更多的群眾脫貧致富。
經過認真調研論證,裴春亮又先后搞起了紅薯粉和鄉村旅游等產業。2018年底,他引進上海、蘇州等地的服裝企業,打造大型服裝產業園,把鄉村產業提檔升級。
河南省輝縣市裴寨村黨支部書記 裴春亮:
現在在(服裝企業)這兒就業的將近400號人,這都是周圍的村里邊的(農民),現在的(月)工資保底來說是3500塊錢以上。
經過十幾年的努力打拼,特別是黨的十八大后的這幾年,裴寨村進入脫貧致富、穩定發展的快車道。2019年,全村實現整體脫貧,2020年,人均年收入達到18500多元。現在,家家戶戶住上了小洋樓,實現了“人人有活干、家家有錢賺”的致富夢。
(河南電視外聯部)
回放:“2020年重點民生實事落實情況”之實施農村公路“百縣通村入組”工程新聞發布會
開封市督導組到禹王臺區督導疫情防控工作
新蔡縣韓集鎮天廟村:脫貧戶的“全家福”
汝州市組織開展“話脫貧 感黨恩 奮進新時代”主題活動
河南:疫情期間,村衛生室、個體診所一律不得收治發熱病人